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动量"的概念是游泳理论中的另一个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估游泳选手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受试者为健将级选手和体校中15~16岁专业游泳选手。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了电子测力记录仪来测定游泳选手的划水动作。游泳选手划水动作记录装置是首次在这些研究中使用。游泳选手在自由完成练习时实施电子测力的平行研究。一名游泳选手系上绳索完成游泳练习,对如下参数进行了分析:力量特征、速度-力量特征、力量耐力、游泳技术(基于协调系数的计算)。根据这些数据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游泳选手的身体素质水平。一名选手在不同阶段划水动作的力量和时间特性首次以图像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研究外部动力特征和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该研究使人们能够识别一次划臂中"动量"的定量指标,而这在竞技游泳教科书中还仅是一个理论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就更多的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花样游泳是我国新兴的一项女子竞技体育项目。它是在各种游泳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出具有独自特征形式(花样图形)的游泳项目,并与音乐的节奏、旋律、情调等协调一致。70年代初就传入我国,1982年我国派出三人去日本学习、参观,从此受到体育界的普遍重视,并迅速得到发展。但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得下一番功夫,必须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立足于自己的研究、探索、创新。本文仅就划水动作作简要分析。划水是花样游泳技术的关键。划水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身体的平衡、动作的准确、身体的高度和角度等。掌握不好划水技  相似文献   

3.
用定量的运动学方法对13名女子一级以上游泳运动员徒手和戴两种不同规格的划手掌游自由泳时的划水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女运动员戴划手掌游时划水技术动作在时间、空间、时空方面与原有技术动作相比较发生的一些显著改变,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使用划手掌进行水中专项力量训练时重视避免划水动作结构和节奏方面的变化,将戴划手掌游对技术动作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蛙泳划水、蹬腿、配合游牵引力与100米蛙泳成绩的关系,评价运动员划水、蹬腿和配合游的力量素质,了解运动员游泳技术效能,以期对游泳教学训练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了手的力学特性和手划水速度损失的时空特性,对游泳划水的合理路线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运动员能量损耗相同的条件下,合理的划水路线是手相对于身体的划动方向和身体纵角的夹角在40°~60°的范围内.理论分析结果和R.E.Schulihauf的实验研究结果非常一致.据此,游泳运动员应该重视横向划水肌肉群工作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四种泳势划水推进力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定义划水路线角,并以此来描述三维空间复杂的划水路线.其次,利用美国游泳生物力学专家R.E.scbleihauf的实验结果,分别对四种泳势划水推进力中升力和阻力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定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蛙泳划水推进力中,升力成份占70%以上,其余三种泳势的划水推进力中,升力和阻力大致各占一半.为此,本文提出应重视加强游泳运动员横向挥臂肌肉群工作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运用Dartfish 5.5软件以25帧/s速度对北岛康介、汉森、谢智、范德伯格等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多届比赛的技术解析,分析不同竞技阶段的技术特点与技术风格.其结论如下:(1)保持较快划频的积极游进节奏是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2)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技术表现出:身体位置高平,躯干、腰部与手腿动作配合协调;窄收腿、快收腿,窄蹬腿的腿部技术特点;宽划水、深划水的手臂技术的特点.(3)优秀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游进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谷双峰",运动员划手与蹬腿是产生推进力的两个主要动作,单个动作周期内最大速度产生在手臂内划阶段,但蹬腿的推进力冲量对速度的贡献要大于划手的推进力冲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测试法,观察10名一级以上短距离自由游泳运动员在接受高频速划训练后的比赛表现,并追踪其100米与200米自由泳成绩.结果显示,其成绩分别提高了9%和7.1%.成绩有所提高的高频速划训练组,在游泳时能量消耗量减少了20%,这与划水频率—速度关系改变有关.研究认为,采用基于划水频率—速度关系的高频快速划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自由游泳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水平,最终能在不经过陆上训练、超长距离训练或赛前减量的情况下提高游泳成绩.  相似文献   

