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高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过能力,减少由船舶交会宽度限制产生的延误,通过分析船舶超宽交会现状,建立仿真逻辑模型,运用Arena进行离散仿真试验。采集长江口深水航道交通流数据,设置不同的船舶交会宽度限制,对大型船舶进出港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不同交会宽度限制对船舶通航的影响,获得被延误船舶比例、被延误船舶数量和延误时间,进而提出提升通过能力的建议。试验表明,采用Arena进行离散仿真能够量化分析超宽交会对通航效率的影响,可为航道拓宽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舶通航组织水平,通过分析LNG船舶通航组织的特点,建立仿真系统逻辑模型,运用Arena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以珠海高栏港区为例,指定LNG船舶进港时间,对LNG船舶进出港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LNG船舶在不同时段进入高栏港对其他船舶产生的影响,获得受LNG船舶进港影响的船舶艘次和延误时间等参数,进而提出通航组织建议.实例说明,采用Arena软件进行离散仿真能够量化分析LNG船舶对航道通航的影响,可为LNG船舶通航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交会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超大型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内的双向通航能力,以实际航道尺度为边界条件,在三自由度MMG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浅水效应、船间效应和岸壁效应,建立船舶操纵运动模型。利用MATLAB对10万吨级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交会进行仿真,并对风、流和两船不同间距对船舶交会的影响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宽度可基本满足船宽之和在90 m内的超大型船舶交会。  相似文献   

4.
通航能力和通航需求的精益分析,对于区域航运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航道船舶交通流量及相关货运信息的精确采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通过研究基于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的航道交通流量采集的智能系统设计方案,论述了该智能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主要算法、主要结构,重点说明了该系统中的智能船舶AIS信息跟踪记录控制模块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大型船舶在港口航道的操纵安全综合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港口航道规划、大型船舶通航安全、船舶营运、船舶操纵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大型船舶在港口航道的操纵隐患指标评价值;然后通过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和船舶航迹带生成系统的试验方法,获取模拟大型船舶运动参数和船舶航迹带运动轨迹,得出船舶在航道操纵过程中的风险指标评价值;最后把上述两指标评价值结合起来,得到大型船舶在港口航道的操纵安全性综合评价值.该综合评价值可用来分析评价现有的操船环境和改善后的操船环境对大型船舶操纵安全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低航道通行能力成为制约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一大瓶颈.青岛董家口港区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然成为新兴的国家级枢纽港口.构建基于排队论的港口航道通行能力的计量模型,通过设计进港排队系统(M/M/c)和出港排队系统(M/D/c),将船舶进出港口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将航道服务水平量化为船舶密度、船舶待航时间和船舶在港作业时间,根据量化数据分析董家口港航道的通行能力以及服务水平,为董家口港的资源配置及规划建设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整个航道系统的通过能力,避免航道资源闲置浪费,在NaSch模型的基础上制定船舶追越和对遇规则,建立可变道的双向航道船舶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拟允许变道和禁止变道两种情况下的船舶交通流,得出船舶流量、平均航速与船舶到达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允许变道可以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整个航道系统的船舶流量和平均航速: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密集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船舶流量;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稀疏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平均航速。  相似文献   

8.
关于长江上游船舶大型标准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长江干线营运船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三峡成库后长江上游船舶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从船舶营运效丰、通航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长江上游实现船舶大型标准化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船舶大型标准化所具备的航道条件及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和效率,针对船舶进出口航道双通道航道有一条通道局部关闭,船舶需要变道绕行另一通道的情况,提出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NaSch船舶交通流模型,建立一种航道局部缩减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船舶交通流模型.结合船舶实际交通情况给出计算机数值仿真的船舶交通流时空斑图以及发生意外时的事故 恢复空斑图.针对一个算例,运用模型分析影响通道通行能力的警戒区长度设置、船舶到达率等交通要素.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决策模拟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减少船舶滞留.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金塘大桥桥区水域的航道水深特点及浙江海事局对该区域通航船舶吨位限制的相关规定,根据允许通过最大吨位(5万吨级)的某船舶满载通航时,由浅水效应引起船体下沉等现象来分析确保船舶安全航行所需要的UKC(富余水深)的要求,研究得出不同航行状态下为减小船体下沉量,对船速进行制约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宝山引航作业区在航引航交接对船舶交通流的影响,采用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观测的船舶流量数据和水上交通冲突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交通冲突数据,从交通流状态、交通流速度、交通量损失以及引航艇在引航作业区航行时的交通冲突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行在航引航交接时,宝山引航作业区交通流速度下降明显,产生的冲击波速度约为5.64 kn;船舶速度离散性增大,交通流通过能力下降;航道时间占有率急剧增加,平均引航交接一次约造成2.3艘交通量损失;某天24 h由引航艇造成的交通冲突共189次,其中42次发生于引航作业区.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上交通事故的预测精度,将引入弱化算子序列的灰色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进而构建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以全国和长江某流域水上交通事故历史数据为预测样本,将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其他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能更好地反映水上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水路客运市场转型升级,协调客运需求与疏运能力,基于普陀山水路客运实际情况,分析客运航线承载力的逻辑框架,确立承载力计算数学模型。通过优化码头作业流程,模拟最大靠离泊次数,确定码头极限承载力;结合船期表,计算船舶饱和数量,确定船舶经济承载力;考虑乘客候船面积和候船时间因素,创新提出舒适因子,优化船舶运输周期,确定乘客舒适承载力。模拟结果表明:高峰期客运量已逼近码头极限承载力,超过船舶经济承载力,远高于乘客舒适承载力,普陀山水路客运供给矛盾亟待优化调控。研究可为客运行业评判最大承载力提供技术支撑,为市场主体有序管理、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分析船舶交通事故的潜在因果关系,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制定船舶交通事故关联规则挖掘流程,建立船舶交通事故关联规则分析模型.基于Apriori算法对船舶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事故间的强关联规则.对所挖掘出的强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事故致因因素间的潜在关系,并提出事故防范对策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5.
鉴于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成为制约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减少集装箱运输的环境负荷为目标,综合考虑运输方式、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等因素,寻求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方案.构建由长江水路与区域公路组成的运输网络模型,确定各路段的运输属性特征,给出水路和公路运输环境负荷的计算方法.分析集装箱在水陆联运网络上的路径选择行为.在多种集装箱运输需求下,分析各解决方案的优劣,确定优化方案.相比翻坝运输方案,扩闸(即扩大船闸通过能力)方案更高效环保,符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航道内实时交通事故预警精度,基于长江下游两个水道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据和船舶检测器数据,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对事故发生前20~40 min内的航道状态初始数据进行重要变量筛选,根据筛选出的4个最重要的变量结合高斯混合模型和最大期望算法构建新的事故预警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模型.实例检验表明:新的BN模型优于直接利用初始数据建立的模型,事故预警正确率达到81.29%;可转移性测试中新的BN模型的事故预警正确率虽有所降低,但整体预警正确率和事故预警正确率仍高于利用初始数据建立的模型;新的BN模型用于实时船舶交通流航行风险预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Environmental stress model is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navigational safety in ports and waterways. Marine traffic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in a virtual port area with various arrangements and conditions. Calculations of stress values and traffic volume criteria are illustr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 a valuable hint for safety management of vessel traffic. The model provides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nd helps administrators in decision making to achieve desired safety level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essel traffic in ports and waterways.  相似文献   

18.
为使水路运输组织方式的评价更加客观可靠,以多层次运输组织评价体系为基础,将模糊物元法与突变评价法相结合构建水路运输组织方式评价模型.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精确度高、消耗时间短,可避免以往运输组织评价中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