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田径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运动,然而田径运动又曾经是最受争议的体育教学内容,因为它从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充斥着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金牌战略的影子,田径成绩达标考试更成为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源。体育教学改革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宗旨定位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田径教学似乎再一次受到来自顶端设计的冲击。然而改革最忌讳的就是矫枉过正,田径运动在美国各级学校都十分普及,田径教育被视为美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反观我们的学校田径教学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改革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基础性认识,改革田径课程形式、考核方式,把田径教育与健康教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关于田径类课程的运动功能与价值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田径类课程的运动功能分析,认为田径类课程的价值包括:个人的价值;群体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几乎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传统,然而在当今学校体育改革中有种种声音强调取消或者削弱田径运动在未来学校体育中的地位。诚然,过去田径运动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但田径运动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不容被轻视,田径运动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容被打破,未来改革需要做的是,改革田径运动教学的组织形式、评价方法,并注重从小学到大学各教学阶段田径教学的分工与衔接,使田径运动教学朝着休闲化、游戏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和南京市部分在读中学生为调查样本,对现行的中学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果比较客观地体现了当前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田径运动具有的功能和价值的理论探讨,对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了健身、竞技和拓展的构建设想,并就田径类教学内容的开发策略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基础教育中健康体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分析了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改革的动力和依据,并对田径普修课程内容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力求根据社会需求,深入挖掘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教育性.通过改革与优化田径教学内容,促进田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其与健康体育的良性接轨.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田径课程目标重点关注了学科需求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忽视了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和学科文化传承的需求;田径课程内容对学科完整性方面关注较多,对学生与专业、社会需求关注较少;课程实施重视"物",忽视"人"以及人与物的统合;课程评价重技能轻能力,重甄别轻学生发展,评价方法单一。田径课程改革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运用多种理论对田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进行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7.
田径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重庆市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学田径课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较单一,学生及老师对田径课程的认识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径课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田径运动的功能和作用上去重新认识,从未来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上去重新构筑田径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学校体育中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师资的重要基地。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它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田径运动技术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多年来,广大田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田径运动理论方面.还是在田径运动实践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田径运动技术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基础差、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差和口径运动教学时数少教材内容多给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为确保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田径运动…  相似文献   

9.
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长期以来,田径教学中过于追求运动项目的技术性、竞争性,而忽视了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没有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针对上述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是大学教育和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完成大学教育任务的重要方面。大学体育的任务已由学习技术、增强体质深化为学会锻炼、学会知识、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并对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体育从目标、体系、过程、效果等方面实现观念上的重建。重视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改革的内容,关注学生的体育需要,以人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来设置体育课程体系,是大学体育课程所面临的改革任务。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根据客观现实和发展需要开设符合学生要求和学校特点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改革后,田径课余训练已经成为延续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完善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运用现代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对教改后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客观阐述我国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增加理论课教学、改进素质教育),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为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动和促进高校体育健康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是推动高校课程改革的原动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建构主义作为面向21世纪创新性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正在成为指导当前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真实复杂任务情景的设计与直观再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体育课程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使其更有可能成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校课程改革的急先锋。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借建构主义理论之力可以在当前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大潮中发挥学科独特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情境的系统创设以及有关情境所必须的背景资料的提供上。这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场重大挑战。它不可能是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修修改改,而是一场可能动摇传统体育课程根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了当代学校体育发展中所出现的十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凝聚性转变;开放与发展的学校体育新观念;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成果累累;高校体育改革多样化;实施体育新课标后引发对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的再认识;体育高等教育领域以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研究为热点;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加重视;对区域性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增多;对国外学校体育的吸收与借鉴研究;对中小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入,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以田径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学院如何培养田径专项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是本文进行教改的主题.通过专家访谈、对比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在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课程大纲内容和时数进行了适当修改,针对现有状况对田径专项训练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对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术科必修课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天津市18所普通高校45名体育专家和8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只有一所院校开设田径内容,其他17所高校开设田径课程在4年以上,田径教师资源及场地器材资源存在浪费现象。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田径内容“边缘化”的表层原因是学生不喜欢田径内容,深层原因是普通高校选课制度和传统的田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因而提出在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推行“3+1”的选课制度,按照“选学+必学”相结合的选课方式进行选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以竞技体育观念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目前大、中、小学田径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田径竞技技术的革新步伐不断加快,现代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性专项性更加明确。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当前中小学田径教学竞技化教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田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产生对田径的兴趣,使田径教学适合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