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泳推进力是升力还是阻力问题的争论,现在仍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究竟是升力还是阻力呢?本文通过流体实验和对升力、阻力基本原理的分析,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一些看法.游泳是一种复杂的水中运动,在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四种泳势腿部动作水下摄影的连续图片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绘出了脚尖、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运动轨迹,以及脚、小腿和大腿各环节的运动棍图.全面地揭示了腿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并据此对各环节的受力作了进一步的流体力学分析,揭示出各环节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蛙泳外的三种泳势的腿部动作,主要是横向运动,推进力的成份主要是升力;而蛙泳腿部动作是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运动,推进力的成份既有阻力的因素又有升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自1970年J·E康西尔曼提出了升力在游泳推进力中的作用,在十年中,围绕着升力如何作为推进力的问题进行了许多分析、研究和实验;但这些都只是定性的,即使是手掌上装置测力传感器的实验,也只能测出力,并不能确定升力的作用.1981年,R·E施雷霍夫的《游泳推进力的水力学分析》一文,介绍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开放水道,对成年人的模型手进行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测定及验证结果,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这为在游泳中深入进行升力和阻力的研究奠定了数量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了手的力学特性和手划水速度损失的时空特性,对游泳划水的合理路线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运动员能量损耗相同的条件下,合理的划水路线是手相对于身体的划动方向和身体纵角的夹角在40°~60°的范围内.理论分析结果和R.E.Schulihauf的实验研究结果非常一致.据此,游泳运动员应该重视横向划水肌肉群工作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自由泳配合技术与划臂、打腿推进力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8名男性一级水平大学生游泳运动员.采用游泳技术评价法、推进力测试法和统计方法的测试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以运动员一定游泳速度下的划频和划幅作为技术指标参数,原位牵拉水中测力仪,自由泳划臂和打腿产生的推进力分别是配合技术推进力的76.41%和36.5%;自由泳完整配合技术产生的推进力与划臂、打腿产生的推进力之和的比例关系,可以作为评价游泳技术与游泳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指标.短距离自由泳完整配合产生的推进力是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游泳时每个动作周期内的速度变化是由划水动作和准备动作的技术效果决定的。研究每个划水动作周期的瞬时速度便于评定游泳运动员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的合理程度。但是从前对游泳技术中的这一问题研究得很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很难找到一种适于在竞技游泳中使用的,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1,6,7,9)。  相似文献   

7.
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泳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训练泳式构成"是游泳专项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访问和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我国游泳教练员对专项训练概念认识不一致,导致了主项泳式训练负荷不足和"训练泳式构成"的结构分散等问题,影响了我国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水平;研究还发现,国外优秀游泳运动员主项泳式训练量没有随训练分期不同而变化,这一现象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蛙泳划水、蹬腿、配合游牵引力与100米蛙泳成绩的关系,评价运动员划水、蹬腿和配合游的力量素质,了解运动员游泳技术效能,以期对游泳教学训练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量"的概念是游泳理论中的另一个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估游泳选手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受试者为健将级选手和体校中15~16岁专业游泳选手。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了电子测力记录仪来测定游泳选手的划水动作。游泳选手划水动作记录装置是首次在这些研究中使用。游泳选手在自由完成练习时实施电子测力的平行研究。一名游泳选手系上绳索完成游泳练习,对如下参数进行了分析:力量特征、速度-力量特征、力量耐力、游泳技术(基于协调系数的计算)。根据这些数据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游泳选手的身体素质水平。一名选手在不同阶段划水动作的力量和时间特性首次以图像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研究外部动力特征和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该研究使人们能够识别一次划臂中"动量"的定量指标,而这在竞技游泳教科书中还仅是一个理论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就更多的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优秀男子龙舟队员坐姿与高姿划桨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平面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男子龙舟队员所采用的坐势与单腿跪势两种划桨姿势进行平面拍摄,利用爱捷解析系统对两种姿势的录像进行解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两种姿势中运动员桨划水速度变化、划水距离等因素的变化对船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两种姿势的优缺点.以便在比赛中更合理的使用不同姿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测试法,观察10名一级以上短距离自由游泳运动员在接受高频速划训练后的比赛表现,并追踪其100米与200米自由泳成绩.结果显示,其成绩分别提高了9%和7.1%.成绩有所提高的高频速划训练组,在游泳时能量消耗量减少了20%,这与划水频率—速度关系改变有关.研究认为,采用基于划水频率—速度关系的高频快速划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自由游泳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水平,最终能在不经过陆上训练、超长距离训练或赛前减量的情况下提高游泳成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认为领导重视和管理制度是影响广东省"泳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训练和选材是广东省"泳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中亟待完善的环节,竞赛环境、价值导向、群众支持、宣传力度也是影响广东省"泳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运用Dartfish 5.5软件以25帧/s速度对北岛康介、汉森、谢智、范德伯格等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多届比赛的技术解析,分析不同竞技阶段的技术特点与技术风格.其结论如下:(1)保持较快划频的积极游进节奏是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2)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技术表现出:身体位置高平,躯干、腰部与手腿动作配合协调;窄收腿、快收腿,窄蹬腿的腿部技术特点;宽划水、深划水的手臂技术的特点.(3)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游进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谷双峰",运动员划手与蹬腿是产生推进力的两个主要动作,单个动作周期内最大速度产生在手臂内划阶段,但蹬腿的推进力冲量对速度的贡献要大于划手的推进力冲量.  相似文献   

