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模型组(M)、运动应激组(ES)和运动应激运动组(ESE).实验共14周.实验结束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检测应激及游泳锻炼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游泳锻炼预防抑郁的机制.结果:游泳锻炼能够升高应激状态下动物脑内NE、DA、5-HT的含量(P<0.01).结论:游泳锻炼调节下丘脑组织中的DA、NE和海马组织中5-HT的含量可能是预防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对抗情绪应激有效干预手段,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发现:用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七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与非应激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血清IL-2、CD3 CD4 CD8 水平显著下降;与非运动组相比,30 min和60 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和血浆T细胞亚群数目都显著升高,而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表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变HPA轴的应激激素的变化对抗心理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以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相关神经生物学变化为切入点,探讨有氧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均衡分为对照组(CON)、慢性应激模型组(MOD)、氟西汀组(FLU)、低强度运动组(LIR)和中等强度运动组(MIR)。给予大鼠4周慢性应激,并分别伴随氟西汀给药、低强度或者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4周后,通过开场实验、蔗糖饮水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以及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焦虑样行为以及认知障碍的影响;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海马内前炎因子IL1-β,以及蛋白GFAP、S100β、BDNF、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抗抑郁的行为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1)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显著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的开场活动、缩短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同时提高慢性应激大鼠新物体的识别指数;2)运动有效逆转了慢性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的异常升高,同时降低海马内前炎性因子IL1-β的分泌;3)运动可显著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性功能蛋白GFAP和S100β的表达水平,增强慢性应激大鼠的BDNF/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BDNF、p-ERK、p-CREB的表达。结论:运动可以通过提高慢性应激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可塑性来达到抗抑郁的目的。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运动调节血清皮质酮的异常升高,降低海马内前炎性因子的释放,同时,提高与神经胶质细胞相关蛋白GFAP和S100β活性,从而起到神经元保护的作用;2)运动可以通过激活CREB,BDNF以及ERK等重要信号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营养作用,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增加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发生来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若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运动训练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将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心理应激组、应激 30min运动组、应激 60min运动组、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电击组(除30min运动组和应激 30min运动组每组7只以外,其余每组8只).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 、CD4 、CD8 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有下降的趋势,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反复的心理应激引起大鼠较强的HPA轴反应对大鼠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30min和60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和血浆T细胞亚群数目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中小负荷运动有效地提高了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并使HPA轴产生适应性变化.3)与应激组相比,应激 60min运动组IL-2和CD3 ,CD4 /CD8 水平显著高于应激组;应激 30min运动组CD4 /CD8 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并不低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变HPA轴的应激激素的变化对抗心理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低下,且中等负荷对抗心理应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明:反复的心理应激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并使大鼠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中小负荷运动对在心理应激下的大鼠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中等负荷运动更能提高大鼠抗应激能力,其可能机制在于中小负荷运动使得大鼠HPA轴产生较好的适应性,改变了应激激素在体内的分泌,从而维持了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8周游泳运动后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肝组织RBP4mRNA表达时相性变化规律.用高糖高脂肪食物喂养,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安静对照组、糖尿病安静组、游泳后0 h组、1 h组、2 h组、4 h组、8 h组和12 h组.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附睾脂肪组织RBP4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后0 h组、1 h组、2 h组、4 h组、8 h组和12 h组附睾脂肪组织RBP4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糖尿病安静组.肝组织中RBP4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得出结论:雄性z型糖尿痛大鼠脂肪组织RBP4mRNA表达在游泳运动干预后呈时相性变化.游泳运动能够逆转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附睾肪组织RBP4mRNA表达上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攻击行为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R、5-HT1B-R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为运动改善大鼠攻击行为发生机制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攻击模型组、攻击模型游泳组、入侵组。