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情报学的研究人员、机构类型、哲学基础和哲学假设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由元理论、范式理论、方法论和主题理论4个层次组成的情报学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坚持Information和Intelligence功能整合;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理论指导实践,却也扎根于实践;高层事物与低层事物相统一的4条基本路线。研究结果表明:情报学的众多方面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以相互影响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在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构成的哲学内核中,方法论连接本体论和认识论,认识论决定方法论并主导科学技术。在科学哲学的科学发展范式框架下,指出科学应符合逻辑性、可检验和定量化三性原则。图书情报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在哲学上归属认识论主导,其发展特性应符合科学三性原则,研究程式适用2S2R模型。倡导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适取定性或定量方法,并提出以广义二重证据法思想实现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证检验与理论推演的双重整合。图2。表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是什么——重新认识图书馆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回答"图书馆是什么"的问题,认为客观知识是图书馆学的本体论对象,为人类的客观知识主观化服务是图书馆学的认识论目的,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愉 《兰台内外》2023,(1):41-43
“世界3”说和信息哲学说是国内图书情报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说。布鲁克斯的“世界3”说将客观知识的组织化界定为图书情报学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知识中心论”的图书情报学观念。弗洛里迪提出的信息哲学反对将知识视作图书情报学的对象和主题,认为信息已经成为理解和构建世界的全新视角,图书情报学应该自觉将更为原初和基础的信息作为研究主题。这种从知识向信息的转向体现了图书情报学本体论的嬗变,也为图书情报学发展成更具基础性意义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2.“大情报学”的方法论现代情报学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已积累了许多较为实用的研究方法。“大情报学”方法论的建立,应以反映“大情报学”基本性质的主导学科方法为核心,兼容并带动已有的和从属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情报学”方法论统一体。研究“大情报学”的方法论,也必须注意研究对象的特点,“大情报学”把社会情报现象作为思维客体,决定了它研究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诸多要素,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采用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它,这符合大科学的方法论特点,也是研究复杂巨系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哲学方法: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的哲学方法大争论和知识论的讨论进行回顾。认为:新的哲学方法的引进,不单单是方法论的问题,而是与认识论紧密相连(知识论从属于认识论),是认识论(知识论)的观念转变在先,方法引进在后;观念的变革,有待于研究者找到新的哲学观念,与图书情报学理论的"视界融合";要达到这一目的,研究者必然具备深厚的西方现代哲学修养,以及对当代图书情报学理论现状和问题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7.
郑久良 《青年记者》2024,(1):98-102
本文在梳理人工智能技术伦理研究进路的基础上,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转变和方法论转型三个层面,对技术人工物的算法新闻伦理治理范式及其实现机制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在本体论上,算法新闻应当被视为“人—技混合体”;在认识论上,由技术批判主义走向技术建构主义;在方法论上,从外在主义进路走向实践进路。算法新闻伦理治理的实现机制是构建负责任的算法新闻,从技术、过程和影响三个维度建设多元行动者网络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观点,分析社会认识论的知识观对情报学知识界定的影响,考察社会认识论关于知识获得的社会化途径对于情报学过程如信息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理论的影响,用社会认识论中求真认识论的知识评价标准分析情报学如何评价知识的问题。最后,认为社会认识论特别是现代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情报学理论基础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9.
介绍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观点,分析社会认识论的知识观对情报学知识界定的影响,考察社会认识论关于知识获得的社会化途径对于情报学过程如信息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理论的影响,用社会认识论中求真认识论的知识评价标准分析情报学如何评价知识的问题。最后,认为社会认识论特别是现代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情报学理论基础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当代传播》2013,(1):32-35
电视新受众研究是传播学受众质性研究中接受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志方法是其主要的研究工具.受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后现代及后结构主义转向”影响,民族志方法发生了“表征与合法化”的双重危机,并分别对电视新受众研究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问题和“真理观、客观性”等评价标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明显影响,本文拟从方法论角度对民族志方法的这两种危机起源、内涵及对电视新受众研究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再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直面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制约实践活动的是图书馆的本质规定,而本质规定是信息社会中公共信息流通一般机制的具体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读者从公共信息资源和信息人转化而来,公共信息流通的两个端点就是公共信息资源和信息人,因此无论从内涵和外延来讲,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信息流通。  相似文献   

12.
����ϢΪ������鱨ѧ�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的概念繁杂多样,对其认识和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哲学意义上讲,信息应该是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属性。信息的内容与传输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伴随着物质形态的发展,信息形态也有无机信息、生物信息和人类社会信息三种发展形态。本文指出情报科学是 information science 的狭义范畴,以社会信息形态为研究对象。最后讨论了情报科学的研究领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学家叶继元投身图书馆事业30余年来,建树颇丰,成绩斐然,尤其在图书情报学科发展及其相关期刊学术评价领域的研究可称为重要奠基人之一。为了图书馆学及其期刊发展能够在新时代谋取更多的创新,本刊特对叶继元教授做了采访。文章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叶继元教授多年来对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经验及感悟,主要包括图书情报学科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期刊工作与研究、学术规范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支持和倡导开放获取(OA)运动而诞生的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既是OA科学期刊的出版者,又是传播科学信息的数字图书馆,同时还可被视为一种社会一技术互动系统。文章以STIN模型为工具,透视了PLoS科学传播系统的结构。然后从科学信息的合法传播、科学信息的长期有效传播、资金运作模式、科学信息的质量认证等方面对PLoS科学传播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剖释。  相似文献   

15.
曾小娟 《图书馆论坛》2012,32(1):149-151
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各类数字资源的日益重视,图书馆的传统读者服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结合同济大学图书馆第六届"立体阅读"具体案例项目进行分析,该项目将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信息系统,借鉴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的经典理论研究成果,试图探索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月活动和经典传播效果理论相结合的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6.
《图书情报工作》创刊于1956年。1980~1999年8月,共出版122期,发表文章2063篇。其中54.8%的文章有引文,共有引文7718条。作者合著率为17.9%。分析表明,《图书情报工作》堪称中国两栖期刊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张安珍 《图书馆论坛》2006,26(6):262-265
在综述诸学者关于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从广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出发,设计出了以经济信息为经线,从环境到系统、从外层到深层、从广义到狭义、从总体到个体,从主体到分支的经济信息学立体体系结构,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汉字全文检索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全文检索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情报检索技术, 在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并走向市场。本文在对中西文全文检索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做出了新的尝试, 提出了一种新的索引建立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支持模糊提问的全文检索。同时独立设计了自己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以及利用V isual C+ + 在W indows 环境下加以实现。最后, 对目前汉字全文检索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sector large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is provided by universities of cultu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common cultural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future employees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analytical centers, and agencies is the organiz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potential employers. Professional and public accreditatio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organizing this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that are us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strengthen the ties between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国外灰色文献整理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灰色文献常应用于科技研究,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世界各国甚多图书馆或信息中心都非常重视征集重要的灰色文献.文章介绍了国外灰色文献整理与利用现状,并对我国灰色文献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