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的直接目的已由销售商品向引起人们态度改变转变,广告使社会再生产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为可能,几乎无孔不入的广告通过说服来影响人们态度的改变,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直至控制社会人和社会经济;大宗广告主通过广告主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媒介,进而控制社会。  相似文献   

2.
魏伟 《视听纵横》2002,(2):94-95
广告是针对消费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使消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产生认知,改变消费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产生有利于企业的消费行为,增进消费购买后的满足程度。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广告是一种以说服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能否针对目标市场进行诉求,诉求的内容是否针对消费的心理需求,是否为消费所接受决定着广告活动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网络中、大街上、商场里,广告让你无处可逃。出现如此多的广告都是基于一个共识:广告能说服消费者购买做广告的商品。广告主相信这一点,广告公司相信这一点,零售商相信这一点。广告的说服作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大家普遍认为,广告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思想或让其对产品形成某种看法,从而对销售量产生影响。 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社会与传播学教授迈克尔·舒德森在他的《广告,艰难的说服》中提出了一个似乎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广告对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很有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控烟形势严峻,由此面向大众的控烟广告成为说服人们戒烟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实验探究控烟广告信息框架对于大学生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框架与风险水平具有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人们观看视频时的愤怒情绪;同时愤怒在不同框架下对被试的劝阻意愿、对公共场合吸烟的态度、政策支持态度以及信息分享行为意愿均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杨英新 《新闻知识》2012,(8):38-39,30
广告信息通常呈现在媒介语境之中,媒介语境可以通过调整涉入度、营造情绪氛围、迁移态度影响广告的说服效果。广告主应注意广告说服形式与媒介语境涉入度匹配,合理利用媒介语境引发的情绪,使广告格调与媒介语境格调一致,并选择好感度高的媒介语境。  相似文献   

6.
论新闻控制     
新闻控制是新闻传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新闻传播中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政治控制,信息控制,经济控制,法制控制等手段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广告信息处理、广告态度、品牌态度、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几个层面分析了双面广告信息的说服效果;从传播者特征、受众特征、负面信息特征、产品及品牌特征等角度梳理了影响双面信息说服效果的诸多因素;从抗拒理论、归因理论、最佳唤醒理论、同化对比理论归纳了双面信息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一个整合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8.
叔翼健 《东南传播》2011,(5):108-109
儿童形象大量运用于广告当中,有一种泛用的倾向。儿童形象是广告视觉说服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广告商在运用儿童形象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说服效果。本文结合消费者心理阐述了儿童形象在视觉说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儿童形象在广告视觉说服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运用儿童形象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忠  马静 《新闻界》2006,10(2):102-102,101
从某种角度来说,广告就是一种说服性传播活动,说服人们去使用另外一个品牌,说服人们改变原有的习惯,去跟随某种流行。说服就是通过给予接受这一定的诉求,引导其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方向改变。在态度改变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家R.E.佩蒂,J.T.卡西窝波和D.休曼在本世界80年代提出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简称ELM。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各种从外部对传播的控制,即社会的控制。从人与社会的双向运动过程看,可以通过社会控制使社会不偏离行为秩序化,保证社会整合的正常运转。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便是对传播的控制。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表现在政治控制和经济控制两方面,还有比较软性的文化控制、信息接受者的控制和传播技术的控制。控制会产生效果,但即使最严格的政治控制,也是有限的,因为任何外部控制只能提倡或阻止制止某方面的内容,但无法阻止内在思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12.
浅谈网络对公益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是服务于公众利益的广告,其目的是通过信息的传播提高公众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认识,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进步。公益广告具有社会效益性、主题现实性和表现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而我国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公益广告,最早出现的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1986年10月26日,  相似文献   

13.
王志 《当代传播》2008,(1):92-9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的作用越显重要.如何使自己的广告吸引顾客,产生说服效果,这是摆在广告人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下面,笔者结合一些成功广告的实例,谈谈商品广告中一些常见的说服技巧.  相似文献   

14.
张嵩  汤亚男  陈昊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109-118
[目的/意义] 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信息转发已成为慈善信息扩散的重要手段,对扩大筹款范围和提高筹款效率起着关键作用。旨在探讨影响慈善信息转发行为的关键前因要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 基于说服传播理论,从信息渠道、信息来源、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内容4个层面厘清影响公众转发态度的前因要素;引入双重态度理论,揭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对转发行为的作用差异。通过SC-IAT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相较于外显态度通过作用于转发意愿进而影响转发行为,内隐态度可以直接对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外显态度的形成受到社会联结强度、来源可信度和信息质量的影响,而内隐态度仅由来源可信度塑造。  相似文献   

15.
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技术与广告传播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作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工具,亦是广告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媒介伴随传播这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演进一脉相承,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显现出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且愈益丰富多样。尽管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传播是以报刊媒体的大众化为标志,而事实上.自人类诞生起,信息传播与交流就一刻不曾停止,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剩余产品交换及社会分工以来,具有商业性质的广告信息传播就开始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媒介即承担起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作用,只不过彼时的广告活动直接与人们的生存、生活需要相关联,媒介的存在也更多地依附于人类自身或现实借代物。  相似文献   

16.
广告嵌入前的媒体节目特征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节目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将会滞留到其后的广告信息处理上。感性的节目将会导致消费者低度涉入节目信息的加工,并对随后出现的广告信息也沿用这种低涉入加工方式。理性的节目将会导致消费者高度涉入节目信息的加工,并对随后出现的广告信息也沿用这种高涉入加工方式。对广告信息加工的高/低涉入水平将会影响一面信息/两面信息的说服效果。高涉入水平下,两面说服效果更佳。低涉入水平下,一面说服效果更优。因此,在感性节目后插入广告,一面说服的效果优于两面说服;在理性节目后插入广告,两面说服的效果优于一面说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是为了检验关于东西方文化造成的性诉求中美丽和性感建构的两种方式的假设。本实验是对166名在校大学生对分别对两种诉求方式和两种商品的共六种广告进行态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面孔进行性诉求的广告在引致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均显著优于非性诉求和通过身体进行性诉求的广告。本研究意义在于对广告制作方式的选择提供说服效果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公益广告文案的创作原则及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是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的广告形式。广告必须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达成信息的传播。广告中的语言符号就是文案。调查表明,广告效果的50%~75%来自广告中的语言文字。因而进行公益广告创作的时候,对文案的创作不能掉以轻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左晨 《新闻前哨》2013,(11):50-50,6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宽带的普及,新的视频点播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用户实现了在网络上“即点即播”。在传播实践中,同一内容的信息因传播方式和手段不同,对受众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产生不同影响,其社会评价也常有所差别。互动是网络视频的一大优势,网络视频传播强调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公益广告是以广告形态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方式。无论是电视公益广告还是电视商业广告,都是为了说服别人而设计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传送给目标对象,以达到预期目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但是电视公益广告在传达内容、诉求方式和目的性方面,同电视商业广告存在着原则性的区别。电视商业广告传播有形的商品或服务,即使不出现商品形象,也是商品的延伸和演绎。其目的在于诱导、说服消费者改变态度, 去购买某个品牌的商品,最终促进该商品的销售。电视公益广告则传播有益于社会公众的观念与行为,呼吁、劝告人们,为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转变观念,停止不良的行为,鼓励倡导新人新事新风尚,抑恶扬善,兴利除弊。电视商业广告追求的是广告主自己的赢利,电视公益广告则谋求让所有社会成员受益。因此,电视公益广告是指为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唤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