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稿是保障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核心环节。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科技期刊稿件鉴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但编辑对期刊发表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发表价值负有主要把关责任,要进一步明确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学军  余毅  王亚秋 《编辑学报》2012,24(4):321-322
科技期刊编辑的话语权是期刊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存在话语权过度和不足的现象。例如审稿环节,从3方面剖析编辑话语权失度对期刊的不利影响。认为编辑必须拥有适度的话语权,在网络平台背景下,应改变编辑传统单一的话语权模式,融入多元素,多视角地构建编辑科学的话语权平台。  相似文献   

3.
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审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志宏 《编辑学报》1996,8(3):136-139
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诸多环节。就其内在学术质量而言,以审稿为核心的期刊编审机制,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即使在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因审稿失误而使一些剽窃、抄袭、虚假之作堂皇刊登,或是拒绝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其严重后果之一,是使期刊  相似文献   

4.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13,25(2):159-160
专家审稿意见是编辑判断稿件质量的重要依据。编辑向作者转达审稿意见的方式不同,将对作者修改稿件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科技期刊审稿环节中专家审稿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编辑向作者转达审稿意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怎样审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小龙 《编辑学报》1996,8(2):81-8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而在中国迈向21世纪的时候,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迫切需要,其中,科技期刊则是发展科技的必备条件,因而,办好科技期刊的意义是深远的。 常言道,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固然期刊的质量是由编辑、审稿、印刷二方面组成,但审稿则是中心环节。审稿模式虽多种多样,仍以三审一定制较为普遍,即责任编辑初审、编委或专家复审、主编终审定。自1987年以来,作者陆续加入7种医学期刊的编委会,就审稿中的一些感受简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机制,而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是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对同行评议制度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构与强化的策略: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合作与约束关系,审稿专家与作者的双向交流关系,期刊编辑与作者的反馈与诉求关系,从而建立稳定的三角关系,提升同行评议质量。  相似文献   

7.
邱源  马云 《青年记者》2004,(3):26-27
出版社强调书稿“三审制”,为的是提高图书质量。作为一个科技期刊编辑部,五六个人,甚至三四个人办一份月刊,那该怎样来把住审稿关,以提高期刊的质量呢?有人认为,责任编辑掌管稿件的“生杀”大权是天经地义的,也有人认为,科技稿件专业性强,只能靠专家把关,期刊编辑集组、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快速有效地邀请国际审稿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  孔琪颖  蔡斐 《编辑学报》2011,(Z1):61-63
对英文科技期刊而言,邀请国际审稿专家评审稿件,对增加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国际审稿专家快速接受邀请,并尽快返回令作者信服的审稿意见,有利于缩短稿件审稿周期、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从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审稿专家、如何避免国际审稿专家直接拒绝审稿邀请、以及如何与国际审稿专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3方面阐述了快速有效地邀请国际审稿专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1985年召开全院优秀期刊表彰会时,卢嘉锡院士写了这样的题词:"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龙尾龙头"这一形象比喻,高度概括了科技期刊在整个科研工作、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不仅是对最新学术成果的展示,反映着学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王子斌 《编辑学报》2008,20(4):314-316
列举出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在审稿环节种种自觉和不自觉损害审稿专家利益的行为,分析了这些行为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以期保护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和期刊社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如何加快审稿流程是科技期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部分学科领域的英文科技期刊在寻找合适的审稿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已成为制约期刊发展的一个因素。本文提出了“编委编辑协同处理稿件”模式(简称“协同模式”),并结合《Avian Research》的实践,详细介绍了期刊在“协同模式”下,编辑如何在编委工作时间受限的特定时期与编委密切配合,采取便捷方式协助编委快速了解稿件情况、寻找合适的审稿人以加快审稿流程,提升审稿质量,同时指出了“协同模式”下需体现编委学术把关作用、降低拒审率等注意事项,为面临类似问题的期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高霏 《编辑学报》2017,29(2):145-148
通过介绍国外科技期刊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专家审稿方式,以解决在审稿这一环节中遇到的多数问题,消除作者对期刊审稿周期冗长的不满,进而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快速出版优质稿件,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吸收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期刊编审队伍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游苏宁 《编辑学报》1995,7(4):221-223
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中,科技期刊是功不可没的。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急剧增加,科技界对期刊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日加深。第六届国际科学编辑大会召开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和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大会发言。Rennie认为“出版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核心,而审稿是出版的核心”。近年来,我国编辑界对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研究较多,但对如何真正从稿件的选审上着手保证并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重视不够,尤其对编审人的选择与培养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14.
舒白杨 《编辑科技》2001,13(4):79-80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审稿队伍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注重和加强其发展是维持科技期刊学术性和权威性的可靠保证。就此对如何建立和发展审稿队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心 《新闻世界》2002,(9):43-43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期刊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优胜劣汰的法则无法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努力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是期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最根本的内在条件。解决科技期刊中的质量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和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精品意识,因为精品意识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双匿名审稿及其在编辑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专家审稿(peer-review)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价论文科学性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科技期刊应采用“双匿名审稿”(dou-ble-anonymous peer-review DAPR)。  相似文献   

17.
国外最早的科技期刊只需一个编辑即可圆满地进行编辑出版,该编辑负责接收稿件、选择审稿专家、决断是否采用等全面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学科不断细分,致使任何一个编辑都很难掌握一本期刊所包含的各个学科的知识,于是科技期刊社便选聘相关学科的专家辅助编辑工作,这就形成了早期的编委会。现在,几乎所有的期刊社都有自己的编委会,其编委依编辑人员的不同情况以及期刊所涉及专业学科的不同情况,分别以不同形式发挥着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其中,也有个别编委会只是个名誉机构,不为期刊社做任何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为审稿专家减负的4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岭 《编辑学报》2014,26(5):459-461
为了缩短审稿周期,保证审稿质量,使审稿专家与期刊建立长期愉快合作的关系,科技期刊不能忽视专家在审稿减负上的需求。科技期刊可以从准确选择审稿专家、科学设计审稿单、灵活培训审稿专家、编辑人员和审稿系统协助减负等4个方面减轻专家的审稿强度,为他们创造更友好、更高效的审稿平台和审稿环境。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陈蓉  吕赛英 《编辑学报》2005,17(3):203-204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编辑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审稿质量,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进而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探讨编辑如何加强自身初审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审稿工作中如何做好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审稿质量,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培养其责任感。针对审稿专家主要参与的评审、复审及编辑部后期的审稿费发放工作,阐述编辑与审稿专家沟通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与审稿专家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给出了与审稿专家保持良好关系的4条建议,为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