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辉 《出版参考》2015,(12):33-34
科普图书是向公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的通俗读物,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公民科学兴趣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高质量的优秀科普图书是出版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摆在编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2014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本文将以该书为例,就优秀科普图书编辑出版的要点谈一些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科普图书出版历来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的科技、教育、人民等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科普图书,有的业已成为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4.
黄萍 《出版广角》2012,(7):49-50
自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套完整的科普类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以来,中国原创科普图书已经走过50多年的历史.据开卷信息技术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统计,我国2011年共出版科普新书750种,比2010年的614种增加136种(少儿科普未统计在内).然而与全年20万种新书相比,品种数仅占0.4%,这说明科普出版非常弱小.由于市场弱小,每年推出的精品科普图书更是屈指可数,例如霍金的《大设计》、科学松鼠会《冷浪漫》、科学出版社的《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等就是近些年仅有的亮点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5.
医学科普图书和其他科普图书一样存在如内容老旧、原创不多、发行量小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科普图书基本上还是局限于20世纪60年代的创作和出版理念,沿袭着前苏联作家米-伊林所创设的体例和编写思想.这种陈旧僵化的模式和体例使得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兴趣可言.对于存在着模式僵化、创作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的科普图书来说,面对着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的读者群,要想跨越现实的重重难关绝非易事.科普创作和出版要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让科普创作事业成为源头活水,才能让科普图书真正成为普及科学的使者.  相似文献   

6.
王珺 《中国出版》2023,(9):68-71
科学普及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科学普及重要载体的科普图书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对新时代科普图书应具备的原创性、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读性等要素,提出加强科普图书选题策划,以大科普理念引领科普图书高质量出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滢 《出版参考》2015,(2):32-33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成规模出版的“大众音乐图书”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中国的大众音乐图书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就有了,而笔者在文中谈到的大众音乐图书的概念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规模化出版的“大众音乐图书”). 经济的开放必然伴随着文化领域的开放.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被压抑太久的文化艺术渴求如洪水般全面爆发,中外文学、历史等各领域著作的爆炸式销量自不必说,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为代表的大众音乐出版创造了单品种累计销售数百万册的传奇.如该社出版的《外国名歌200首》《中华卡拉OK大家唱》等几种大众歌本图书累计销售达400余万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是历史环境所造就的不可复制的奇迹.可以说,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是大众音乐出版迅速壮大发展的一段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8.
科学传播学是一门以科学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中国,科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一书的出版,是科学传播学在中国进入创生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科普图书的创作理念与选题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科普图书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 ,科普图书的出版也一浪高过一浪 ,现在全国许多类型的出版社都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 ,而且出版了一系列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图书 ,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系列图书 ,清华大学和暨南大学联合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河北科技技术出版社的《看不见的科学世界》等。然而 ,仔细分析发现 ,引进版科普图书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形势并不乐观。就目前科普图书的出版而言 ,我国缺乏的不是出科普书的出版社 ,而是缺乏像斯蒂芬·霍金、卡…  相似文献   

10.
刘蒙之 《出版广角》2012,(10):48-50
正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低迷状态受制于原创优质内容的极度缺乏,原创优质内容的极度缺乏根源在于作者素质的局限,而作者素质局限的重要原因是科学家共同体的集体"缺位"。科普图书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我国公民的科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普图书出版的本质是以图书为载体进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大众传播行为。科普图书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精神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科普图书出版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中科院李衍达  相似文献   

11.
李海宁 《编辑之友》2010,(10):24-25
我国现阶段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如何,对作者而言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对提高国民科学素质而言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离不开科普图书的出版.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普图书的出版,不管是欧美还是日本都是如此,其科普图书的出版十分发达.那么,我用(仅指内地)的科普出版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相似文献   

12.
孟超 《现代出版》2008,(2):64-68
引言 中国的大学出版社(这里指在中国大陆的大学出版社)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9年成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仅存在4年就停办了,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成立,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出版处。他们都翻译和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图书。从1949年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仅有所谓的“一个半”大学出版社:其中的“一个”是指1955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本体(ontology)的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本体定义为研究“存在”的科学,即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基本特征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将本体的概念引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图书情报领域,从而使本体概念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领域中,一般来说,本体研究是关于知识概念表示和知识组织体系方面的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本体通常是指一套有关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术语词表,以及术语之间关系的规范和说明。近年来,关  相似文献   

14.
科普图书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深入发展,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更新、充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所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它涉及的科学范围愈来愈宽,普及面愈来愈广,几乎全国各家出版社都已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无论科技还是教育,少儿还是人民,文艺还是其它专业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科普图书。尤其是教材失宠、教辅受限,国家减负政策出台后,科普图书的出版,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科普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几乎是以其出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的优势“力压群芳”,呈现出科普图书繁花似锦的景象,但繁荣的…  相似文献   

15.
何谓“大众传播动力学”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多米尼克出版《大众传播动力学》一书,首次提出了“大众传播动力学”概念。多米尼克虽然完成了对这一概念的命名,但并没有对此作出系统阐释。本文试图延续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6.
本体(Ontology)的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本体定义为研究“存在”的科学,即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基本特征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将本体的概念引入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图书情报领域,从而使本体概念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领域中,一般来说,本体研究是关于知识概念表示和知识组织体系方面的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本体通常是指一套有关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术语词表,以及术语之间关系的规范和说明。近年来,关于本体的研究与应用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基础理论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7.
当代俄罗斯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富有特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图书出版业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 曾经安稳的岁月 由于国家对出版业的高度垄断,加上图书需求量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出版业一直是最盈利的行业之一。但是出版收入的大部分(最高时达到70%)被列入财政预算,出版资源被集中分配使用,出版社根据《联盟图书》杂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将是科技普及、文化普及的时代;也是出版大众化与个性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阅读及其普及将成为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近日,本刊成立了全国首家“阅读保护与促进中心”,并在北京图书大厦、西单文化广场、王府井、北京西客站等繁华地区发起了“崇尚科学人生,拒绝邪教诱惑——科普图书公益广告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大辩论     
烸铂 《档案天地》2011,(12):14-17,13
“大辩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于中国的舆论发表形式,它与“大鸣、大放、大字报”共称为“四大”。“大辩论”兴起于1957年的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在文化大革命中泛滥.并被写入宪法。“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还继续享有合法地位.直至1980年被废除。  相似文献   

20.
“核心期刊”本来是作为图书情报界的专业术语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的,在此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这个概念一直在图书情报界内使用。1992年,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发起研究、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的客观效果是:核心期刊的概念突破了图书情报界,并逐渐在科研管理、期刊评价、论文砰价方面大行其道。这引起了编辑出版界的关注,并成为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