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活动,采用Western-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攻击模型建立成功后大鼠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活动时间均较高,经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后攻击模型大鼠的总路程、平均速度、中央活动时间均下降P<0.05;攻击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经过8周游泳运动干预后大鼠海马5-HT1A受体、5-HT1B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游泳运动对攻击模型大鼠攻击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5-HT1A受体、5-HT1B受体表达增强,使5-HT能系统功能提高,从而增强了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和个性特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运动员疲劳问卷"、"特质运动自信量表"、"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35名残障人游泳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运动员疲劳问卷之三个维度"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与特质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及个性特征诸多因子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运动疲劳三个维度高分组与低分组某些测试指标存在着明显差异;运动特质应对自信、运动心理应激之"人际"和"受伤"因子、运动心理应激之总分、个性特征之"内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可以有效地预测残障人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研究结论:残障人游泳运动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与运动心理应激、运动特质自信及个性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MG-V结合训练对小鼠运动耐力及骨骼肌抗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甙V(MG-V)结合训练对小鼠运动耐力及骨骼肌抗氧化损伤影响的生化机制。方法:以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为研究对象,灌服MG-V结合游泳训练8周后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通过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Bla、血浆CK、血浆LDH、肌SOD、肌MDA、肌T-AOC等指标。结果:1)补充一定剂量MG-V结合运动训练后,小鼠运动耐力显著增强;2)力竭即刻小鼠全血Bla与血浆CK、LDH及肌MDA升高明显得到抑制;3)力竭即刻肌SOD、T-AOC活性有显著性升高。4)综合各项测试指标,100 mg/kg/w/d的补充剂量生物学效应最佳。结论:MG-V结合游泳训练的双重干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和抑制运动中乳酸生成,并能有效抵抗运动造成的骨骼肌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且100 mg/kg/w/d的补充剂量效果最佳,提示,MG-V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损伤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8周规律游泳运动对脑组织不同区域的氧化应激体系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符合实验条件的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安静组、递增负荷8周规律游泳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生物化学检测方法,观察8周规律游泳运动对脑组织不同区域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8周规律游泳可以使大鼠海马组织的GSH-PX活性增加,同时MDA含量降低(p<0.05);但皮层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安静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DNA损伤的产物8-OHdG表达在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与安静组之间无差别。结论:规律游泳运动可增加海马组织GSH-PX活性,对皮层GSH-PX活性无影响;运动对皮层和海马组织GSH-PX活性的影响不同,但并没有增加皮层的DNA损伤,可能是氧化应激过程中不同脑区的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血液、尿液标本的监控,对游泳运动员进行运动应激损伤评价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安静状态、大负荷训练后2h内、次日晨,采集游泳队运动员的血、尿标本,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出现应激反应,BU、CK、LDH等生化指标升高明显;RBC、Hb、HCT等指标降低,WBC显著升高,且主要是N的升高;尿液PRO、KET等出现弱阳性,次日晨有部分指标未完全恢复至安静水平。结论:血液BU、CK、LDH、RBC、Hb、HCT、WBC、N及尿液PRO、KET等指标,对游泳运动员的应激损伤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人参为阳性对照,研究北冬虫夏草和辽东B木对一次力竭小鼠纹状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力竭运动组,虫草加力竭运动组,B木加力竭运动组,人参加力竭运动组,运动模式为一次无负重力竭游泳,之前6周给相应组大鼠服用北冬虫夏草发酵液、辽东B木提取物和人参茎叶提取物,最后一次运动后即刻取样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MDA、T-AOC及游泳至力竭的时间。结果:一次力竭游泳后,运动组小鼠纹状体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T-AOC显著下降(P<0.01);虫草组纹状体MDA含量明显低于运动组(P<0.05),T-AOC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B木组小鼠纹状体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1),T-AOC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人参组小鼠纹状体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组(P<0.01),T-AOC显著高于运动组(P<0.01);各服药组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小鼠在进行一次力竭运动后,纹状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总抗氧化能力下降;服用北冬虫夏草、辽东B木及人参能够降低力竭游泳小鼠纹状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并延缓中枢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幼年时期营养过剩,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影响青春期的启动、发育和以后的生殖机能。我们以8周的耐力游泳为运动模型,探讨耐力运动对高脂膳食雄性大鼠脂肪组织OB-RmRNA的基因表达和性发育的影响,诣在为揭示运动减肥机制以及与性发育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三组:普通膳食组(C)、高脂膳食不运动对照组(NE)、高脂膳食运动组(E),NE和E组进行为期8周的高脂膳食和游泳训练。采用测量法测定其脂肪垫和体重,推测Lees指数,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睾酮水平,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测定脂肪中OB-RmRNA基因表达。结果:1)与C组相比:8周的高脂饮食使NE组体重、Lees指数、脂肪垫、血瘦素显著升高(P<0.001;P<0.01;P<0.01;P<0.01);血睾酮水平显著下降,P<0.05;NE组RNA相对含量下降59.2%;E组下降36.2%。2)与NE组相比:8周的游泳训练使E组体重、Lees指数、脂肪垫、血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0.001;P<0.01;P<0.01;P<0.05),血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NE组为对照:E组RNA相对含量上升56.2%。3)C组与E组各指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高脂膳食雄性肥胖大鼠体内出现瘦素抵抗,其机制是由于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下调,导致其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并影响到其性发育。2)耐力训练可有效的降低体脂,上调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改善瘦素抵抗,有效的缓解了肥胖引起的性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3.
