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综合献资料发现:训练方式、体表面积、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均能影响心脏对运动的适应,评价心脏对运动的适应充分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耐力运动中心脏的适应与练习血压有关;划船运动员心脏适应的生理学界限高于正常值;足球运动员由于从事高频率的间歇练习,其心脏指标变化幅度大于400m跑运动员;运动员心脏舒张期功能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员在安静状态及最大运动状态下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心音信号对运动员的心脏功能进行测量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运动训练学专业44名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以进行递增负荷运动,50 W起始,每3 min递增50 W,直至200 W后不再增加,维持此负荷强度直至力竭或达到试验终止标准。运动过程中,心电和心率全程监控。在安静状态和运动后即刻测试机能指标、心音信号指标、心电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运动后,第1心音幅值与第2心音幅值的比值(S1/S2)显著增加,心脏舒张期时限与收缩期时限的比值(D/S)显著降低。D/S≥1.5者占受试者的93.2%;D/S2者占受试者的36.4%。运动后和运动前的S1/S2相对值达到11.3±1.6。安静状态下,对D/S比值和EF(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624(P0.05)。结论:S1/S2比值可有效的反映运动上调心肌收缩力的能力,S1/S2相对值反映运动动用心力储备的能力,这2个指标可有效的评价机体在运动状态下心脏的功能。D/S比值能较可靠的评价安静状态下的心脏功能。D/S比值今后可在运动员或普通大众的心脏危险事件的预测方面发挥作用,但需要更多临床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3.
首次对我国现代五项运动员在安静状态、运动状态及恢复期进行了UCG 测量,研究了现代五项男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泵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初步结论如下:1)通过测量分析获得了我国现代五项男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基础数据;2)我国现代五项男运动员的心脏功能,从群体上看,尚不够理想;3)现代五项男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似;4)在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近似的情况下左室EDD 和SV 仍可较敏感地反映出其心脏功能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论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竞技水平的发挥有着很直接的影响作用.现代竞技表明:优秀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在比赛中占70%,而技术因素只占30%.通过对击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特点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几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方法,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1990年2月-1991年7月作者通过体检及门诊发现马拉松长跑、短跑、武术等耐力及强烈性运动员左心室肥厚者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1~25岁均经心电图确诊。无临床证状。心电图为左心室肥厚,窦性心动过缓。2 讨论经过长期耐力运动如马拉松长跑等及剧烈性运动如拳击、武术等运动员,可较未经受过此种运动训练者心率缓慢。当运动时,心收缩力增强,心脏频率上升较少;运动量继续加大时心输出量和心动周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心动图对9名中长跑运动员和9名投掷运动员赛前集训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和运动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赛前集训后,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中长跑运动员LVEDD和LVM的增加比投掷运动员大,而投掷运动员LVPWD、LVPWS和IVSD的增加比中长跑运动员大,说明赛前集训后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是左室腔径扩大和左室心肌重量增加,而投掷运动员主要是左室壁厚度增加。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分别增加了4.98%和7.01%。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赛前集训对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揭示心脏形态结构的变化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综合研究分析方法 ,探讨了篮球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造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强度的篮球运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运动员心脏形态和机能上的适应性变化 ,也会产生一定程度损害 ,与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有关。对本身患有marfan氏综合症的运动员必须停训和预防。篮球运动员心脏增大主要与身高、体重有关而进行代偿性心脏增大或大强度负荷的运动训练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时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及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其的影响。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试运动至"力竭"时心率、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血管机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BMI、有无运动习惯对心血管机能变化的影响。结果:男性力竭时的收缩压上升较同年龄段女性高,超过200mmHg者占14.2%;男女受试者中舒张压超过110 mmHg者占4.5%;脉压差超过100 mmHg占总人数的22.2%,在男性受试者占到男性总人数的1/3以上。在相同负荷下,肥胖人群心血管机能指标的上升幅度比正常者大;有运动习惯者的血管机能指标上升幅度比无运动习惯者小。结论:在运动终止时不同年龄段人群脉压差的值均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其是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应该密切观察它的变化;BMI≥28者在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较正常者明显;有运动习惯者心血管系统对于运动刺激会形成能量节省化的状态,对运动负荷的反应小于无运动者,因此不能单独以运动时间或负荷强度而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9.
髌骨软骨病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 ,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在运动损伤中 ,该病的发生率很常见 ,并且与运动项目特点有明显关系。如在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门诊病例中 ,该病占10 5 % ,占膝关节运动外伤的 4 0 5 % ,篮球、排球、体操等运动员的发病率最高 ,田径、举重等运动员次之。由于本病在文献中很少涉及其损伤机制和预防措施 ,从而易失诊、误诊 ,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甚至终止了运动寿命。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 ,笔者全面、详尽地论述了该病的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1 髌骨的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特征1 1 …  相似文献   

