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及起跳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步长比较合理,助跑速度较慢;起跳时上手握点地面投影点和起跳点间距较远;插穴时间较早,起跳点的位置相对较远;起跳瞬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双手推竿速度较慢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跳跃动作是花样滑冰自由滑动作技术的核心。运用国际先进的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生物力学三维录像分析方法,对世界上高水平运动员的跳跃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运动员起跳后在Z轴方向腾空高度、X(运动主方向)方向的速度和环节角度,空停时间等参数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攻克难度动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撑竿跳高教学中,学生常常只注重如何学习部分环节技术,特别是过竿技术,对起跳技术不重视,给正确完成和掌握技术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对插穴起跳技术采用以简易的教具为控制的教学进行探讨,让初学者每次练习中对插穴起跳建立起正确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正确的动作定位。通过实验对比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实验有意义,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撑竿跳高的自由起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起跳是一种先进的撑竿跳高起跳技术.分析讨论了自由起跳的理论依据,阐明了其技术实质和目的,详细描述了自由起跳的动作要领,同时倡议广泛应用和推广这种先进的起跳技术方式,以促进我国撑竿跳高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三维解析的方法,对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女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队伍年轻,失误率高,速度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6.
起跳技术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获得腾空高度的关键。利用运动学方法对起跳技术的下蹲和蹬离两个阶段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采用录像分析方法对5名受试者在做不同跳跃难度动作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体重、蹬离角、蹬离垂直起跳时间、地面垂直作用力和髋、膝、踝3关节的控制和柔韧性等因素对艺术体操起跳技术有显著影响。最后,提出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起跳技术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远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起跳瞬间的着地角度、离地瞬间的蹬伸角度都比较理想。但是,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扇面角度不够理想。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与腾起初速度不十分匹配。  相似文献   

8.
李玲是我国首次获得田径世界杯女子撑竿跳高冠军的运动员,并在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中以4.65 m的成绩创造女子撑竿跳高中国和亚洲纪录。主要运用影片拍摄法及影片解析等方法对李玲助跑与起跳阶段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其研究结论主要表现在:保持快速助跑状态下的加速节奏是提高撑竿跳高成绩的关键因素,步长差在0.006~0.40 m范围内能取得较好成绩;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较少垂直速度增加率大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起跳点均超过上握手地面投影点,有利于逼压撑竿。本研究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与方法,对太极拳竞赛套路高难度B级跳跃动作旋风脚转体360°接提膝独立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起跳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为丰富和完善太极拳难度动作技术理论,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起跳与落地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及世界选手的跳跃动作进行了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跳跃动作的起跳和落地相关参数,结果发现我国女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起跳应积极蹬伸,形成好的小摆臂,早收手臂.  相似文献   

11.
依据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现有训练水平,将撑竿跳高与其他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作以比较,认为撑竿跳高不仅反映出体能类项群的特征,而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田径运动跳跃项目未来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基础上,对各省市跳跃项目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跳跃项目最大特点是"起点低、提高快",基本上达到了世界走一步,我们走一步半的速度.建议国家体委有关领导在制定未来宏观战略时,尽快建立一条龙的训练体制,建立跳跃特区或中心,同时要建立单项教练委员会,重视教练员培训制度的完善和训练大纲的贯彻,加强对运动员管理,展开百家争鸣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提出决定现代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握竿高度、助跑后阶段的速度、运动员体重与竿硬度的差数和腾起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灰色理论与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多层次关联分析,揭示了总成绩与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之间、各分类之间以及总成绩与各构成单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此进行讨论与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以求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最优化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体项目是我国艺术体操参加世界比赛的重点项目,对25届世锦赛及2002年中国联通杯艺术体操比赛中集体项目前6名完成得分的有关数据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集体队柔韧身体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较好,但现阶段我国各集体队的完成得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因全套动作容量偏少,致使成套动作速度偏慢,动作力度不足;因跳步与转体技术不足而造成扣分次数较多;平衡技术不稳定;因带器械的技术和图形不好,造成扣分现象较严重;因运用器械能力不足,造成器械技术硬伤失误扣分较多。这说明我国集体项目运动员在某些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的训练上、规格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对1978~1989年世界前25名的田径运动员的有关年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上,投掷运动员高于跳跃运动员,而长距离跑运动员又高于短矩离跑运动员;在男子800m、3000m 障碍、跳高、铁饼和女子马拉松等项目中,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呈增长的趋势。为了合理安排训练,确立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对各田径项目运动员的最佳年龄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7.
孙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103-104,125
采用教学实验法,对田径跳跃项目进行技术教学信息反馈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的教学条件下应用信息反馈理论进行田径跳跃项目技术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把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作为研究主题,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现状、开发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对策,并构建了教练员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我国竞技体育田径跳跃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896年至1996年,三级跳远成绩由首届奥运会的13.71m,提高到18.29m,几乎以每25年提高1.00m的速度飞速向前发展。课题组通过近6年的努力,收集到的有关三级跳远技术献资料,进行分类、类比、归纳、演绎、综合分析及统计处理等方法,从诸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1、自由发展阶段;2、以单足跳为主的技术;3、平跳型技术;4、以跳跃为主的技术;5、以速度为基础的跳跃为主的综合型技术。  相似文献   

20.
尹军  田凌  王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77-1580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田径速度力量类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肢和跟腱较长、躯干呈桶型是速度力量项群特有的形态特征;他们的身体机能表现为骨骼肌中的ATP和CP储量大, ATP酶和CK活性高,白肌纤维比例大、质量高等特征;在身体素质结构特征方面,投掷类运动员表现出以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为核心,但是跳跃类运动员则表现出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助跑速度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