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莉 《培训与研究》2007,24(5):73-7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香港和内地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此的编写都极为关注。但由于历史原因,两地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存在一些差异。香港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较内地高中历史教科书客观、公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值得内地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教科书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直接影响.普通高中教科书改版之后,一直备受关注,为了了解其实施情况和内容,以人教A版中的"算法初步"为例,开展相关的调查与研究.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知:1."算法初步"内容,大多数学生、教师都很满意.2.对教科书的内容提出建议:大部分教师都可以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充分利用,融入日常教学,其中使用最多的还是例题、习题;大多师生认为内容较难,例题不够典型,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无法满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阅读性材料较少,对  相似文献   

3.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也是中国香港地区新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一套香港新学制高中教科书中数学史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数学史融入数学教科书具有以下编排特征:数学史内容选择多元化;将史料融入数学探究课题;以"螺旋上升"形式安排重要史料;"历史地图"的独特呈现方式以及整合数学史融入课程的多种设计模式,这能为中国内地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史内容设置、呈现手段以及设计模式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论文发现教科书的内容并不是价值中立、客观的。而是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是经过社会统治阶级的合法化的结果。本文从教科书中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分别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教科书中的显性内容还是教科书中的隐性内容都与社会统治阶级控制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启示:国家控制了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应该深层次解读教科书,学生也应该辨证地看待教科书内容。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香港和台湾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此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港台的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大陆的不尽相同,为了更客观地探讨现行教科书的问题,文章选取大陆"人教版"、香港"教育版"和台湾"翰林版"的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为大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笔者挖掘教科书的内涵,对"有理数的大小"内容进行了处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恰当地使用教科书、有效发挥教科书资源的正面作用,是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部分.调查显示,虽然当前数学教师对教科书的评判意识水平基本处在中等偏上水平,但是,教师的评判意识与实际行动之间依然存在着较明显的偏差.在具备教科书评判意识的前提下,熟知教科书评判的过程,掌握教科书评判的方法,是切实做到创造性用教材的前提与基础.作为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的教科书评判水平,可以通过提高意识、把握要点、掌握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使用教科书的主体,教科书的编制必须满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和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反馈信息,是修订完善教科书的重要依据.基于对中学教师和学生使用化学教科书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应坚持“范例”与“权威”的统一;角色定位上应是“学本”与“教本”的融合,教科书编制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同时需考虑考试评价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做为教科书编制的出发点和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29日至6月5日,祖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研讨会在台北召开。出席研讨会的代表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吕达、崔峦,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江明,华东师大谢安邦、汪莹,浙江省教育厅王而冶,香港中文大学黄显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方炳隆等,以及台北师院欧用生、花莲师院陈伯璋等台湾教育专家、学者。 代表们就中小学教科书制度、教科书编写、审查、选用等问题,发表了学术论文并展开热烈讨论。笔者根据会议论文和讨论情况进行了整理,现综述如下。 一 关于教科书制度 (一)内地教科书制度内地的教科书制度…  相似文献   

10.
比较台湾、内地和香港三地2000年前后进行的建构主义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期望课程和实施课程,发现有很多因素限制建构主义课程的实施,如政治因素、考试文化、社会参与、教科书编写和教师培训等,而系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的引入、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鼓励更广泛的社会参与等是促进课程改革成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突破单纯评价内地电影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阐述了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国电影历史的阶段性出发,探讨和分析三地电影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征。在对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进行回顾的同时,展望中国电影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是教师与学生活动的主要媒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理教科书内容发展分析既能够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编写,又可以深刻把握教科书编写的历程,对教师领会教学理念、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撰写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阐述基于教科书内容发展分析的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设计过程;并对实验课案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科书评价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科书评价一直存在一种评用分离的非正常现象,教科书的真正使用者——教师在教科书的评价中则始终处于失语状态,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参与教科书的评价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通过有效参与教科书的评价、比较、分析、鉴别,可以发现教科书深层次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更好地设计、开发与改良教材,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促进反思型教师成长等。教师参与教科书评价是对教科书进行的适切性和诊断性评价,主要围绕教科书的内容属性、教学设计、课堂使用三个维度进行。随着教材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教师在教科书的评价方面的作用必将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中,国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进行了控制。而事实表明,教师和学生对教科书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国家想把教科书中所运载的意识形态完完整整地传递给教师和学生是不可能的。这无疑构成了一对矛盾。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第一,合理使用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二,加强语文考试内容的综合性;第三,贯彻新教科书观,真正赋予教师对教科书再次开发的权利;第四,注意潜移默化和建立平等的教学交往;第五,合理引导学生对教科书作出的"另类"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详细说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科书辨析"基因突变"相关概念,并引发了对教科书使用的思考,从注重教科书的权威性、工具性和实效性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更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此研究探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胪列近70年来台湾教科书统编与审定制度演进,提出课程规划、编辑审查、市场机制、使用与评鉴等五阶段的教科书发展历程,分析台湾现行教科书审定规范,以及审查运作程序与沟通机制,阐述教科书产业的特质,提出"教育归教育、市场归市场"之基本原则,并建议推动教科书学术研究发展、理性探究教科书意识形态与改进教科书计价议价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Z省11个地市的398名中职语文教师在物理属性、结构属性、内容属性和习题属性等四个维度满意水平的调查发现,教师对于目前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总体满意水平较为积极,对于3个版本教科书在各个维度以及总体满意水平略有差异,教师对B版的满意水平最低,A与C版满意水平较为相近。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周教学时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A版教科书的满意水平。教师对教科书的满意水平一方面反应了其对教科书编写质量的反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对教科书的解读能力。教师应灵活地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从理解大纲,理解教材和理解学生三个角度,提高对教科书解读和使用能力,发挥教科书的对话功用,实现教科书的合理使用,最终提升教科书的育人效用。  相似文献   

18.
从几种情况谈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往往有这样几种情况:有的教师认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看懂,因而讲课的内容离开教科书,补充过多的不必要的材料;有的教师把历史课上得象语文课,用语文课常用的“串讲”从头讲读到底;有的教师虽然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进行讲课,讲得也很好,但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始终没有使用过教科书,不知道教师讲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是一项以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认识和使用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为主题、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师逐渐转变了被动依赖教科书的教材观;在了解新教科书编排原则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删减、扩展等方式整合教科书内容,与同事交流、反思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但对于学生作为教科书使用主体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教师面临着整合教材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双重挑战;新教科书的使用效果受到教师自身因素和课程安排、考试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约;新教科书总体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结果对新教科书的编写、修订和教师培训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教科书的自编成为了教育领域重建的关键,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尤其是"以俄为师"思想的影响,教科书编写开始了向苏联全面学习与整体仿效。这种学习与仿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翻译、编译苏联教科书,几乎是整本全套直接照搬;二是部分借用、适当改编苏联教科书,教科书基本框架和主体内容来自苏联,对少部分内容进行中国化处理与本土化删减;三是整体改造、理念引领,具体内容已无太多苏联痕迹,但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内容的选择标准以及内容的组织方式等基本效仿苏联。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内容深深地打上了苏联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