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它主要包含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认知和文化知识储备,建立思政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纳入考核,打造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学科知识导向"的课程价值观的影响及课程管理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结构存在以知识为中心使其偏离人才培养目标、重形式课程结构使其缺乏理念和单一课程结构使其趋向同质化等弊端。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课程结构应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现实需要,围绕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实质课程结构和形式课程结构以及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大学日益走向社会的中心,催生了面向社会需要的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对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传统知识生产模式带来了挑战.概括了"模式Ⅱ"知识生产的性质和特征,阐述了传统知识生产模式指导下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模式Ⅱ"知识生产对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有如下启示:优化课程结构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互动有效的课外学习,开展科学的研究生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4.
冯莉 《江苏高教》2014,(3):87-89
知识经济为大学课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但是,现代大学课程发展还面临着专业性与综合性、规定性与选择性、学术性与实践性等两难困境。未来的大学课程发展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综合化改造;在知识传递方式上形成"归纳式"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构上建立模块化体系;建立人本主义的课程实施策略以及辩证和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的目标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连续多向型”的课程系统,课程结构优化的实质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指导而对课程结构进行的合目的性改造。文章将大学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两类,并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结构、通识教育课程的内部结构以及专业教育课程的内部结构分别优化,以期达到大学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积极差别待遇"理念,改革三校生大学英语教学,构建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输入方式,有意识地将优质教学资源向三校生倾斜.该模式强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提倡启发式、探讨式、自主性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采用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文章意图为三校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课改之路,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多学科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促进高校学科优化与融合、提高大学生综合性素质的高校合并改革,使我国高校具有了综合性或多科性学科体系,但遗憾的是,在这种多学科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显见提高。视野狭隘、人文精神缺失、知识和能力的协调性低、问题意识不强、创造能力差等问题依旧存在。大学课程是学生素质得以发展的主要途径,目前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的单学科课程意识、分裂的课程方案、知识拼盘式课程内容以及"给予式"实施方式是导致多学科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仍然低效的主要原因。充分发挥多学科体系优势,有效培养大学生综合性素质,应注重强化多学科课程意识,形成课程的综合思维;合理优化大学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转变传统的知识课程观,促进从知识到素质的发展;构建"自主开放"的课程实施体系,促进大学生素质形成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课程研究、教学研究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科一个崭新的、生机无限的增长点。王一军博士的新著《当代大学课程秩序论——在"高深学问"与"个人知识"之间》,对大学课程哲学原理进行大胆探索,是这一生长点上萌生的新芽。专著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生存方式数字化、社会组织学习化的时代背景,围绕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引入"个人知识"概念作为研究主题,把大学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的博士学位标准对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求博士学位获得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结构。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是合理的呢?本文通过考察美国5所大学免疫学博士的课程设置,发现美国免疫学博士课程体系为博士生提供了坚实、宽广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结构。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博士课程设置应以聚焦专业知识为培养目标,优化硕士生基础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建立学术实践活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廉琼  芦佳 《现代英语》2022,(6):95-98
以大学公共基础课"英语视听说"为切入点,探析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该课程教学改革内涵和优化路径.把握受教群体的专业多样性和课程的通识教育本质这两个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探究路径以实现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促进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机电类专业"模块化"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就业即可胜任"的教育设想,确定培养目标,建立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校学生入学前所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近几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本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知识观要求建立一种追求"误构"的知识合法化模式,对于课程发展提出了文化性、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要求。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大学双语教学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明显差距,亟待改革。因此,大学双语教学应当按照后现代知识观追求"误构",实现课程整合,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加大师资建设步伐并构建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元化思政体系.实践表明,该思政体系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课内到课外,从显性教育到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课程思想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大学在课程建设中必须以高水平的课程思想引领课程建设.大学在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之后,既要通过课程"菜单"的开放递增实现"量"的丰富性,又要加强每门课程的建设体现"质"的规定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原有的建设思路,围绕课程建设这一核心从外围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在内部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要素建设,同时通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课程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教师教学发展的机制、平台.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德国黑森州赋予富尔达应用科学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该校由此成为德国第一所获独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学大学,此举在德国社会各界引发巨大争议.有反对者感慨,综合性大学的"最后堡垒"已然崩塌.深入分析争议的焦点,可以发现应用科学大学获独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合法性"依据.从根本上讲,这一争议源于后现代社会新旧知识生产模式的斗争.此外,该争议对于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18.
刘莹 《现代英语》2021,(2):106-108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克服英语表达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解决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提高授课教师文化素养、增加多模态资源引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教材编撰优化、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确立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20.
如同著名的荷兰科学家伊拉斯莫一样,凡是纵横欧洲几所大学研究的人都被视为是学生的楷模。与伊拉斯莫时代的习惯相左的是,现代大学对学生在其他大学学习的成果信息有所要求。作为一个综合学分互认体系,欧洲学分互认系统(ECTS)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本次演讲将对包括荷兰开放大学在内的西欧院校的优秀实践将予以介绍。不幸的是,许多院校口头上称许学生流动性的种种优点,事实上却给学分互认制造障碍。障碍之一就是巨细靡遗的海外课程水平和内容具体要求说明。"学术教育是智慧和专业见解的增进","学胜于教","知识来源多元性和事实不是唯一存在性"等更为宽广的价值观是对待学生流动性的积极态度。本次演讲将探究这一更为宽广的价值观体系。由于期待所有大学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是不现实的,报告人建议让愿意采取切实行动对待学生流动的大学组成联盟。流动性友好大学联盟将基于自愿参与的形式为每个专业建立结构课程,并且采用综合学分互认系统和透明的先前知识认可规则。结构课程的概念将予以说明。它在本质上是一系列对于课程水平和内容的宽泛要求,而非具体必修课程清单。结构课程使学生能够利用世界各地大学的优势建立个人的课程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