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灿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98-100
陈直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继承和发扬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史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新证>作为他的代表作,从考释前人之说和考释原文两个方面诠释了他的史学思想,即"使考古为历史服务"的学术主张.这种思想贯穿他的一生,为历史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吕思勉是现代史学大师,他被严耕望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但在大陆一直被忽视.本文从他的史料观、史学功能论、著史倚重札记和语言风格等几方面,粗略地加以介绍,希望有更多的学人关注研究吕思勉先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奠基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具有鲜明述学特征:一是"信而有征",注重铺排史料,言必有据;二是"考胜于史",长于史料考证且有独到发现,史的论述较弱;三是"述繁论简",引述文献繁复,论评阐发简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西学的引进和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对中国美术史"重记载而轻论述,重史料尤胜于史学"[1]的传统著述方法予以了极大的刺激.伴随着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语国家的艺术史率先从形而上的美学思辨向形而下的对具体形式要素和视觉心理学的研究的转变,曾留学于日、德,谙熟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滕固,不满于中国历来绘画是作者"但屑屑于随笔品藻",要求美术史学者"必须广泛地从各时代的作品里抽引结论",[2]2依据直接材料"推论沿革,立为假说".[3]71虽然滕固也承认由于条件的限制,"直至今日还不许我们成就艺术作品本位的历史",[2]61-62但他身体力行,所撰写的两部艺术史——《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不仅系统地刷新了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方法,引导了中国美术史研究从重品评、重记载向重风格、重论述,从艺术家列传体向以艺术作品为本位的转变,而且他努力根据此方法对中国美术史的整体或部分之前因后果作了前无古人的阐释,从而被誉为"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素有"寻根探源"的优良传统.外国史学也非常重视古代文明的"探源".我国学术界即将启动"古代文明探源工程",也将推动我国古代文明起源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贵州藉教育家肖文灿先生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圣地,教师应具有真才实学,办教育不能怀有杂念;他的数学教育、教学思想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并创立了"连环备课法";他的治学精神是:学业精诚,知识浩若烟海;他认为师生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乾嘉学派和兰克学派是中西方史学的重要流派。二者产生的世代相近,治史态度、方法异曲同工,对后世治学影响巨大。比较二者的异同,对于扬弃二家学派,促进"中国史学史"和"史学概论"的教学改革,推进科学治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朱谦之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这表现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专著并从6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将重点著作作为选题的方式设计篇章体例;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运用三重证据法诠释殷商哲学史料;划分三个阶段展示易学哲学史料的演变历程;使用三派分析法分疏老庄哲学史料;以"去粗取精"为主要原则整理近代思想史料。概括而言,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有学科观念鲜明、学术立场坚定和方法论意识强烈等特点,但也存在篇章体例设计欠规范化、科学化和对史料学方法的理论阐释不够集中、不够充分、不够系统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毛庆 《职大学报》2012,(4):9-13
纵观中国两千年楚辞研究史,姜先生可以"三最"立之: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多,取得成就面最广。姜亮夫先生是国学领域"耸立南天的一代宗师",他留给学界许多宝贵启示,总括起来,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治学精神,二是治学方法。其治学精神为:锲而不舍,敢说真话,勇于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新安画派"中的两位主将渐江和查士标,在书法风格上迥然有别.渐江走"复古"的路径,行书学颜鲁公,楷书学倪云林,形成自己"苍老天然,简淡高古"的艺术风格;查士标跟随"崇董"的时风,兼学米芾、"二王",形成自己"俊逸潇散,气韵高远"的艺术特色.究其根源主要有三:其一,二人的人生遭遇和经历不同;其二,二人的性格不同;其三,二人的艺术取向不同.然而,不论二人的书法风格如何,他们的书法都能触及艺术的真谛:表达个人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新安画派"的艺术家们在"师古"与"创新"的关系上开创了一条宝贵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11.
郑天挺治史上承乾嘉考据传统,下受近代史学方法影响,中年以后服膺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特点。郑天挺研究中国史最鲜明的特色主要有:以精研和比证传统文献史料为根基;注重阐明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善于从宏观角度把握关键性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音乐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于音乐史学研究者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音乐史料的真伪、客观与否、全面与否,对音乐历史人物的研究的真实性和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从事音乐历史人物研究的学者们应掌握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给音乐历史人物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着严谨的治学精神,还音乐历史人物以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3.
高彦休是唐代末年的史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唐阙史》.该书记载了唐代大历年间至乾符年间(766—879)的种种逸事.其著书的目的在于补正史之缺失.其内容虽然含有一定的志怪传奇的部分,但多数仍平实可信,为现代学者研究唐代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提供了宝贵史料.其对部分史料所作出的史论也反映出高彦休的历史记述观、史料选取观和史学功用观等史学观念.总结高彦休的史学观对其本身的思想研究和唐代末年的史学观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社会学、史学的研究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试图通过对"百年奥运"历程的探寻,从中撷取适用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将其运用到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中.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巩固"民族性",更加需要提升"普世性";不仅要有"外壳",更加要有"内核";不仅要具备"包容"的心态,更加要具备"会通"的精神;不仅需要"内容"的继承,更加需要"仪式"的复归.  相似文献   

15.
李剑农在史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与其有良好的史学修养是分不开的。他具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与表述史实的才华;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有很深的理论修养;把史学研究当成一种神圣的责任,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6.
在《人间词话》等著作里,王国维多次提到"天才""英雄"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天才"非常推崇。文章基于先生的原作,结合作者思想历程,试图从天才的才情、作用、局限,以及天才论背后的动因等方面对王国维的天才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立东 《职大学报》2005,(4):101-103
世界法学专业教育迅猛前进,教育模式研究改革快速发展.美国法学教育开创"诊所式法律教育",赢得全世界业内高度认可,并在实践中迅速推广.中国法学教育模式改革也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9.
墨子将"尚贤"视为"为政之本",将"众贤"看作"为政之要",将"举贤"当作"为政之能",旨在创造"贤人执政"的制度,充分反映了墨子为政重贤,惟能是举,重才重奖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和后来的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毫无关系.它为少林寺参予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并成为少林武术、武僧追述历史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