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且足先“体能”后“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理论,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运动成绩在根本上是由“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种“元因素”结合而产生。其特点一是在所谓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阶段,只追求所谓的“体能储备”;二是由“令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两个主题阶段通过过渡与连接,构建“训练周期”。这种理论过分追求“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是基础,把体能与技术人为地分开。其实“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但这个观点没有引起我国专家、学者、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就是在传统二元训练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年复一年的大量体能训练,是造成技术水平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转变训练理念,变更训练思路,抓紧青少年篮球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能够用心率来反映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强度。但是如何系统运用心率训练的知识为体育教学服务目前还很少。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心率训练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各种体育教学课中如何运用心率知识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这对于提高体育课的科学性、让体育课中的教学更加安全有效、提高整个学生的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可以了解呵护心脏的重要性。一、心率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心率是反映心脏跳动频率的快慢,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在一定范围内(110次/分~170次/分)与吸氧量、人体做功能力呈…  相似文献   

4.
一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70,自引:12,他引:58  
茅鹏  严政  程志理 《体育与科学》2003,24(4):5-10,18
传统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可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有人发现这个理论迷误了。“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这个发现,萌发了“一元”训练理论,展开了对训练原理的新探索。本文谨对半个世纪的探索发现,扼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锐 《中华武术》2022,(11):47-4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总结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运动训练群体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一种省时、高效的训练策略,对运动训练群体的影响效果不一。从提升运动表现的角度看,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体能主导类项目的效果较好,对技能主导类项目的效果一般。因此,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训练手段,需要考虑项目的特征,谨慎看待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运动训练群体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助运动员恢复疲劳的特殊营养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科学和刻苦的训练外,运动员还必须有合理的营养来支持。研究发现,运动员如果仅从日常普通膳食中获得营养物质是不够的,还必须额外补充一些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满足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对于特殊营养物质,运动界中有“强力营养物质”、“运动营养补剂”、“运动营养补充品”等称谓。不管其称呼如何,其目的都是通过摄入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运动员合理补充特殊营养物质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环境,从运动中人体热舒适性的视角探究不同热环境下如何科学设计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基于运动人体热舒适性模型,利用5种模拟条件分别计算当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环境风速、服装覆盖率以及人体热舒适性5个因素发生改变时体育课运动强度的推荐值。结果显示:不同热环境下中小学体育课的推荐运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热环境因素是环境温度,其次是环境风速,环境相对湿度影响最小。从运动人体热舒适性的视角看,不同热环境下的推荐运动强度均满足义教新课标的要求,表明基于该视角能够较好地对不同热环境下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进行科学设计。基于不同热环境的中小学体育课运动强度设计通过影响学生的热应激程度、热环境相关的健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热负荷心理忍耐力,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陈湘 《健与美》2023,(11):172-176
<正>这11种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模式的目的是在短短的10分钟内练出好身材,同时提升体能和健康水平。谁不想用更少的投入得到更多的收获?这就是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的魅力所在,这种经过实践验证的训练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健身爱好者的常用训练模式。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是一种先进行短时间、全力以赴的高强度训练,然后安排一些非常必要的喘息恢复期,高低强度交替进行的训练模式。“高强度间歇性训练通常是先用最大心率的90%~95%的高强度训练,持续时间不超过60秒。然后进行低强度的恢复。交替进行。”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分校的运动生理学家米歇尔·奥尔森博士说,“这种训练模式的回报是,你在10分钟内获得的健身效果与你慢跑半小时的效果差不多”。  相似文献   

9.
