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一民 《阅读》2014,(8):10-11
<正>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笔者认为进行有效提问很重要。一问"写什么""写什么?"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有些课文"写什么"显而易见,而有些课文就需要师生去探讨了,如苏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课,很多教师会总结课文写了司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喜欢当老师,尤其喜欢当班主任——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亲密无问,喜欢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喜欢看见他们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时的表情,喜欢他们信任我的眼神,喜欢……太多的喜欢,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尽一切办法做好我的工作。于是从报刊杂志上学习,从网络上学习,从我的生活中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朱志军 《阅读》2014,(47):17-17
<正>同学们,读了课文《学与问》,"叙述"和"议论"这两兄弟可得意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吧!叙述:议论老弟,《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主要告诉我们求学问要靠"勤学好问"的道理。议论:可不是嘛,课文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叙述:是啊,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我俩的出色合作——夹叙夹议。议论:叙述大哥,说到这儿,我还得感谢你呢。你看,课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侧重于写。训练方法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过去传统的训练方法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作,老师改;老师讲,学生听等一套刻板的方法。根据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官思想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规律,我大胆改革了过去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分析力、综合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的方法是:在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依教材为准则,诱发学生敢想,多想;敢问;多问;敢做,多做的质疑方法。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所涉及的问题大胆地怀疑,提出有价值,待商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X不X"正反问构式不是世界语言普遍使用的疑问结构类型,只有汉语及受汉语影响的部分亲邻语言才有,"X不X"正反问构式是一种源自汉语的独特句法结构。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的跨语言比较,探询汉语"X不X"正反问句与周边语言接触的轨迹、影响,揭示汉语"X不X"正反问句的类型学特征。汉语"X不X"正反问构式在世界语言疑问句的大框架中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提问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思考的一种重要手段,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促进思维发展。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目前的讲读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就是读得太少,讨论得太多。教师逐段问,满堂问,代替了学生的独立质疑问难。有的教师解完题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便一个接一个地提问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万进 《阅读》2009,(12):17-18
课上,大万老师正和同学们交流课文《学与问》中大科学家沈括的故事。 他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问:“文中.沈括发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不太明白,于是向妈妈请教了,结果呢?”  相似文献   

8.
转变观念,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教育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条框式的教学模式之中,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造成学生目前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现代体育教学是多元化的趋势方向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把教学的主体转向学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而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是从本质上为学生体育课"减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管在讲授新课还是复习课上,它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出高效课堂。这一方法的灵魂是"问","问"是"导"的基础,只有"问"到位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强化学生的探究内动力,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问"的设置。本文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复习课为例,讲述在设置复习课问题方面笔者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蒋建春 《阅读》2013,(12):37-39
所谓"有效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往往在不长时间里就有了很大的差异,有的班级中还可能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学生在问:为什么?家长在问:为什么?是他们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吗?不是.是他们的勤奋程度不一样吗?未必.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学习方法不一样.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我建议大家要尽快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受教材上课文的局限,出现“课文中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现象,甚至完全忽视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企图把每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等方方面面向学生进行解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已经会的何需再教?”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主要内容之一。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探究的角度来赏析、感悟课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很多老师根据今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特点,紧紧抓住考试常规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学上基本是"疏通文意"加"字词句梳理"教学法。疏通文意就是带领学生翻译课文,字词句梳理就是讲解常用的实词、  相似文献   

14.
正每次下课都能听到学生相互问"你听懂了吗?""这节太难了。"每当听到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得思考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而课堂恰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关键取决于此。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作文章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大卫·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休谟问题".尽管康德对"休谟问...  相似文献   

16.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实行任务型阅读教学,要求学生阅读靠近成人阅读,限定阅读文本的时间,指定阅读形式,不要求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不导入、让学生独立地感知课文。这些做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刘春花 《阅读》2013,(12):8-10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得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在此,谈谈我的点滴体会。一、开展活动1.简单易做的小实验激发好奇心。"烧起来啦!烧起来啦!"当我做"火烧手帕"的实验时,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跑到我跟前把我包围了起来,平时很安静的教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曾两次到正在实践"为理解而教"教学理念的立新学校欧阳蕾老师的班里听课,课上学生们发言的深度,对问题之间联系的认识,远远超出了普通初中学生的水平,同去的几位老师也一致评价: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欧阳老师将"为理解而教"的四要素在她的课上完整地呈现出来,把"好吃又有营养的、有价值的东西"给了学生,所以学生喜欢她的课。现在,教育理论、理念、方法、操作模式都很多。对于我们做基层教师培训工作的人,考虑择取标准时,第一位要看它的"价值"。即是否有理论支撑的、能解释清楚的,而不是就行为说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周晓霞 《阅读》2015,(8):41-43
英语的语篇教学要遵循整体教学理念,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某个侧面。我们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可以采取"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三步法。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围绕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以此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云南武定方言中的是非问和正反问主要分为K-VP问句和VP+咯/么两种类型。其中,K-VP问句不是固定、静态的问句,不能简单地将其划为是非问或者正反问,且K-VP问句与VP不VP也不共存,但云南武定方言中却存在与K-VP问句兼容的是非问;"格是+VP"结构具有焦点标记及提示预设的功能,强调紧跟"格是"的成分,预设对话已知信息。这与《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研究》一文的研究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