14.
花样游泳是我国新兴的一项女子竞技体育项目。它是在各种游泳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出具有独自特征形式(花样图形)的游泳项目,并与音乐的节奏、旋律、情调等协调一致。70年代初就传入我国,1982年我国派出三人去日本学习、参观,从此受到体育界的普遍重视,并迅速得到发展。但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得下一番功夫,必须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立足于自己的研究、探索、创新。本文仅就划水动作作简要分析。划水是花样游泳技术的关键。划水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准确、身体的高度和角度等。掌握不好划水技  相似文献   

15.
竞技游泳泳式的技评是评价体育院、系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是,在目前各体育院、系的游泳教学中怎样进行竞技游泳泳式技评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人们对竞技游泳泳式进行技评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同一泳式所考虑的重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技评这一指标的有效性,给学生的评分其可靠性也大大地降低了。多年来,人们对竞技游泳泳式技评中是否应该考虑游速这一因素或若考虑这  相似文献   

16.
移臂是蝶泳准备动作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由于它既不能象划臂那样直接产生推动身体前进的推进力,又不致象蛙泳向前伸臂那样会有较大的阻力,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很少给它以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分析探讨游泳技术的文章比比皆是,但移臂技术却少有人问津。本文拟就上面所提及的“不能增加推进力,也不会加大阻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对移臂的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笔者认为移臂的作用不仅有其直接结果,而且还有其间接结果。人们所以对移臂技术看得无关紧要,正是由于过于看重了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和冠军赛的运动员进行观察与统计,运用调查法对部分国家队、省市专业队教练员以及国际级以上裁判员进行调查,分析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技术方面运用规则的优势与不足.建议仰泳运动员出发时提高脚的位置,从而提高身体重心位置,减少水对运动员背部、臀部的阻力,使身体在空中的抛物线更加合理;部分仰泳运动员转身过程中没有连贯划臂,使动作出现停顿;蛙泳运动员出发和转身后应充分利用水下海豚式打腿增大推进力,同时避免犯规.  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新型的阻力服装,探讨水中阻力衣的训练效果,评价水中阻力衣的力量训练方法,为水中阻力衣力量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三名男子游泳运动员在不穿阻力衣和穿不同型号的阻力衣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力衣的阻力兜全身分布比较均匀,与以往的阻力衣和其他阻力装置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运动员穿阻力衣游进,不破坏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在中袋和小袋阻力衣的游进技术节奏与比赛专项技术节奏比较接近,有利于专项的速度力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象绝大多数的运动方式一样,游泳也要周期性地用力推动身体前进,各种泳式的平均速度,等于划手频率(?)和划步(d/s)的乘积。v=(?)×d/s 米勒认为,从游泳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对游泳中的这些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她还特别指出,需要描绘周期性用力所造成的速度波动。本文设计的这个方法,就是  相似文献   

20.
“前交叉”是爬泳两臂配合的三种形式中的一种,50年代初,为全国运动员广泛采用。由于“前交叉”技术配合时,两臂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够理想,因而出现一臂入水后在体前消极“滑行”,以等待另一臂入水后方开始划水。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游进中出现划水时加速,移臂减速的现象,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之均匀性,造成较大的阻力,减慢了前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