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W.霍尔斯阿普尔和K.D.乔希的协作性知识管理研究框架,提出了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研究框架,认为:图书馆知识资源包括内容资源和概念性资源。内容资源包括参与者们的知识、知识产品,概念性资源包括文化、基础设施、目的资源和和战略;影响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要素包括资源影响要素、管理影响要素和环境影响要素;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有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知识内化和利用知识四个阶段。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应以图书馆战略决策为基础,以组织学习为促进,以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支持/重新设计/最佳实践/最佳工作方法,形成文化、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以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解析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库的知识如何转移到企业层面并被企业整合与利用。[方法/过程]通过对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回顾,以区域知识库为起点,根据知识流动决策过程和组织学习过程,构建基于区域系统的知识转移模型,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知识转移是一项复杂过程。该过程的顺利实施以区域知识库为知识源,即实现知识资源的聚集。同时,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知识流动,实现知识从区域知识库层面到企业层面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其获得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其所处的特定组织网络中不断通过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获取知识,而这一网络结构必然会对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产生影响。从此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阐释网络结构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积极影响,接着分析其负面影响,然后提出网络结构对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模型,最后针对如何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结构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嵩  张旭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2):102-65
结合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和知识转移主体的内驱力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以IT行业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规模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调节机制以及知识转移主体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并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通过读者、馆员满意度调查对图书馆知识转移效果进行评价,以知识资源、知识提供者、知识转移通道及知识接受者等影响要素为切入点,分析知识转移模式中现实转移与成功转移之间差距的成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团队背景下的企业隐性知识学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团队背景下企业隐性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项目个人、团队学习的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转移。影响个人、团队向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因素包括领导的支持、组织的机构特质和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的阐释传播与运用、组织中的知识黄页、团队间知识转移的制约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知识转移不仅是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受到国际贸易、产业分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学术界和企业界均已认识到知识转移在企业获取利润、赢得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文章分别回顾了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知识转移的定义、转移过程、转移障碍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转移不仅是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受到国际贸易、产业分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学术界和企业界均已认识到知识转移在企业获取利润、赢得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文章分别回顾了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知识转移的定义、转移过程、转移障碍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团队是一种任务型组织,其虚拟性、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必然有着区别于一般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要素和过程特性。在分析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基本理论特性的基础上,构建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探讨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对知识转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知识供应链模型以崭新的视域应用于图书馆知识服务,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加速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移和共享,提高知识的增值和创新。在应用知识供应链模型进行图书馆知识服务时,应强化知识服务技术、搭建联盟互动的平台,并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最大限度的实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共享、增值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知识转移自1977年首次由Teece提出以后,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深入地进行研究。文章从情境理论出发,从战略导向、组织结构、管理风格、组织沟通与协调、组织文化五个方面对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组织情境进行了设计,希望实现知识转移情境与组织情境相容相生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2.
赵闯 《图书馆学研究》2012,(9):10-13,34
文章从组织情景出发,探讨组织内知识转移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组织内成员间知识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为促进区域创新科技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创新能力,基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对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展开相关研究。[方法/过程] 在对逆向知识转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知识向区域创新系统外部主体逆向转移的方式和条件,构建面向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平台,提出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逆向知识转移的对策,实现逆向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系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结果/结论] 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性企业的知识通过分解-结合的方式,在克服了知识障碍、组织障碍、系统障碍的条件下,完成逆向知识转移过程。完善创新企业与区域用户的保障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逆向知识转移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组织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组织的知识资产需要不断更新,组织知识管理的战略要不断变化。提出支撑知识变革管理的框架和在组织变革中可操作的流程。图1。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5.
A library is a particular kind of organization. It plays a valuable role and is dedicated mainl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ociety. Analyzing a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etwork of relations and ties, which exist between social and technical network nodes, contributes to a more nuanced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Building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going beyond human relations in a library, this study examines perceptions related to knowledge and skills, resources, and tasks, identified through a survey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Warsaw. Overall, the analyzed library is characterized by redundancy and congruence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tasks required at the library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at the particular node (employee) level. Analyzing the network efficiency of a library is a new and valuable research design which uses a unique network measurement that should attract more interest in the future. This form of analysis gives managers the tools to dynamize relations and understand the flow, use,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or knowledge within a library context. However, more studies in the public sector would be invaluable in order to formulate new theories or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6.
针对情境知识转移行为关系研究,发现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社会性动机、关心组织动机以及近景与远景动机。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内涵结构归纳得出:情境下知识转移存在着角色泛化与狭窄、强调知识转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积极主动性的特点;对隐性知识转移前因与后果变量有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个体和群体层面指出了研究知识转移行为的异同点,为中国情景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在进行知识生产的同时还要开展知识创业。大学跨学科研 究组织进行知识创业需要5 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项目申请与履约能力、资源获取与配置能力、知 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当5 类能力得到满足时,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走向知识创业需要合适的创新路径:明确组织目 标,规划知识创业愿景;优化组织结构,构建知识创业团队;有效配置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发挥集成与转化功能, 实现知识创业。  相似文献   

18.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and innov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libraries since 1990s and 1980s, respectively; however, neither is easily achieved. In this context,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explore –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 the extent to which various organizational, technological, and person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 More specifically, vision and goals, culture, and structure (formalization and centralization) are explored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T support is examined in the technological context; and human resources skills and perceptions toward KM ar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personal factors. For the collection of primary data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nd distributed electronically to Greek academic library personnel. The final sample comprised 312 professionals from 28 librari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visionary leadership facilitates the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through fostering a culture of collaboration, trust, and learning,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taking initiatives, and creating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these help libraries develop innovative services, thus responding mor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to their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Most importantly, library leaders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a common vision that will guide necessary practices and changes for innovation to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惯例的作用,提高知识管理绩效,针对惯例的知识属性,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概括惯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构建惯例演进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模型。[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惯例研究与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个人惯例、团队惯例、组织惯例3个层面,分析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惯例形成机制,并结合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和知识管理措施的提出,为组织实践提供管理启示。[结果/结论] 惯例的演进是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的,作为知识的集合,惯例在演进的过程中,先分解为搭载了隐性知识的惯例模块,经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信息传递,完成隐性惯例到显性惯例的转化,并以此规范成员的活动行为。同时,不同层次的惯例在知识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措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