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中学生体育课情境下对中文版基本需要满足量表(BNSS)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根据心理测量学标准做出修订与完善.采用BNSS对930名被试中学生进行了测量,其中30名中学生参加了间隔两周的重复测量,以检验量表的重测信度.结果表明,中学生基本需要满足包括自主需要满足、能力需要满足及关系需要满足,各因素的项目载荷在0.462-0.795之间,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17-0.866之间,重测信度在0.725-0.802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中文版BNSS适合在中学生体育课情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汶川大地震中9~15岁孤儿的PTSD检出率、症状特点及其发展.采用《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对188名孤儿和非孤儿进行重复施测.结果表明,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孤儿PTSD的检出率以及症状得分均高于非孤儿.震后孤儿比非孤儿更容易罹患PTSD,尤其表现在有更高水平的闯入性症状,并且潜伏期更长.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家庭—个体)影响因素。方法:以1690名中学生为被试先后两次取样施测,编制了信、效度较好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结论:(1)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家庭—个体)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家庭—个体)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2)家庭支持与偶像崇拜、价值取向与意向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预测,积极体验与效益对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预测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的介绍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员临场应激评价方式量表在国内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检验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认为运动员临场应激方式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 ,但尚需进一步修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的介绍与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在国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检验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 ,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 ,但尚需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以前期研究中初步构建的大众跆拳道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为基础编写评价量表测试条目,经过条目筛选、项目分析后初步形成初测量表;再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量表的因素结构,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其因素结构效度,并检验了量表的信度和实证效度。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能有效区分优秀组与一般组教练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初中生群体中试用并修订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包含16个项目,因子分析提取4个因子,分别为害怕负面评价、绝对完美的要求、过度谨慎和隐藏消极信息。量表的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77,重测信度为0.86,4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47.7%。从而得出结论,修订后的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理想的信效度,适合初中生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运动特质认同度”中文版的量表品质。研究发现,运动特质认同度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经过因子分析确定量表包含三个因子维度:社会认同性、唯一性、负性情感;相关研究显示,“AIMS”与SCL-90中的“焦虑”、“抑郁”和“敌对”因子、APSC中的“人际关系”因子、CSQ之“积极应对”、自尊总分以及EPQ之“情绪稳定性”维度等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特质方面具有较高认同度的个体,容易出现情绪困扰。  相似文献   

9.
修订美国心理学者John P. Dennis所编制的认知灵活性量表(CFI),并对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进行调查.首先对200名青少年被试进行预测,之后对213名青少年被试正式施测,最后对413名青少年被试初步使用该量表.结果表明:(1)所修订的中文版青少年认知灵活性量表的项目区分度、Cronbach α系数、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都达到合格水平,可以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认知灵活性水平的工具.(2)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的认知灵活性量表分为两个因子:灵活选择(包括14个项目)、灵活控制(包括6个项目).(3)来自城镇家庭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水平,具体表现在灵活控制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自编自我意识量表和SCL-90对广州市城区7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研究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较好,自我意识发展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以及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SCL-90各维度与自我意识总均分都显著负相关,其中的抑郁和人际敏感与自我意识的相关最为密切,自我意识中的自觉性、自信感、能力评价、体貌评价和自尊感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应该采用多维视角看待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水平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