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认识功能训练的实质及实践意义,通过对功能训练理念提出、发展、机制及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结果认为,近年来,功能训练概念的发展及对动作、关节链的训练理念在运动训练界得到普及与推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力量及体能训练的固有理念,对运动员防伤、提高动作稳定性、协调性及动作效率的效果明显,弥补了传统训练针对肌肉而非动作本身训练造成的专项能力转化效果不佳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内容安排是排球运动员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由于其强调动作训练、关注动作完成质量与保护身体弱链的理念,以及对降低运动损伤、发挥和挖掘竞技潜能等方面的积极效果,越来越引起广大基层教练员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就少年女排专项基础阶段的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如何借鉴功能训练理念,实现专项基础阶段训练的“全面化”与“专项化”协调统一发展进行探讨。发现“以动作练习发展肌肉”的功能动作训练与功能力量训练,将单一化的专项技术练习转化为多样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尤其适合发展少年女排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协调能力、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为保证实现“规范基本技术、夯实基本功”的训练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训练概念、作用、属性进行梳理与归纳,用图表阐述功能训练的设计理念、训练方法及评价等内容.功能训练是一种由康复领域延伸到运动表现训练的训练体系,是把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进阶的耦合训练理念,功能训练包含人体运动功能链在3个平面、6个方向、11个关节点上灵活性和稳定能力的动作模式训练,通过动作模式的有序和无序叠加使人体基本动作技能与习得性运动技能在神经肌肉募集与激活、本体感觉参与的有效控制下获得更好的肢体平移和旋转.然而,功能训练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以及与传统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等仍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运动表现训练视角对功能训练应用进行提炼,旨在为丰富体能训练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身体功能训练作为一种先进的训练理念,值得引入和借鉴到军事技能实战化训练改革当中.这对于精细化设计战场动作,丰富军事技能训练内容;评估军事技能训练动作质量,促进军事训练实战化的细节落实;加强臀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训练,提高军事技能训练的准确性;即时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及错误动作纠正,降低军事技能训练伤病的发生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强度功能性训练的科学背景、概念认知、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异同,以及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高强度功能性训练是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抗阻训练等训练理念为基础,结合功能性训练的基本训练思想,形成的以动作模式为逻辑起点,以高强度为基本原则,以间歇时间为调整手段,以提高参与者有氧和无氧供能能力、动作质量和体能储备为目标的训练方法;动作模式与间歇时间不同是高强度功能性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差异性所在;高强度功能性训练在大众健身中能够有效强化新手锻炼者和部分女性参与者的训练动机,进而对优化运动表现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功能训练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为认识功能训练和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功能训练源于医疗康复,随后拓展到体育健身和运动训练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功能训练的内涵和目标并不相同。在竞技体育中,功能训练通过以身体整体性为基础的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练习,发展神经肌肉协调配合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促进运动员肌肉平衡。功能训练属于体能训练范畴,实践中强调训练动作,而非肌肉;强调动作练习的整合;强调动力链,重视"弱链"效应。指出,二元论思维是功能训练被放大的认识论误区,拿来主义则是功能训练难以产生实践价值的根源。功能训练是一种身体训练,属于一般训练范畴,对其合理定位,促其回归本位,是突破困境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7.
