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颖 《江苏教育》2022,(16):28-31
为探究感戴和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采用《大学生感戴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江苏省无锡市某高校497名大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感戴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感戴、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风险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戴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风险,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降低心理健康风险。因此,高校应加强感戴教育、注重挫折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感戴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感戴与社会支持、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多组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男生中感戴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结论:社会支持是听障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这些结果对于听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大学生感戴自评量表对大学生的感戴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正向感戴品质,大学生感戴深度状况好于大学生感戴广度状况,大学生感戴广度状况又好于大学生感戴密度状况,而且差别显著.根据感戴理论,大学生感恩教育应该知、情、行统一培养,培养大学生的感恩认知能力,克服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性.  相似文献   

4.
感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感戴的概念,感戴的心理结构和测量方法,感戴与相关变量的关系,感戴的影响因素,感戴的干预,最后从本土化研究和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方面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感戴研究是正在发展着的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的优点和美德.两个世纪以来,理论家们已经对感戴的心理本质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感戴是一种情绪、一种品质、一种美德.近期研究表明感戴具有三种道德功能:道德晴雨表功能、道德动机功能、道德强化物功能.  相似文献   

6.
感戴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本文从唤醒感戴意识、培养感戴情感、激发感戴行为三个层面,对感戴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实施感戴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Wrightsman关于人性的可信性和利他性两个分量表对3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感戴与其人性观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对家人、社会给予的帮助能心存感激,并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大学生利他性得分显著高于可信性(t=-7.493.P〈0.001)。(2)大学生对感戴、利他性评价有年级效应,随年级升高呈“U”型变化,人际信任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F=2.818,P=0.039)。(3)大学生的感戴与人性观有显著正相关(r1=0.274^**,r2=0.371^**),利他性对感戴具有显著预测作用(R^2=0.144)。研究表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性观尤其是加强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提升其对学校的满意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戴。  相似文献   

8.
<正>感戴,是指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并产生一种意欲回报的认知情绪。感戴一词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研究学派,强调用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感悟和体验,促进个体的心理转变,改变个体心理原有的负担和压迫。感戴和感激、感恩有一定的区别,感恩和感激倾向于内心的激动,而感戴除了内心产生激动的情绪外,外加一种给予回报的心境。感戴是在内心中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帮助产生认可后,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RAS)》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对598名特殊家庭结构大学生进行调查,来探索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心理弹性及综合幸福感现状,分析心理弹性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心理弹性及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都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特殊家庭结构子女心理弹性能显著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自述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师范生亲社会行为的状况及其与感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丛文君等人修订的由Gustavo Carlo编制的《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和孙文刚等人修订的由Watkins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对800名师范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师范生的亲社会行为略高于平均水平(3.33±0.44);男生的公开亲社会行为高于女生(t=2.27,p〈0.05);来自城镇的师范生的公开亲社会行为高于农村(t=2.25,p〈0.05),匿名亲社会行为低于农村(t=-2.26,p〈0.05);独生子女的依从亲社会行为高于非独生子女(t=3.59,p〈0.001),匿名亲社会行为低于非独生子女(t=-2.26,p〈0.05);艺术生的公开性亲社会行为高于文科生、理科生(F=16.29,p〈0.001),依从性亲社会行为也高于文科生、理科生(F=17.16,p〈0.001);理科生的情绪性亲社会行为低于文科生、艺术生(F=7.85,p〈0.001)。②师范生感戴及其三个子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感戴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R2=0.104,p〈0.01)。结论:师范生的感戴水平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诚信心理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 100名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大学生诚信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诚信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运用《大五人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陕西省三所大学的236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显示人格方面,性别在大五纬度上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问卷、学业情绪问卷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在学业情绪和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积极心理团辅在提高本土心理资本水平和提升职业幸福感上的有效性,课题组采用《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问卷》和《本土心理资本量表》两个问卷,对实验组、对照组成员进行前后测、追踪测试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在前测实验中,两组成员的本土心理资本水平和职业幸福感没有明显差异;在后测实验中,实验组成员的本土心理资本整体水平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在郑州大学以随机方式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测量,旨在研究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依恋类型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此次调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幸福的含义,从而正确地认识幸福,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探讨大学生依恋风格、心理卷入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和心理卷入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依恋风格和心理卷入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交互影响;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心理卷入等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生目标追求与心理幸福感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问卷、心理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对某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t=2.30,P〈0.05)、人际交往(t=2.29,P〈0.05)、课外生活(t=2.47,P〈0.01)、低要求(t=2.64,P〈0.01)、出世(t=2.19,P〈0.05)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和生源地在心理幸福感与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关系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幸福感总分与目标追求的出世(r=0.47,P〈0.01)入世(r=0.42,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幸福感总分与心理落差总分(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落差、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F=49.22,P〈0.001)。男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课外生活、低要求、出世方面均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落差越低,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的分数高,心理幸福感越强;大学生心理落差对心理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目标追求的出世入世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中年人感戴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对中年人感戴的影响作用,本研究用GRAT量表对890名中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年人感戴倾向总体水平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三个维度的得分是:对社会的感激>对自然事物的感激>剥夺感的缺失;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中年人的感戴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结构,编制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为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结果编制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对施测结果采用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等方法考察问卷的信效度.结果: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共包括6个因素,即性格匹配度、恋人交流方式、恋人间共同兴趣爱好、恋人间相互扶持度、性态度、相互信任感,共计23个题目,6个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变异为57.540%;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2.367,R MSER=0.074,CFI=0.843,TLI=0.824,IFI=IFI.信度分析表明内部一致性系数0.836,分半信度为0.807.结论: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