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产生了显著性提高(P<0.05),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产生了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证明: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振动刺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2.
运用对比实验方法,采用JETVIBE(ETS-900N模式)振动训练台,对首都体育学院跨栏跑专项二级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Hz。经过8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在60°/s和300°/s测试条件下,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分别对2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研究结果: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做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髋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最大功和总功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在传统力量训练中附加振动刺激,能更有效地达到提高髋关节力量训练的目的;振动刺激能更好地提高髋关节的最大力量和耐力水平;振动力量训练在前4周使髋关节屈伸肌群肌力保持相同的速度增长,而后4周髋关节伸肌肌群肌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屈肌肌群肌力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该循环力量训练对受试者的肌肉力量、最大摄氧量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研究方法:对象:来自UTSA的24名年龄在18~30岁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训练组(EG,n=13)和对照组(CG,n=11);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在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8周后和训练12周后分别测试两组的HRV,并对训练前后两组的最大肌力和最大摄氧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2周训练后,训练组的最大肌力和最大摄氧量与训练前相比和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最大摄氧量p0.05,最大肌力p0.01),HRV各项指标在组间和训练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12周循环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训练者的肌肉力量。2)通过12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增加,提高了有氧能力。3)12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对健康青年受试者的HRV各指标没有明显影响,提示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轮车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泥地竞速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及无氧耐力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水平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本研究将小轮车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振动台上完成与对照组内容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实验前后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峰值力矩、耐力疲劳指数及爆发力水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增长,但伸肌组间变化不明显,而屈肌组问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田径运动员进行8周振动训练,对比训练前后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及身体成分的变化,旨在了解数周振动训练对提高下肢爆发力的作用,探讨振动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意义,为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20名青年男性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振动组10人,对照组10人。振动组采用振动训练台30 Hz频率、2 mm振幅对下肢进行为期8周的振动训练,对照组则进行8周传统的下肢力量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和下蹲跳测试(CMJ)测试。结果显示,振动组与对照组8周训练前后CMJ成绩出现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骨骼肌含量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而体脂百分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振动组与对照组组间CMJ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骼肌含量和体脂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8周振动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下肢肌群爆发力,且效果比传统器械力量训练更为明显,但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影响效果并不显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广州大学18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大学生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大学生(P<0.05)。结论:有氧健身操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俯卧撑、仰卧起坐和俯卧转体180°3种徒手练习动作分别在地板、BOSU球、瑞士球和平衡板4种支撑面上的运动员核心区肌肉肌电数值差别,探讨稳定与非稳定练习对相关肌群刺激程度,重新认识核心训练的实质,为核心稳定性训练手段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15名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Noraxon 公司的Telemyo2400DTS16通道表面肌电系统对4种支撑面上3种常用练习动作的核心区肌肉肌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员在完成仰卧起坐练习时只有在地板上竖脊肌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俯卧撑练习时BOSU球与瑞士球、地板与瑞士球、平衡板与瑞士球相比,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后2种相比腹斜肌积分肌电值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胸大肌积分肌电值地板与BOSU球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地板与瑞士球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俯卧转体180°练习时,只有腹斜肌和竖脊肌积分肌电值在地板与瑞士球、地板与平衡板上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OSU球与瑞士球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选择核心区力量训练手段时,仰卧起坐动作适宜在稳定支撑面上进行;俯卧撑和俯卧转体动作适宜在瑞士球上进行。因此,核心非稳定训练并不一定比稳定训练对肌肉有更强烈的刺激,取决于所选择练习动作和器材的组合,其实质是创设核心区肌肉共同协调收缩的环境,以提高人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PNF牵伸练习对自行车运动员力量及EMG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0名男性自行车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通过对其分别进行15 min蹬车和15 min蹬车/PNF拉伸两套不同方案的训练,训练后对其进行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的主要指标以及下肢肌肉的肌电图测试与对比分析,以期探讨PNF牵伸练习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力量-时间曲线参数、EMG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下肢FNF牵伸练习不会引起最大肌力和力量-时间曲线的参数(MVC、F100、IRF和TMVC)的显著性下降,股直肌的肌电电压却发生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复合运动对下腰痛患者康复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练习、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三者综合干预对于下腰痛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把20名下腰痛患者分为运动干预组10名(进行12周有氧练习、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运动干预)和下腰痛对照组10名。另外选取10名正常人作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的下腰痛疼痛指数,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腰部柔韧性,身体成分,腰部屈伸肌等速肌力。