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内涵及其特性,说明了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演进在于民族体育文化的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重塑;民族体育文化多功能的凸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据此,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程中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达斡尔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内涵及其特性,说明了现代达斡尔族民族传统体育演进在于民族体育文化的提升,民族体育文化的重塑,民族体育文化多功能的凸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据此,探讨达斡尔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程中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继承与发展民间体育文化,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民间体育的文化本质、综合分析民众的日常生活.从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表演研究”的视角可以发现,北京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且是北京民间日常生活文化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作为运动形式被展演,又是对北京民众文化精神的“表演”,抽象的体育精神与文化传统通过具体的身体动作得以传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推导,从词源、技术、身体和文化等角度对竞技进行探析,认为竞技的根本在于身体行为所表现出的“技”,有“技”方能“竞”。“技”非常丰富,表现多维。多维的“技”被“人化”促使肢体活动衍生为技艺精湛、目标明确的身体行为,身体行为在构建完整技术体系的身体控制、身体建设、身体知识过程中践行着竞技化。由肢体活动—身体行为、随意动作—精湛技艺、肌肉记忆—文化记忆、身体知识—文化知识、身体资本—文化资本等彼此交织、融合拧成强劲的竞技化传承链条,是有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必然依托,具有较强的可能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培养学生竞技体育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理念、新方法、新方向的不断提出,使得传统体育教学体系无法满足高校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须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元素,注重民族文化渗透,以终身体育、健康体育为导向,以此形成符合我国高校发展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民族体育元素的特征,探析引入民族体育元素的基本原则,提出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考察法、献资料等方法,对土家族“撒尔嗬”的体育化特征与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撒尔嗬”是具有多种体育化特征和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民族体育化,内涵丰富而复杂。本仅从体育视角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仅从健身体育、趣味娱乐体育、竞技体育角度进行开发利用,也必将在现代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这个原点分析入手,逐层透析,提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文化的新概念,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并世代相传的、以生命存在和延续为目的身体运动样态。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视角阐述和论证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发挥其社会价值,为健康保护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泰拳、柔道等东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改良后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诸多启发.在理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认为,在“守旧思维”与“全盘现代化”间寻求发展的平衡点,用历史延续性视角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传统”与“小传统”间抓住发展的主次矛盾,合理取舍,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突破;区分“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传播顺序,注重低级的客观文化的标准化、科学化;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背景下调整发展模式,对其进行商业化改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地,而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却严重缺失。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是民族传统体育自身传承发展、学校体育摆脱尴尬处境和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需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加强专项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对重庆酉阳河湾村摆手舞保护的持续跟踪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性发展,这既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发之本质规律,更是保护之根本方法,主要表现在:1)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从冲突走向融合,相互嵌合无限渐进循环式发展的通融逻辑与表象;2)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发展,正好回应了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生存发展的本源性载体和内涵性、原真性、生态性和本土性等诉求。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中:1)应与民俗文化变量通融发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文化的活动开展、挖掘与整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相互丰富与发展;2)应与人口变量通融发展,保证必要和足够数量的传承人和族群,并始终把民族传统体育融汇贯通于“人”即民族居民的发展中;3)应与自然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维护好自然地理生态概貌,构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空间地标,并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融入、彰显其“人”与自然的情怀;4)应与物态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保护好村寨风貌、器物图文等,将民族传统体育符号植入物态变量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论述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探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快民族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及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是我国西部各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它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探讨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揭示节庆民俗体育地域性、周期性、人文性等特征,并研究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河谷背藏面汉而居的古羌民族,遗存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羌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孕育于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羌族传统体育项目散落分布在高山台地中独特的羌村聚落。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融入羌区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总之,古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1840年后,在西方近代体育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向现代转型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可抗拒的趋势。民国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转型,在观念、内容、形式、价值、组织方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生成了现代性的文化特质,从而创造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续的条件,也为今人延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体育地名不仅是地域方位的符号,更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折射和活化石。探寻中国古代体育地名的文化渊源,挖掘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并由此分析它的现代价值,对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及推进现代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古代体育地名渊源于武举体育活动、渔猎活动、军队体育活动、民间娱乐竞技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器械、武士名称、王宫贵族观赏与竞技体育等七个方面,具有延续性、多样性、地域性等文化特征,发挥着历史记忆、文化传播、文化联想等文化功能。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宝贵的古代体育地名文化,使之发扬光大并赋予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寻求申遗的文化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自身发展。基于此,掀起了一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申遗热潮,针对这种趋势,需要我们更加冷静的思考。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不应把"申遗"作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遗"应克服认知偏差,应力戒功利思维,应避免消极保护,应立足造血功能,应坚守体育本体,同时应具有时代意识。这些思考建议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凸显其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价值,深度挖掘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开发其蕴含的产业价值,发挥其作为健身、养生、休闲娱乐的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就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发展中的变化情况、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主要项目、开展方式以及开展类型、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人数、规模、民众参与频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域学校的开展情况、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及竞赛等问题展开了综合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价值与广场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美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