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媒介平台的逐渐成熟,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在教育与技术的支撑之下,在线教育兴起并蓬勃发展,一种轻量化、简单化、智能且经济的“轻教育”模式也在教育行业中逐渐兴起。通过梳理“轻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并就“轻教育”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过程中对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培养不仅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更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培养受教育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微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仅集中整合教学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转变提供可行性。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应用“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1问题触目惊心 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陕西省近年利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实验教学”、“双高‘普九'”以及争创“教育强县”等形式,为学校建设了大量的实验室及各种功能教室,配备了数量可观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这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学校开展各种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积极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已经逐渐地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发展方向,极大层面上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的实现与优势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与方向引领。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实现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实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四史”教育与“概论课程”的有效整合,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文章从“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的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和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已呈现出突飞猛进、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究其原因,实乃扎根于中国教育这块沃土中。远自春秋时期,就有孔子、孟子、墨子开始私人办学了,并提出“有教无类”、“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等等科学教育主张,要求人们要“学”、“问”、“思”、“辨”、“行”等教学原则,迄今仍产生着不朽光辉!为了使我国教育事业得到更加茁壮地发展,只有不断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追“根”寻“源”,与时俱进,才能为科学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市场定位问题日益突出。只有在教育市场中进行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办学理念的定位重在“发展”我们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提出了“三个为本”的办学理念,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提下,提倡“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发展为本”,而“发展”是最重要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发展,靠适应市场变化而生存的职校将被淘汰。学校要生存,必须坚持发展。我们学校明确了“以教学为中心,为培养目  相似文献   

8.
百年老校———雅安中学,以近百年得办学实践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优良传统,教风严谨,学风纯正,开拓进取,不断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深切感悟到:学校教育必须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成长需要,中学教育应当全面关注学生,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因而我们在总结学校育人传统的基础上,确立了“为人生发展而教育”的教育理念。现在中学的音乐课,已从过去的“死学歌曲,死唱歌曲”的旧模式中摆脱开来,本着“为人生发展而教育”的先进理念,初出茅庐的我,也在不断实践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之一,篮球运动给广大爱好者展示了它的力与美。同样篮球运动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更重要源于其教育意义。当“物本位”理念逐渐被“人本位”理念取代,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和谐的育人夺标新理念,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在经济效益的导向下,出现了一些不顾社会效益,不顾教育质量的作法。伴随生源大战的展开,在“宽进严出”的口号下,无边际的“宽”无限制地删减课程,缩短学制,文凭大大贬值,忽视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就是一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要“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全社会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即教育改革的三个“有利于”)。这就明确规定了教育改革的内涵。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使教育改革取得成功。上述不顾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对如何改革体育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进入各个领域,因此,探讨体育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和  相似文献   

12.
从“三育人”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作实践出发,对“三育人”的认识和实践应不断地深入和发展。育人应与素质教育的主张相一致,其本质是启发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和谐品格与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工会应在推动素质教育中,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完善“三育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不断重视和强化,“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不断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得以体现。作为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先锋阵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思政建设尤显得重要和迫切,“育人”“铸魂”“成才”“立德”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以《畜牧基础》课程为例,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契合,努力实现课程与思政理念统一、思想同步、步调一致,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符合育人目标,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强调,“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体育教育”这一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从组织机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教育,都将残疾人归纳到“特殊学校”,与普通体育教育(健康人群)“分而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主流的体育教育发展框架下,面对残疾人体育教育是“分离”而非“融合”的态度。基于融合视角探讨残疾人体育教育,一方面立足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效率不受影响,“残疾人”作为一个变量融入体育教育主流形态中不会对固有变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要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回归主流”技术路线实现残疾人人格健全和地位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融合体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体现出巨大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经验主要有:一、办学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教学工厂”办学理念一经提出,实践性教学经历了从模拟企业环境到模仿企业生产模式再到系统整合达到全面的融合。随着这一办学理念的不断发展,“经验积累与分享”、“综合科技教学”、“量身定制”和“无界化”等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先后出现,“教学工厂”办学理念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促进新加坡职教事业快速发展。二、超前意识、与时俱进: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意识是用明天的科技教育今天的学生。反映在超前培养未来岗位人才;反映在根据未来经济发展计划,提前开发相关课程;反映…  相似文献   

17.
“育”与“养”的统一——论陶行知的人本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以“人”的因素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口,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确立了包括全民教育原则、全面教育原则、民主教育原则、创造教育原则、生活教育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在内的教育理论,实现了“育”与“养”的统一,体现了教育主体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育理论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向,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和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创新理念自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教育的决定以来,各种新闻媒体上频繁出现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字样,教育战线上也掀起了改革的浪潮,改革的锋芒始终围绕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使素质教育不断出现新的局面——创新教育。即从全面发展和面和全体学生的高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发展学生良好心理个性为目标的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一致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9.
八方风来,九省通衢。武汉教育可得改革风气之先,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更具有大中心城市阔步向前的气象。从解决“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从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应试教育”的作茧自缚,转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海阔天高。武汉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一个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的基础教育体系,在不断改革中逐渐形  相似文献   

20.
“模糊化评分”是一种重新与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相适应的百分制的新分数评价观,也是实现教育本体功能协调和优化的有效途径,具有多维度、公平性、协调性等特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于要充分利用促进教育发展的机遇及对教育发展具有短期刺激的教育环境因素,更重要的在于要不断寻找乃至创造各种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因素。因此,“模糊化评分”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性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