9.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游泳技术特征和游泳技术教学特点 ,设计了以技术动作结构层次和教学层次为主导的 "层次教学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技术具有多层面特点 ,包括结构、要素和功能三个层次 ,影响着教学的进度、动作教学顺序和目标 ;游泳技术特点使教学更需要从其动作要素上研究教学方向 ,实验所提出的 "形、动、变 "游泳技术动作教学顺序模式可供参考 ;教学应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教授、控制和评价的教学主要环节中 ,要认真设计和组织教学 ,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爬泳是历史最悠久的游泳比赛项目,由于它在水中游进时所受的阻力较小,动作结构协调,游进速度较均匀,是当代竞技游泳中最快的一种姿式,在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竞技游泳的基本项目,是衡量一个国家游泳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因此,多年来许多体育科研工作者对寻求最合理的爬泳技术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爬泳技术中,臂、腿动作配合的方式是长期争论的问题。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各有不同,臂、腿动作配合在双臂各划一次水时,有的打腿两次、四次或六次不等,还  相似文献   

11.
加快游泳运动员的动作频率,是提高游泳运动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已广泛地引起世界各国游泳教练员们的重视和研究.并且一致认为,"快频率"是今后游泳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因而,一切技术训练和速度训练,都要围绕着"快频率"这个总的目标进行.最近,日澳游泳对抗赛后,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的"快频率"动作,已经引起日本游泳界的广泛注意,并且做了深入的讨论,他们都惊叹说:"澳选手的动作频率确实快",并且感觉到日本今后"短距离不提高频率是不行的".此外,从最近刚访问过我国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自由德国青年联盟游泳队中也可看出,他们也是特别强调"快频率"动作的.我国五月份在教练会议上,也提出过加快动作  相似文献   

12.
水冰系二年级同学,为了更快的改进游泳技术,经常进行改进技术的会诊现场会,这是一项群策群力改进技术的好措拖.这个班的李可安同学,长期以来,仰泳的划水太浅,缺少爆发力量,运动成绩提不高,毛病在那里?在技术改进的现场会上,李可安同学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出发台出发(以下简称出发)是游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自、蛙、蝶三种竞技游泳姿势开始时必不可少的出发技术,又可将其视为一个技术简单、动作舒展的向前跳水动作,因而对广大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出发技术对初学者来说尚有一定难度,加之对其教法研究甚少,因而教学效果常难令人满意。至于因害怕在该动作技术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而干脆削减了这一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4.
“前交叉”是爬泳两臂配合的三种形式中的一种,50年代初,为全国运动员广泛采用。由于“前交叉”技术配合时,两臂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够理想,因而出现一臂入水后在体前消极“滑行”,以等待另一臂入水后方开始划水。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游进中出现划水时加速,移臂减速的现象,破坏了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之均匀性,造成较大的阻力,减慢了前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快频率已成为游泳运动重要的问题之一,要想达到更高的运动成绩,首先应从加快动作频率方面去考虑.通过实践也证明了,许多游泳运动员加快了动作频率,因而迅速地提高了成绩.当然加快动作频率并不等于每个人都要一样,如果这样理解那就错了.加快动作频率应该在不影响有效动作的基础上来加  相似文献   

16.
鞭打技术,是竞技游泳自、仰、蝶三式腿部动作的关键性技术,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受到我国游泳界的充分重视。目前鞭打技术的教学研究,仍属薄弱环节。为了探索其教学规律与方法,笔者近年来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试图从成功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中,找到一条进行鞭打技术教学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我国游泳接力项目的水平,采用自动计时装置接力出发判断器对2001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接力项目全部参赛队的预、决赛接跳时间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运动员和接力队的接跳时间处于较差水平,分析了接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研究证实当水下运动员在最后一次移臂动作臂出水时,接跳运动员开始做出发动作,接跳时间个人为0.10s,全队为0.30s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再议模仿练习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张瑛(电子科技大学体育艺术系成都610000)1模仿练习的作用模仿练习是游泳技术、技能学习和入门的向导,这不仅是游泳教师、教练从多年的游泳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是完成符合人的认识和游泳动作技能形式的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年度陆上训练内容以及周期安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年度陆上训练安排主要以多周期进行,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强调等长肌力和离心控制能力;专项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以循环训练优化训练密度;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优先发展爆发力,侧重向心动作为主的动作模式。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注重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与单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质量。负荷体现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负荷量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  相似文献   

20.
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周期划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的划分是分析短跑技术的动作的基础,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学院专修和普修田径教材关于“短跑途中跑动作周期划分”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教材对途中跑动作周期分析中存在不足,确定了短跑动作周期新的划分方法,并详细分析了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