功能训练体系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丰富功能训练理论体系,阐明功能训练方式,通过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分类学方法对国内外功能训练理论体系进行归纳、提炼并进行分类。结论:(1)功能训练体系横向分为:功能动作系统、功能训练系统、动作纠正系统、激活与再生系统4个方面;(2)功能动作系统包括功能动作筛查(FMS)、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价(SFMA),Y-平衡测试(YBT);(3)功能训练系统由激活与再生、动作模式、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多方向速度、能量代谢、功能性力量、核心柱训练7个板块组成;(4)功能动作练习方式划分为在3个平面内的上肢、下肢、躯干、上肢与躯干组合、下肢与躯干组合、全身参与的6种推、拉、旋转、屈伸的动作模式。本研究有助于剖析与厘清功能训练体系主体内容,明确练习方式,旨在为我国功能训练理论体系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核心力量训练的理性阐释——科学化训练新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的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然而,在竞技体育中,核心力量训练在角色定位、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发展机制方面依然停留在定性、定量化的描述阶段,无有效的理论支撑,使核心力量训练处于粗放发展的态势之中。本文以不同的训练新视角,系统阐释了核心力量的科学化训练依据:1)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角色定位、结构功能作以阐释,指出: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部分;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构决定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特殊性。2)通过神经肌肉—系统观视角阐释了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神经控制作用机制)及神经—肌肉系统观下的核心力量训练负荷和训练方式。3)通过专项化视角探讨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机制:训练工作目标专项化;核心力量训练专项化(能量代谢专项化、动作力学特征专项化、神经—肌肉系统专项化)。  相似文献   

9.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动作技术的方法,对高抓、宽速拉、宽硬拉等发展抓举提铃能力的练习动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认为,这些练习动作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应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练习动作进行有机组合.还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梳理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演化问题,推动我国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方法:运用科学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方法,以CNKI收录的584篇期刊、硕博论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1)随着身体功能训练理念的普及,其适用领域由竞技体育逐渐扩大到学校体育及群众体育领域;研究热点围绕主要身体功能训练这一主题,聚焦功能性训练、功能动作筛查、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等。(2)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系统化"不足;缺乏持续研究;研究范围的发展结构不平衡;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不足。(3)我国身体功能训练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径:一是系统整合,推进相关研究的"碎片化"状态向"系统化"状态转变;二是要促进学者、机构等合作网络的稳定形成;三是促进研究结构的均衡以及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分析法论证保护性训练理念的理论基础,并从宏观上探讨实施保护性训练理念应处理的关系和应注意的问题.结论表明:实施保护性训练理念须正确理解和处理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与保护性训练理念并不矛盾;对运动训练过程的监控是实施保护性训练的主要依据;循序渐进地发展动作难度,是实施保护性训练的具体体现;需正确处理个人、地方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历程与内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概念的提出对传统体能训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注重动作模式训练、注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注重整体性训练、注重本体感觉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运动功能筛查(FMS)、运动功能训练、恢复与再生。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儿童训练领域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为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视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多年训练经验,对短跑运动员速度—力量性项目中100m途中跑下肢摆动能力训练进行研究,主要从摆动腿技术分类、常见的错误摆动动作、训练中改进方法和手段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得出导致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摆动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专项速度发展不平衡、技术动作概念混淆不清、训练理念有偏差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运动“弱链接”及其训练学应对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介绍了运动"弱链接"及其外在表现形式,分析了改善运动"弱链接"、促进运动"动力链"形成的竞技价值,初步探讨了改善运动"弱链接"的有效途径。