10.
柔道运动员的心率均值较低,60次/分以下者比例较高; P—R间期超过0.20秒者的比例较低;Q—T间期均值稍低;P波平坦的少,以双向较多,各导联P波的最大值及大多数导联电压均值都较低;QRS均值稍高;各导联T波的最高值均低于我国运动员。另外,柔道运动员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出现率比举重运动员高;但比起马拉松运动员其心脏变化小。柔道运动员的心电图变化也与等级关系不大。心电图检查对柔道运动员心脏功能的监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规训练中非力竭耐力运动前后少年运动员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19名少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常规训练中一次非全力10 km跑前、运动后2 h、运动后4 h以及运动后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亚基(cTnT)、I亚基(cTnI)、CK-MB活性及CK-MB质量水平。结果:10 km跑可显著提高被试者血清cTnT、cTnI及CK-MB质量水平。运动后4 h内血清cTnT和cTnI可超过临床心肌损伤(60%以上被试者)甚至心肌梗死(10.5%~42.1%被试者)界值,而运动后24 h,血清cTnT及cTnI恢复至正常水平。另外,运动前后各观察点都有相当比例的被试者(15.8%~84.2%)CK-MB活性及质量超过心肌损伤界值。结论:非力竭性耐力运动可能引起少年运动员可逆性心肌微损伤,但其确切机制、临床意义及远期后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按照心脏呼吸系统相互联系的生理学反应综合指标确定在提高负荷强度的情况下不同运动项目和年龄运动员机体的功能状态.在研究中我们在自行车测功仪上无间歇地使用了从50 W到200 W逐渐提高强度的负荷.每一个负荷等级使用的时间为4 min.在这种情况下记录了以下心脏呼吸系统指标:心率、每搏血量、每分钟血液循环量、每分钟呼吸量、血液循环指数、心脏指数、氧利用系数.为了判断运动员机体的补偿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使用了心脏呼吸系统综合评价系数.参加研究的有73名男性,年龄为17至35岁,根据不同年龄和从事的运动项目将他们分为若干组.对于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开始时带有强度为150 W的负荷,不同年龄的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性机制(变频型或变力型).非周期性项目的运动员在提高负荷强度时年龄对心脏活动未产生影响.在负荷下对运动员适宜的血液动力反应阈值产生影响的是运动项目,而不是年龄.使用心脏呼吸系统综合评价系数证明周期性项目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功能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了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84人,并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换算成运动成绩得分.依据问卷调查、实际观察、教练员评定数据统计等方法确定运动员的内外倾类型.本研究认为:我国男子优秀竞走运动员中,偏内向的运动员比偏外向的更能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个性内外倾性对男子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影响.而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中,偏内向与偏外向者都能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是评定运动员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学对一般人的心电图研究偏重于病理变化,而我们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却是功能性变化.只有了解运动员的心脏由功能性变化发展到病理性变化的早期征象,才能防止运动员的心脏因超负荷的强度刺激而造成的病理损害.因此,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运动训练适宜的负荷强度,对于保证运动员心脏的健康,不断提高运动能力,乃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从1978年9月以来,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对江苏省各地、市业余体校,各师  相似文献   

15.
对延长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长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主因是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一般从5岁开始训练,15岁出成绩到17岁就退役,运动寿命平均只有10~12年,其中贡献年限仅有2~3年.研究表明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一般为15~16年,贡献年限为5~6年,而俄罗斯优秀运动员霍尔金娜至今24岁已达到20年运动寿命,还准备参加2004年奥运会,贡献年限达11年.为充分发掘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巨大潜力和充分利用体操人力资源而提出对策,使我国女子体操运动水平保持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针刺内关穴对跆拳道运动员心肌泵血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 探讨其对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30名跆拳道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的测试,结果表明:针刺激内关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泵血机能,有助于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世界铁饼成绩提高很快,目前男女世界纪录都已超过70米.究其原因,技术上的改革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一些国家在研试各种转体投掷技术,例如多圈转体、超过背向90°站立旋转等,但被运动实践验证已经成熟的新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背向站立大半径旋转投掷技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这种技术已被绝大多数世界优秀铁饼运动员所采用.目前,我国优秀铁饼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特点,也较普遍地采用了这种技术,并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结合我国运动员的特点,尽快掌握新技术的实质,尽早攀登世界高峰,深  相似文献   

18.
腕舟骨骨折治疗后,腕关节运动幅度是否受限对于从事对腕关节运动灵敏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如篮球、体操等)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12例腕舟骨骨折运动员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总结认为,采用正骨固定配合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治疗腕舟骨骨折效果较佳,通过患侧与健侧对比,采用关节运动幅度测量仪测量桡腕关节的运动幅度为指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疗效判断,治疗痊愈率为67%,显效率为17%,有效率为8%.  相似文献   

19.
龙舟运动员某些生理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生理和生化等指标。结果显示:龙舟运动能增强运动员心脏机能,肺活量和上肢、腰腹力量。旨为我国龙舟运动科学选材、训练及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倦怠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倦怠是运动员运动生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对运动员运动生涯有着不良影响.对运动员倦怠的测量、预测变量、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未来研究进行思考,旨在进一步推动运动员倦怠的研究,从而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研究认为未来这一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加强心理指标、生理指标和行为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员倦怠进行测量;(2)加强情境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在预测运动员倦怠中的研究.(3)加强预测变量组合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各类预测变量的结构关系及其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