雄性SD大鼠分别进行25分钟、50分钟和力竭三个负荷的游泳运动,运动后取血样和比目鱼肌检测大鼠运动后血浆CK及其同工酶活性水平变化以及骨骼肌Z线异常率;结果发现,大鼠游泳运动后即刻血浆CK及其同工酶CK-MM%活性水平变化与比目鱼肌Z线异常率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是r=0.875(P<0.01)和r=0.47(P<0.01);这表明,大鼠游泳运动后骨骼肌的损伤状况与血浆CK及其同工酶CK-MM%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Apo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有氧运动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运动对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浆L-精氨酸(L-arginine,L-Arg)与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dimethlarginine,ADMA)比值的影响,以探讨NO及其底物L-Arg在运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游泳运动,2 h/次,5次/周,共10周),分别测定粥样斑块面积,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水平,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清中ADMA与L-Arg的水平,另对血清肌酐和肾脏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小鼠斑块面积显著减小40%(P<0.01),小鼠血浆NO水平升高15倍(P<0.01),L-Arg/ADMA比值显著升高10%(P<0.05)。结论:有氧运动使血浆L-Arg/ADMA比值升高,促进L-Arg的利用,NO合成增多,可能是运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超长时间持续运动和极限游泳运动由于其运动时间长 ,在运动中必须补充营养 ,通过对张健极限运动的研究 ,结果表明 :超长时间持续运动运动后血指标变化不大 ,表明超长时间持续运动运动强度相对不大 ,且有氧代谢占绝对比例 ,这是超长时间运动的一个特点 ;张健在超长时间持续运动血糖浓度处于正常范围 ,说明营养补充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行性 ,为科学地制定张健横渡渤海海峡时的营养补充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极限运动时的营养补充提供借鉴 ;超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使血乳酸在 4mmol/L以下 ,这对发展超长时间运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黄连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 cTnI)、脑钠肽( BNP)的影响,探讨其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脏的保护机制。方法:运用游泳运动建立大鼠疲劳模型,随机分为人参黄连运动即刻组( A)、人参黄连运动后24h组(B)、人参黄连安静组(C)、运动即刻组(D)、运动后24h组(E)、安静组(F),C、F组休息状态,A 、B、D、E组游泳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清cTnI和BNP。 B、C、E、F组血cTnI和BNP值明显低于A、D组(P<0.01)。此外,与E组相比,B组血cTnI和BNP值明显降低。结论:人参黄连可降低血清cTnI和BNP,直接或间接促进心肌可逆性损伤和局域性不可逆微损伤的恢复,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运动性疲劳也有消除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各组大鼠经过跑台运动和低氧暴露后,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RBA)测定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结果:1 d急性低氧运动后,常氧运动组和高住低训组骨骼肌胰岛素受体高亲和力常数(KD1)显著性增加(P<0.05),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容量(RT1)、低亲和力常数(KD2)和受体结合容量(RT2),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d低氧运动后,各组之间高亲和力受体常数(KD1)、受体结合容量(RT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低氧暴露组、常氧运动组及高住低训组的低亲和力受体常数(KD2)和受体结合容量(RT2)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低氧和/或运动对胰岛素低亲和力受体的影响更为显著,使胰岛素受体亲和力下降,但同时使胰岛素受体密度显著增加,从而增强胰岛素对低氧和/或运动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与限食干预对青年雄性肥胖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析因实验设计,肥胖模型建立后将肥胖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限食组、运动组、运动限食组、肥胖安静对照组。各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限食组喂食量为对照组喂食量的80%。游泳运动,5周,6 d/周,90 min/d。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60 min宰杀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睾酮。结果:1)对体重的影响:运动、限食主效应显著(P<0.001或0.01),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2)对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运动与限食交互作用显著(P<0.01)。结论:青年雄性肥胖大鼠采用游泳运动方法减肥时,限食与否将对其血清睾酮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肾上腺、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递增运动负荷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与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HPT)激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运动性月经失调(AMI)和HPA、HPT轴激素变化的关系.将成熟、健康的两月龄雌性S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随着运动负荷递增,ACTH、PRL、TRH、TSH的水平逐渐升高,Ta大鼠阴道中底层细胞数量逐周增加,第七周最高;2)Ta组血ACIH、PRL与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a组血TSH和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b组血TRH和C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一周后,ACTH、TRH的水平均有所下降.3)经过7周的递增负荷训练,Ta组大鼠肾上腺重量明显高于C组(P<0.01),休息一周后略有恢复,但仍高于C组(P<0.05);Ta组大鼠甲状腺重量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 :1)长期大强度运动导致HPA轴高度活化,肾上腺功能亢进,诱导AMI发生.2)长期大强度运动导致HPT轴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诱导AMI发生.3)提示:AMI是多器官多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HPA轴高度活化、HPT轴功能紊乱及PRL水平升高均可导致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4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的游泳和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取后肢胫骨进行骨矿含量和三点弯曲实验.游泳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皆高于对照组,仅骨灰度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跑台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除骨灰度外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指标中,游泳运动组的弹性载荷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弹性载荷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种应力水平的运动都能够提高胫骨的骨矿含量,跑台运动的作用较强.两种运动对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皆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有所不同,跑台运动对骨的抗变形能力的提高高于游泳运动,而游泳运动的对骨的抗断裂能力的提高高于跑台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