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芡实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MS+6-BA1.5mg/L+NAA 0.2mg/L作增殖继代培养基为宜,以在MS培养基+蔗糖20g/L+琼脂5.0g/L中添加6-BA(0.1mg/L)+NAA(0.1mg/L)作生根培养基为宜,生根率最高.适当浓度的6-BA对芡实的不定芽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和NAA配合使用可促进芽苗生长,对改善芡实植株组培苗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红王子锦带花药作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技术,通过对红王子锦带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测与统计分析,对诱导红王子锦带花粉胚分裂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及诱导再生植株培养基等的多种因素进行筛选,建立红王子锦带花药再生植株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单核期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筛选出最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4-D 0.5 mg·L-1+KT 2.0 mg·L-1+蔗糖2%),愈伤组织芽分化诱导培养基(MS+ZT 0.2 mg·L-1+BA 1.0 mg·L-1),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诱导培养基(MS+BA 0.5 mg·L-1+ZT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2%),再生植株继代增殖培养基(WPM+BA 0.5 mg·L-1+NAA 0.1 mg·L-1+蔗糖2%)。通过花粉再生植株的诱导实验研究为锦带花育种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无籽刺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无籽刺梨的腋芽离体培养,探索了无籽刺梨腋芽诱导、分化、快速繁殖及生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适宜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生根率达到98%,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探索绿巨人组培法工厂化育苗生产工艺。绿巨人组培育苗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6-BA3mg/L NAA0.5mg/L,增殖培最适培养基为MS 6-BA1-2mg/L NAA0.5mg/L,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2MS NAA0.5mg/L。养护过程注意遮荫、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5.
以忽地笑的鳞茎(带鳞茎盘)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同时对PVP防止褐化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NAA1.0mg/l BA15mg/l KT0.4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BA20mg/l IBA0.5mg/l,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MS NAA1mg/l BA0.1mg/l,不同浓度的PVP对防止褐化的效果不明显;活性炭能够较好解决褐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叶万年青色彩明亮强烈,色调鲜明,适于室内观赏。常规繁殖系数低,通过组培法工厂化育苗可以快速大量繁殖优质种苗,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化育苗诱导最佳培养基MS+BA3mg/L+NAA0.5mg/L,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MS+BA2mg/L+NAA0.5mg/L,生根最佳培养基1/2MS+NAA0.5mg/L+BA0.1mg/L,生根率94.8%。  相似文献   

7.
给予紫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进行试验,以选择紫荆组织培养的高效增殖和生根体系.结果表明,紫荆茎段在分化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 MS 6-BA 2.0 mg·L-1 NAA 0.1 mg·L-1 GA 0.5 mg·L-1 PVP 1.0 mg·L-1.瓶苗生根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1/2MS IBA 0.2 mg·L-1.  相似文献   

8.
受无糖培养技术启示,在太子参组培苗育苗过程中,以液体培养基取代固体培养基,应用纸桥法,以太子参幼苗茎段为外植体,经有效诱导芽分化后转入以蛭石为基质的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并诱导生根,成苗后辅以自然光照,通过培养基改进对太子参组培苗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在合MS+0.1mg/LNAA+0.5~1.0mg/L6-BA+2%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滤纸桥上的芽分化率达80%以上。不定芽在以蛭石为基质的MS+0.1mg/LNAA+1mg/L6.BA十2%蔗糖的培养基中增殖并生根,生根后的试管苗转到低糖(0.5%)或无糖培养基中,经自然光照培养能得到高质量的试管苗。  相似文献   

9.
以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成熟胚作为培养材料,培养室温度为23±2℃,以1/2MS为培养基,培养基的蔗糖浓度为3%,在6-BA0.3-0.7mg/L+NAA0.5-1mg/L的激素配比范围内,诱导离体胚产生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分化率为95.3%;不定芽分化率为46.5%;不定根分化率为4.65%。  相似文献   

10.
欧洲花楸(Sorbus aucuparia)是世界园林重要的彩叶树种,近年来我国开始应用。该树种种子深度休眠,播种育苗发芽率很低,园林生产用苗木短缺,组织培养育苗可以短期内为生产提供大量优质苗木,解决生产需要。通过研究,筛选出欧洲花楸组织培养育苗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5mg/L,增值培养基:MS+6—BA2.0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1/2MS+NAA0.5mg/L。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国学"与"新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