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问卷测查法,针对灾区异地复课学生,实施灾区学生与普通学生合作式体育项目组合教学的方式,对灾区学生实施体育教育干预,以改变其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心理.实验表明,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对汶川大地震中830名当地居民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中16.87%的人群在PCL-C调查中得分超过38分(呈阳性),即患上了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各类人群在地震后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选用体育游戏、放松训练和拓展训练方式对遭受不同地震灾害影响的人群进行干预实验,各类人群在干预后SCL-90症状的各项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证明,所选用的体育干预方式对减轻和消除受灾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宏颖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72-74,82
通过对高校部分参加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SCL-90量表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6周运动干预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评价,表明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改善作用,能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体育干预对超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两个阶段6个月的课外体育干预,超重学生的心理症状的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到了改善,超重学生的心理更趋健康;有氧运动能使超重学生的心理更趋健康;利用课外体育时间对超重学生进行积极地干预,是有效改善超重学生心理的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通过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改善超重学生的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关两国中小学生体育与体质的区别进行了一次分析与研究,并时两国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学组织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身体素质培养方法的特点及教学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研究分析表明: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是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中小学体育主要的学习方向是围绕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针发展:美国的中小学生是“以人为主”“以兴趣为主”,学生被赋予先课的权利,学生能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活动.两国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与教学组织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亚琴  杨烨 《体育科研》2012,33(1):101-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阳光体育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学生态度、活动项目选择、组织形式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邵国华  杨晓丽 《体育世界》2010,(10):108-109
体育游戏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发展身心于一体、开展容易等特点被广大中小学体育课广泛采用,为更好的提高中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本文就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思维、想象、记忆等认知活动,以及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影响进行了阐述,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能更好的利用体育游戏发展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旱冰运动是一项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旱冰运动适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和素质.几年来,上海有好多中小学校普及了旱冰活动,安排了旱冰课,建立了旱冰运动队,开展了中小学的旱冰竞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议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旱冰活动.一、中小学生喜爱旱冰活动中小学生对旱冰活动是相当喜爱的.许多学校安排了旱冰课以后,学生参加活动相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小学生闲暇活动及闲暇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生闲暇活动安排不合理,据此提出了中小学生开展闲暇体育的建议,并对中小学生开展闲暇体育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旨在为中小学生闲暇体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体育锻炼与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高中学生相比差异存在着显著性;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出现心理不良反应的明显高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差到好排序为: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提出运用体育手段加强学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是治疗地震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调查上海市60所中学713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发现63.5%的体育免修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在影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中,运动损伤是导致中学生体育免修的首要病因。这些结果提示应进一步提高中学对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这对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传统医疗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为主的体育保健班教学实验研究,就是探索适合体育免修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林鹏  徐成立 《精武》2012,(20):84-86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中学生的体质测试,身心健康等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别从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结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入手,对国内外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学“体育后进生”的气质类型、“个性”心理特征和“体育后进生”气质类型与体育教学活动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转化“体育后进生”的教育要“以人为体、区别对待”;要“关心爱护、表扬激励”;要“民主教学、团结协作”;要“降低难度、培养兴趣”等教学对策,从而来帮助和提高“体育后进生”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苑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4):121-121,126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正成为体育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研究思路和成果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而强迫症是心理学的疑难杂症,各国都在致力研究治疗的方法,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体育活动对其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体育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影响机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功能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应试教育”和“重智力轻体育”思想的负面影响,体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中学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巩固传统特色体育的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传播,体育课教学积极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注重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6.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其中。小学体育课是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过程,由于体育课的组织存在严厉、枯燥、约束性比较强的现象,小学生的稳定性与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一堂体育课如果过长或形式单一地组织,就会出现学生的运动兴趣降低,导致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而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将会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2 46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确定了5套运动干预方案,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实施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发现,5套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不同运动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特点,为学校针对性、高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有效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太原市部分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长短等方面与心理健康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参与活动次数的多少、活动时间的长短对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活动次数越多,活动时间适当的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等方面都较强,促使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东 《体育学刊》2007,14(3):92-9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对河南省12所学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和高中)5 812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高焦虑水平学生检出率为3.8%,内容量表检出率最高的为自责倾向(9.02%),其次是对人焦虑倾向(8.66%)。城乡男女生比较,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城市学生,女生的心理焦虑程度高于男生。建议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游戏等能够减轻或消除这些因素的体育项目,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心理障碍的学生;加强农村体育师资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交流,运用体育手段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女生的教育,选择合适的语言、合适的运动项目促进女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