心率监控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少兵  严海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84-185,188
心率作为生理指标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同时也是反映体内代谢情况的灵敏指标。它以实用性,易测性等特点在运动实践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讨论了中长跑训练中心率和强度的关系,通过心率的变化来监控中长跑训练,使其训练更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2011,(4)
手表变身运动教练 心率。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数。为了达到训练最佳效果,了解运动适宜心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锻炼或运动计划,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运动频度(例如每周3次),运动时间(例如:每次30分钟)以及运动强度。在这三个因素中,运动强度比较难定义,只能通过测量运动中的心率来衡量。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telomere length (TL).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searches in Cochrane Central, PubMed, Scopus, Sportdiscus,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through July 2019. Eligibility criteria included: cross-sectional, prospectiv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design; outcomes included TL; results expr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TL; studies published in English, Portuguese, or Spanish. A total of 20 articl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Sixteen studies (80%) reporte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or training load, and TL. Better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or a large cardiorespiratory training load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L. Although, TL was related to regular moderate-to-vigorous aerobic exercise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older healthy humans, it was not related to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mong young subjects. There seems to b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TL, mainly among middle age and older people,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for healthy ageing. Therefore, endurance exercise and better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may regulate the TL in middle age and older adults, slowing the cellular age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大连市3所小学7~9岁儿童,运用ActiGraph GT9X Link型三轴加速度计进行体力活动水平测量,选取平均每天中等及以上运动强度的时间和平均每天消耗的卡路里2项指标,并完成相应的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包括身体成分、柔韧性、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耐力。结果:平均每天中等及以上运动强度的时间越长,身体成分中体重指数越低,肌耐力测试中卷腹的次数越多,心肺耐力测试中20m折返跑往返的次数越多。结论:增加儿童平均每天中等及以上运动强度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儿童健康体适能水平,但是儿童平均每天消耗的卡路里与健康体适能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与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和评价意义,方法:测试女子手球运动员(12名,上海女子手球队)的无氧代谢能力,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统计分析,在训练和比赛中分析和应用;结果:针对场上位置不同,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员的最大乳酸训练和耐乳酸训练,通过训练以达到峰值心率为评价标准,监测运动后心率以观察恢复情况;结论:对女子手球运动员训练疲劳和消除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无氧功和心率联系起来以控制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和研究羽毛球教学、训练等相关文章基础上,依据健康体适能的概念,从其五个方面(包括心肺耐力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身体柔韧性、体脂成分)分析当前羽毛球选项课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情况,发现当前羽毛球选项课授课形式对大学生心脏适能和身体柔韧性锻炼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为大学生科学选取运动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选项课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对足球、健美操选项课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足球和健美操运动对学生的体质都有良好的效果,但不同的项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足球运动在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方面优于健美操运动。健美操运动在改善和提高学生心血管机能、协调性方面优于足球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强调的三个关键点之一“运动负荷”提出,每节体育课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40~160次/分钟(beats per minute, bpm),旨在解决我国传统低强度体育课导致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个别学者仍对该强度存在疑问:认为140~160 bpm强度过高,不利于身心健康,超出160 bpm甚至危害生命。通过梳理体育领域教材、国内外学者以及健康推行机构对于运动强度等级的划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了140~160 bpm所属运动强度,阐明了平均心率140~160 bpm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有益影响,以期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舞龙与舞狮运动对大学生心肺等功能的影响以及两个项目之间的差别,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龙狮队队员进行舞龙(五人)和舞狮(北狮)规定套路练习为测试对象进行心率、血压、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舞龙、舞狮运动均属于中、大强度运动;但是两种运动强度特点也有所不同,舞龙运动强调心肺的耐力、而舞狮则对爆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训练前相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大众锻炼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取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005级体育教育专业2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大众锻炼标准(4-6级)锻炼前后体适能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大众锻炼标准对提高大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力耐力、体脂成分、柔韧性及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对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s with a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to achieve and sustain a cardiorespiratory training intensity during wheelchair rugby. Nine wheelchair rugby players completed a continuous peak exercise test on a SciFit Pro I arm ergometer with stage increases each minute to determine peak heart rate and power output. Approximately one week after peak exercise testing, heart rate was recorded (every 5 s) during three regularly scheduled rugby training sessions. Data were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continuous minutes that participants spent above 70% of heart rate reserve under various rugby training activities. The percent of time spent at or above 70% heart rate reserve varied across participants and conditions. Continuous pushing was the least variable training condition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the sample averaging greater than 73% of time above the target heart rate. Scrimmage training was highly variable across participants with a range of 0% to 98% of time above the criterion.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wheelchair rugby training enables some participants to reach a training intensity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that the type (or kind) of training activity dict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s sustain such a thresh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