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微信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微信所进行信息共享的平台,即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了企业、商店店家等需要进行相关服务的最佳载体,比如有的店家利用微信公众号来结合微店进行点餐与结算的服务;有的则利用订阅号进行线上微商店面的经营。图书馆也是如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为用户进行平时的操作提供便利。本文就以此为主要讨论对象,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图书馆对应服务功能的方案、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的好处和更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升级"图书馆服务的建议这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中国心血管杂志》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和传播能力,为今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同行创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微信数据统计功能,对2013年7月22日至2015年1月31日《中国心血管杂志》公众号的用户属性和增长、图文群发效果、与用户互动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1月31日,《中国心血管杂志》公众号累积用户数为8452人,男性多于女性,用户数排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和上海;每日净增关注人数平均15人,单日净增关注人数最高82人。公众号已向用户发送消息132条,接收用户消息5141条。【结论】创建微信公众号,并规律性、持续性更新,实现与订阅用户有效互动,利于科技期刊内容推广和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胡媛  曹阳 《现代情报》2017,37(10):58-65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产物,为用户与图书馆搭建一个新的交互平台,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基于此,本文从7个维度构建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评价指标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从而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与服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西36所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有25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其中服务号11家,订阅号14家,20家完成微信认证。各馆应该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注重推送信息的质量、与用户进行互动来提高微信平台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商丽丽  王涛 《情报科学》2019,37(8):132-138
【目的/意义】旨在自动分析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的关注度。【方法/过程】构建了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分析 模型,以丁香医生、丁香家庭健康和脉脉养生公众号推送的健康信息作为数据来源,识别微信健康信息的类别和主 题分布,基于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来评估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结果/结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健康信息 主要有12类;通过分析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发现,健康风险、饮食、药物、身体活动和癌症主题受关注程度较 高;用户对各主题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供应分布并不一致。本研究提出的用户关注度自动 分析模型具备可以移植性,是对传统关注度研究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术期刊如何通过新兴的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把自身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以简明、便捷的方式推送给订阅用户,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本文对学术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平台需求分析、平台设计原则,功能结构设计和平台预期实现目标进行了阐述,期待得到更多同行的关注,进行深入的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福州市大学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WCI微信传播指数分析了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信息传播影响力排名,包括公众号的热门文章、粉丝活跃数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提升策略,为同行建设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用户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的需求,为提升用户满意度及优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网络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提炼出30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采用Kano模型分析、混合类分析及Better-Worse系数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进行需求属性归类及优先级排序。【结果】在30个服务功能中,6个属于期望型需求,7个属于必备型需求,7个属于魅力型需求,10个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结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功能需求类型和优先级优化功能设计,并追踪其变化方向,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上提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王微  王晰巍  贾若男  郭勇 《情报科学》2019,37(6):157-162
【目的/意义】 4G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微信的普及使用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微信 公众号生态性评价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微信公众号了解自身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微信公众号的建 设。【方法/过程】本研究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层 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微信公众号生态性评价指标。【结果/结论】通过对国内企业、政府和高校3个典型行 业15个具有代表性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研 究在理论层面为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能够更好地指导微信公众号运营商提升 平台对外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为其改进运营策略、提升传播力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2020年)》入选期刊为例,从环境、技巧、内容、互动4个层面出发,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其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fsQCA方法探索其呈现良好传播效果的驱动机制。【结果】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内容和互动因素产生核心影响,环境和技巧因素产生边缘影响。科普期刊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存在环境优先型、策略导向型、综合驱动型3种驱动机制。【结论】为提升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应当发挥环境优势,优化平台建设;树立营销观念,完善发布策略;坚持知识引领,创新内容输出;维护用户关系,注重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1.
Mobile social platform such as WeChat Moments has gained great popularity in China in the past few yea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ack of studies that focus on Guanxi network building in the virtual social community. Drawing upon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technology affordance theory, this study develops a research model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s of platform media richness and interactivity on users’ social capital and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in the WeChat Moments. An empir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China and 287 vali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WeChat user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alysis was used to test the research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platform interactivity and media richness are significant technology affordances that promote users’ Guanxi network, and their influences are mediated by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hared understanding. Furthermore, Guanxi network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user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WeChat Momen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illustrated in the final section.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服务中的优势。调查微信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情况,从扩大影响力,增强目的性、针对性、服务特色以及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对提高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春侠  李诗琪 《现代情报》2016,36(4):128-133
最近国内图书馆微信服务发展迅速。文章通过调查国内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服务的现状,发现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平台开通和认证的数量在近一年多增加迅速,在服务功能设置和服务水平上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微信平台的开通未全覆盖,对平台消息推送功能、即时通讯功能、自定义菜单功能未充分利用,线上宣传不足等。因此,提出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发挥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需全面开通、认证微信平台,对平台定期维护,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加大对微信平台的宣传推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武  王珂  秦鸿鑫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32-1243
选用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腾讯公司微信业务案例,在分析其外部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动态发展的视角,将其演进过程界定为用户参与式创新、外部参与式创新、平台创新及跨平台创新四个阶段,梳理出微信各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以更加微观视角分析企业如何实现开放式服务创新,从动态演进内部逻辑上阐释了基于创新环境、创新源互动网络以及商业平台的开放式服务创新协同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微信团队、外部组织、用户等创新源间充分互动的平台创新是其开放式服务创新的核心和实质。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创新源互动网络与协同机制概念框架,丰富了开放式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可借鉴和可操作性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根据研究结果为微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法/过程] 以Triandis人际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及用户特征,构建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用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讨论] 信息分享意向是由认可预期、互惠关系、预期效能、情感、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在影响这一分享行为的所有因素中,平台以及信息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而资源有利条件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即资源有利条件基本对信息分享行为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分析县级政务微信平台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其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方法/过程]构建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方式收集案例平台的用户评价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价,结合用户访谈,整理分析用户的使用感受.[结果/结论]该评价体系可以作为县级政务微信平台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提升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水平。[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内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进行调研,包括百度指数、日均UV和WCI指数调研,图书馆官方网站调研,图书馆微信平台调研及问卷调研。[结果/结论]公共图书馆应从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加强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平台信息建设等方面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传统医院科研管理存在用户界面繁冗、系统搭建维护高成本、数据不统一等问题,我院实现微信公共平台与“互联网 ”科研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基于“互联网 ”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理念设计出科研管理系统业务服务模型,模型的实现及业务界面的构建利用.net技术和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整个科研管理系统并交付使用,为医院科研管理优化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under-examined area of privacy perception and protection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is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shapes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lives of urban young adults. The influential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 WeChat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and the ease of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and transaction combined with issues of commercialisation and surveillance are discu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rivacy paradox. Protective behaviour and tactics are examined through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users possess certain amount of freedoms on WeChat. However, users’ individual privacy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in practice suggest they have a declined sense of their own freedom and right to privacy. A privacy paradox exists when users, while holding a high level of concerns, in reality do little to further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WeChat. We argue that once a user has ingrained part of their social engagement within the WeChat system, the incentive for them to remain a part of the system outweighs their requirement to secure their privacy online as their decision-making is largely based on a simple cost-benefit analysis. The power and social capital yielded via WeChat is too valuable to give up as WeChat is widely used not only for private conversations, but also for study or work-related purposes. It further blur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ublic, the professional and the private, which is a rather unique case compared with other social media around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