得出如下结论:运动过程中的"弱链接"现象主要由于运动链上各环节或环节内部出现的肌力不足、疲劳、损伤引起的部分环节相对薄弱的现象;运动过程中的"动作不对称、代偿性动作、动作不稳定"可以作为判定运动过程是否存在运动"弱链接"现象;"加强专项力量、提高动作经济性、减少运动损伤"是"改善运动弱链接、加强动力链形成"的竞技价值体现;目前流行的加强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理念可以作为建立改善运动"弱链接"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并在此训练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悬吊训练等具体的训练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竞技体育中的"弱链接"现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理念”的探源及解读,并以运动训练活动规律观、哲学观、科学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统一思想,探讨了运动训练理念的内涵、功能、形成机理及结构,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混合动作捕捉方法辅助排球运动技术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是实现一种能够辅助排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标准化技术动作训练的混合动作捕捉方法。提出的方法结合光学动作捕捉技术与惯性动作捕捉技术,将球员的跑动、起跳、击球以及接球等动作记录到计算机中,并精确地构建出球员运动姿态的三维模型,进而将各球员的姿态与世界级优秀球员的姿态进行匹配对比分析,让教练员与球员准确地观察到其动作标准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动作调整和修正办法。该混合动作捕捉方法充分考虑了光学与非实际动作捕捉技术的互补特性,并在四川省男女排与地方排球队对其性能与辅助动作标准化训练的效果进行了实际测试与验证。结果显示该混合动作捕捉方法非常适合辅助排球运动员进行技术动作的标准化训练,并能有效增强标准技术动作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田径优势项目训练理念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了对田径项目特征、训练理念、训练周期、训练手段、训练负荷等认识上的变化。研究认为: 1)借鉴先进的训练理论与经验,在重新认识项目特征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束缚,形成科学的训练理念,围绕专项需要,创新、优化训练手段和负荷,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是我国跳高、投掷、跨栏等项目获得阶段性优势的主要原因。2)我国跳高水平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对快速助跑的训练理念在运动员多年训练中没有很好体现,运动员缺乏长远规划,对训练方法、技术细节、个人特点及负荷的过程控制不够重视,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没有新的突破,限制了项目的发展。3)近来我国女子优秀投掷选手的出手速度与90年代鼎盛时期存在明显差距,失去了动作快、出手快的特点,下肢灵活性、爆发力不足,基本功不扎实,最大力量不能有效转化为专项速度,影响了选手的成绩高度。4)中长跑项目上巨大的反差并一蹶不振,说明我们在耐力项目上并没有形成稳定、先进的理论、理念,对训练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方法、手段、负荷的改变上,盲目的大负荷量和高强度,缺乏深刻的运动生物学理论支撑。同时显示出对高水平运动员、运动队的管理、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5)改变对周期及训练负荷的看法,形成小运动量、高强度和以赛带练的训练理念;用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用力观念指导训练,并深刻认识项目特点,以速度为核心强化专项训练,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促进了我国男子跨栏项目的发展。刘翔的伤退及成绩断层,则说明对顶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比赛规律和过程控制的把握还有失精准,表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科学训练监控和发展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6)在实践中,对新的训练理论与理念认识不深,在训练中特别是青少年的训练中不能系统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优势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的力量素质构成要素为主要依据对完整投掷技术的动作群进行了划分,以选择不同的重量负荷和不同的投掷器械作为力量训练中动作速度控制的主要手段,就动作速度的定量控制对发展女子铁饼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的效果组织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实验组在不同的动作群实施不同内容的力量训练,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对完成练习的动作速度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快速力量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人体运动系统全面而精准的功能基于复杂和完善的自身结构。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人体动作模式的特点,以及人体运动链的概念、结构、分类、功能,同时举例说明了运动链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是运动者实施其自我调控功能,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和风格的重要结构保障。动作模式是动作和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体运动链系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结果。正确理解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概念,通过有效的动作模式与运动链功能的筛查以及运动能力的检测,寻找出合理的预防性和矫正性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提升运动损伤的防护和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机体振动力量训练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时代,知识技能积累加速、理念更新加快,多个领域出现实践领先于理论,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竞技训练界尤甚,金牌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案例。运用文献资料、带队训练实践、实验对照、专家访谈点评、现象剖析总结等方法,主要针对当前振动力量训练在国内近十年的竞技举重训练实践发展、产生效果以及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点评结果主要涉及:振动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同等条件下效果好,4~6周可达机体极限力量水平,有助于发展局部关节肌肉力量和张力平衡,提高拮抗肌群功能。相关机制研究主要涉及:振动力量训练发展历程、相关训练现象特征、系数、类型、效果研究,以及生物学研究中的生理学基础、肌肉功能变化、机体机能变化等;振动训练的局限性主要涉及:具体使用时间点、段等的外部适应条件、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等问题。仅此提供与当前竞技训练时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