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武陵地区地域性文化与地方文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萍  蔡清万 《图书馆》2006,(3):97-100
武陵地区是湘、鄂、渝、黔四省(市)的边远山区构成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在这一特殊地区里长期较封闭地世居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研究这种独特的地域性文化而形成的地方性文献,包括这些文献的载体形态、范围、特征等,不仅有利于对武陵地区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而且对于保存、继承、弘扬武陵地区的民族文化,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健 《出版科学》2000,(4):32-32
中国地域广大,几千年来,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地方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等。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化积淀是取之不尽、值得大力开发的出版资源。地方出版社理应在开发本地出版资源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开发本地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品牌,必须做好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现状,论述了图书馆民族民间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信息中心,加强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建设、数字化民族民间文化特色资源等策略,以实现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艳 《出版广角》2015,(11):72-73
地方出版社在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图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立足广西区域特色文化,创造性地挖掘本土文化选题资源,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与合作伙伴,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及文化价值的精品图书,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和内涵看,众筹模式是解决当前民族出版困境的最佳选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世俗生活中蕴含的深厚“众筹”基因,是民族出版推行众筹模式极为有利的因素;发展少数民族“众筹出版”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达到民族文化传承与众筹出版参与者共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西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既是中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着眼,在梳理西藏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和艺术意蕴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西藏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媒体产业链,力求借力新媒体平台探索西藏民族文化和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琋媛 《出版参考》2017,(11):66-69
中国少儿出版重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近年“跨界”探索江西历史文化题材出版,形成了一定产品线布局与社会影响力.它立足江西文化历史资源,时刻了解时代脉动,与主旋律共振开发选题;顺应时代潮流,凸显少儿出版特色,以“轻出版”的书态形式呈现江西历史文化;编辑出版制作讲究,名家作者阵容与强有力编辑团队深度合作,打造特色板块精品.这也给专业出版社在竞争激烈、发展多元的出版情境下如何拓展自身提供了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出版在向前看的同时,也要不时向传统文化中掘金。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出版宝藏。出版人在开发传统文化出版资源过程中,要秉承如下几个原则:准确地筛选是前提和根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出版资源、开发传统文化出版资源过程中要有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持续增加,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与编辑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态势,从地域文化认同、知识产权保护和新兴科技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出版资源开发与编辑路径研究进行述评,有助于厘清研究的主要脉络,把握研究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和编辑者,为数字出版资源市场规律和体系构建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物质和精神产品大流动大碰撞的历史大势,加强对外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贵州民族文化网上博物馆凭借互联网技术,收集、整合与展示贵州独特的文化生态、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与国内外文博、传媒机构进行交互式信息共享和资源开发,创建全新的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为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打造了一个海量存储的信息资料中心。  相似文献   

11.
姚磊 《出版科学》2007,15(1):59-63
本文通过对目前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说明目前出版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表层化,没有扎根在企业中.文章针对这一现象,从体制、市场与竞争、文化整合、文化的个性以及实施五个方面进行反思,探索出版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与误区.  相似文献   

12.
True European integration cannot occur without developing a common cultural base that preserves diversity.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European publishing market and the involvement to dat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n publishing sheds light on the likely impact of European unity on the industry. The book is the main for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European publishing is healthy. To protect and enhance this vitality, the European Community must promote coordination with regard to author/publisher relations, adaptation of book distribution channels, book pricing, taxation, libraries, promotion of reading, foreign trade, control of illicit reprography,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relevant to publishing and the book. Germán Sánchez Ruipérez is founder, chairman and CEO of Grupo Anaya and CEO of America Publishing Group. He heads the Committee on Rea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 and the Ibero-American Chap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  相似文献   

13.
图书出版物同时具有正负外部性,这使得政府不管是基于管制还是鼓励之下的公共政策拥有内在合理性。随着我国出版产业改革深入,国有出版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基于鼓励的各种公共政策应该以推动国有出版企业培养在市场竞争中的自生能力为目标,同时要求政府的各种公共政策必须有合理的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14.
彭海文  代杨 《出版科学》2009,17(4):54-57
分析金融危机对欧美书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和给我国出版"走出去"带来的发展契机,从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论述进入欧美主流文化市场是我国出版"走出去"最重要却是最困难的目标。建议注重和加强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探寻阅读需求的共同文化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版权输出。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复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档案、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价值,目前面临着失传的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保护口述历史文化的现状,阐述了数字化保护口述历史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化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睿  杨永忠  陈利 《出版科学》2016,24(1):55-61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也是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大量研究表明,出版业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文化属性的特殊产业。基于这一双重性质,本文从“经济—技术—社会”三维整合框架的角度,对出版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程新晓 《出版科学》2009,17(6):29-31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观念创新为个人编辑出版提供了媒介平台。论文论证了个人出版的产生,阐释了个人编辑出版的三大文化缔构特征,指出个人编辑出版缔构的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8.
Based upon a recent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digital publishing in China. It addresses developments both in the context of ongoing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with regard to the wider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Embodying a simulated SWOT exercise it considers the current and likely future state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 China through the eyes of western publishers seeking to do business in that country. Digital publishing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hile perhaps remaining more opaque to western observers than was expected. Issues around ownership, industry structure, operating platforms, stakeholders, pirac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main critical. Perhaps more than anything, and certainly much more than in the West, the issue of culture, not only in terms of national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but also in terms of how things are done, remains a potent influence on business relationships with foreigners. In the West this continues to feed perceptions of legal and commercial uncertainties, risks to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obstacles to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and ideas. Whatever the perceived downside to such phenomena however, China is still regarded as a major growth market for western publishers. It concludes that whereas there are many opportunities for both parties, and that both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 learning curve is likely to be much steeper on the western side, owing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上海"孤岛"的党内外文化工作者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在现代书刊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优化路径,促进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政策科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出版产业的特殊性,在政策工具选择的综合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与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相配适的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相互博弈的政策工具选择模型,并据此分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环境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迅猛增长、主体构成更加多元、细分市场不断拓展,指出未来我国出版产业的政策制定应继续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引导以及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实现新时代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