结果:1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干预组的VAS和OSW指数均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组瘦体重、坐位体前屈、躯体伸展性显著上升,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运动干预组组伸肌向心峰力矩/体重显著升高,并且与下腰痛对照组相比也有了显著性增加,运动干预组组伸肌向心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性提高。结论:12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身体成分,腰部柔韧性和腰部力量。本运动处方对于下腰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力量素质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力量素质是跳高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是一个动态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试图对我国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短跑是一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主要由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为主导。尤其是力量素质训练对短跑运动员整个训练至关重要。其中核心区力量对发展短跑髋关节力量及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专家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0名男子短跑专项学生进行12周不同力量训练的对比实验,期望寻找到短跑运动员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具体安排。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60 m加速跑成绩略高于实验前,半蹲负重重量显著高于实验前,且与对照组实验后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核心区力量训练法对短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都有提升,训练安排得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环抗阻训练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等动肌力以及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在校非体育专项23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8周循环抗阻训练,对照组不训练。训练前后,利用IsoMed2000等动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肩关节、腰腹、膝关节等部位等速肌力;利用CORTEX MetaMax-3B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最大摄氧量的变化。结果:1.通过8周循环抗阻训练,女大学生左右膝关节屈伸肌群等动肌力均显著高于训练前,腰腹伸肌群等动肌力极显著高于训练前,左右肩关节屈肌群等动肌力极显著高于训练前,右肩关节伸肌群等动肌力极显著高于训练前;2.通过8周循环抗阻训练,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相对值以及最大摄氧量出现时间均极显著高于训练前。结论:通过8周循环抗阻训练,能提升女大学生有氧耐力,增加女大学生膝关节屈伸肌群、躯干伸肌群、左右肩关节屈肌群峰以及右肩关节伸肌群的力量。但躯干屈肌群和左肩关节伸肌群作用不明显,今后应用该套循环抗阻训练方案,应增加躯干伸肌群和左肩关节伸肌群锻炼动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施加团体训练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以体育课分组合作教学的形式为团体训练的主题活动,对27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训练。另选取27名大学生未进行团体训练干预,进行对比研究。试验前后分别测查16PF,并进行了交叉对比。结果:试验班经团体训练后16PF及自我评价有明显改善:乐群性、持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以及16PF双重人格Y4出现显著性差异。对照班:乐群性和忧虑性出现显著性差异。10周后试验班与对照班16PF各因子得分比较显示:聪慧性、持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施加团体训练是可行的;团体训练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短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施加团体训练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以体育课分组合作教学的形式为团体训练的主题活动,对27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训练。另选取27名大学生未进行团体训练干预,进行对比研究。试验前后分别测查16PF,并进行了交叉对比。结果:试验班经团体训练后16PF及自我评价有明显改善:乐群性、持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以及16PF双重人格Y4出现显著性差异。对照班:乐群性和忧虑性出现显著性差异。10周后试验班与对照班16PF各因子得分比较显示:聪慧性、持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普通高校体育课中施加团体训练是可行的;团体训练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短期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解决女大学生身体形态问题和提高健美操锻炼的科学化角度出发,定量分析16周《锻炼标准》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围度和体成分影响的特点与规律,为有意投身于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生提供改善身体围度和体成分的数据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与慢跑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8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有针对性地将30名存在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分为慢跑干预组、健美操干预组和对照组三组进行8周的实验。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科学对照与分析,得知健美操运动干预对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的缓解和改善作用显著,慢跑运动干预则对抑郁和敌意因子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健美操与慢跑运动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有着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验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对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选项课程大学女生的六项体质健康标准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检验五项运动课程对促进大学女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的差异,为选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五项体育课程对促进大学女生爆发力素质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比乒乓球、篮球、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爆发力素质、比乒乓球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健美操、排球课程比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其它素质和机能、形态的促进与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对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目课程引起注意,并对其差异性原因和内在规律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瘫学生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脑瘫学生30名分为3个组:实验组(EXG组)、对照组1(CON1)、对照组2(CON2)。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1采用单纯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2采用单纯核心稳定训练,通过12周康复锻炼,收集三组受试者体质状况、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成就动机数据。结果:EXG组和CON1的整体体质状况有积极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CON2在骨骼肌、基础代谢率两项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EXG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极其显著性变化(P<0.001);CON1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变化不显著(P=0.062);CON2粗大运动功能产生了显著性变化( P<0. 0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有限(P=0.065)。EXG和CON2组整体平衡能力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CON1的平衡功能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明显。运动成就动机方面。三组受试者整体运动成就机均发生明显变化,回避失败动机上EXG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