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语言教材里,编选了大班用的四首古诗。这四首古诗是《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除《咏鹅》是句子不整齐的杂言体(长短句)古诗外,其余是句子整齐的五言古诗。要把古诗教好,老师就得研究和理解它的内容,考虑如何通俗地讲解它的意思,如何训练幼儿正确发音、吐字清楚,并能比较有感情地诵读。现就《一望二三里》、《悯农》两首古诗的教学作一点介绍,谈一点建议。《一望二三里》是一首咏景古诗。作者不详。传说,从前有一个管教育考核的官去上任,路过金陵(今南京)时,有一位贫苦的读书人找了他,要他给点事做做。他提出一个条件,即限用数字一至十作成咏景古诗一首。这贫苦的读书人立即把十个数字按顺序写成这样四句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古代农村景色。内容大班幼儿基本上是可以懂得的。不过,幼儿缺少对“大概的数目”的认识,对诗中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表示的数比较难理解。教学时,可多举幼儿实际生活里熟悉的事例加以解释。使他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语言教材里,编选了大班用的四首古诗。这四首古诗是《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除《咏鹅》是句子不整齐的杂言体(长短句)古诗外,其余是句子整齐的五言古诗. 要把古诗教好,老  相似文献   

3.
画圈学古诗     
让孩子理解和背诵古诗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如在复习《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句子中数字很多,孩子已会书写,就可用背写的方法来复习巩固,对句中不会写的汉字用画圈来代替。《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背写成这样:1○2 3○(一望二三里)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澧县城关一校四年级鲁丙英老师的一堂电教研究课。教者注意发挥幻灯教学的优势,用一个课时教了两首古诗。下面是语文第七册《古诗三首》第一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实录和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大家知道,日记讲则,一般文章讲篇,诗歌就讲首。这节课,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大家先看第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望,是远看的意思。庐读lǘ[同学们已经  相似文献   

5.
王君波 《教师》2014,(24):32-32
正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对幼儿实施古诗教学,不仅能让幼儿品味诗的优美意境,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如何做好幼儿的古诗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科学地选择古诗教学内容1.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可以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的诗句。如邵康的《一望二三里》:"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相似文献   

6.
全国幼儿园通用教材《语言》一书中收录了四首浅显易懂的古诗(《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供老师指导幼儿朗读、欣赏。诗的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古诗尤其讲究韵律,让大班幼儿适当地读几首,能够体会汉语优美的音调和诗的和谐的旋律,引起幼儿对诗的兴味。有节奏的朗读  相似文献   

7.
正辩题一:古诗教什么?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我们根据课后学生学习收获,反观课堂,由此产生一个根本问题,古诗教学最应该教的是什么?王小荣(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今天我教的是苏教版第十册《古诗两首》。我以课为例,谈古诗教学的价值所在。教什么?课标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囿于只有一节  相似文献   

8.
讲课教师:郭惜珍(天宁区教研员) 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游园不值》《春游湖》 教学过程:(开始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忆江南》和《玉楼春》上阕)(学生齐声背诵) 师: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先学第一首《游园不值》。大家拿出课本来。  相似文献   

9.
我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非常丰富。教幼儿学习古诗,除了同教他们学习现代诗、儿歌有同样的意义外,还可使幼儿初步欣赏我国古诗的语言艺术,培养民族自豪感,对幼儿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因此,我在一学期里,除了教幼儿各种形式的现代诗歌外,也教幼儿几首古诗。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无论成人还是幼儿,都是对熟悉理解了的事物容易把握记忆,要想让幼儿掌握古诗,就要设法让幼儿充分理解你所教的古诗的内容。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我选择了骆宾王的《咏鹅》作为试验教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春晓     
傅靖贻 《小学生》2006,(9):26-27
古诗是我们中国传统(chuán tǒng)文化中的珍宝,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我们积累(jīlěi)了众多优秀的古诗。现在,有作曲家为一些古诗配上了动听的旋律(xuàn lǜ),将这些宝贝变成了一首首优美的歌曲。今天向小朋友推荐(tuījiàn)一首《春晓》,这首古诗相信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都能背诵(sòng)下来,可你们听过歌曲《春晓》吗?如果你喜欢,就请身边的长辈或老师教你学唱一下吧!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 1.教幼儿理解古诗《咏鹅》的内容,学会背诵全诗。2.初步学会念出诗的声调、语调,引起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 图片一幅(见附图),鹅的颈子、脚掌制成能活动的;录音机、磁带(事先作好配乐录音)。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提问:1.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这是一只大白鹅,它在水里游。)2.这只大白鹅看上去怎么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明确学法1.揭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古诗宝库中,尤以唐代的古诗最著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唐诗。2.回顾。过去,大家都学了不少古诗了,怎样来读古诗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相似文献   

14.
板块一趣味揭题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孟老师和大家去语文百花园畅游(CAI出示课题:语文百花园),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板块二古诗堂师: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古诗堂(CAI出示:古诗堂),本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还记得是哪几首吗?生: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师:能背吗?生:(齐)能!师:《望天门山》,男孩子背诵,女孩子和。(生读)师:有高有低,读出了气势。《山行》,女孩子、男孩子连环读。(生读)师:真好听!《暮江吟》,一起来背诵。(生齐诵)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 ,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 ,气魄雄伟)。今天 ,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抓住课题 ,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 ,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学习自读课题 ,探索发现[发现一] :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自主探学] :1 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翻看霍懋征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要学点古诗》,得知她用10分钟时间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触颇深。现对该教学实录试作赏析。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能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背诵李白的诗,除有巩固作用外,还拉近了学生与这位大诗人的心理距离)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  相似文献   

17.
一、基于《泊船瓜洲》诗歌本身(字面或感性)的研读1.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试着走近一个人,了解一段史,感受一种情。(板书:泊船瓜洲)2.师:怎样学习古诗,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好方法。学好一首古诗,应该怎样学?谁来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渔夫和金鱼     
(一) 教学要求: 初步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要求幼儿认真地听,掌握诗中的人物,初步理解诗的内容——贪心的老太婆得不到好结果。教学过程: 一、交代欣赏诗歌的名称: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听一首外国的诗,诗的名称是《渔夫和金鱼》(幼儿集体学讲名称)。这首诗很长,我们要认真地听:诗里有些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老师放录音,让幼儿完整地听一遍。听完后老师说:“这首诗好听吗?”(好听)然后提问: ①《渔夫和金鱼》这首诗里有些谁呢?(有金鱼、老头儿、老太婆)  相似文献   

19.
倒装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小学课文所选的三十多首古诗里,这种倒装现象就有十来处之多.由于它与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大差别,这就形成了古诗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弄清古诗中的倒装现象,对我们理解古诗,特别是对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小学古诗中的倒装现象,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诗句中的部分倒装.先看例子:①、碧玉妆成一树高. (《咏柳》)②、黄河入海流. (《登鹳鹊楼》)③、林暗草惊风 (《塞下曲》)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  相似文献   

20.
第三单元 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继续运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练习给课文分段,逐步形成这方面的能力;作文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是如何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景物。仿照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观察一处秋天的景色,练习写一个片段。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两首古诗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在讲读教学中,可采用学习古诗的五步方法进行:(一)知题。题目往往是一首诗主要内容的概括,通过预习,学生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并说出题目的意思,借此有助于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二)析词。利用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熟读之后,抓住不理解的字词,剖析字词含义,了解内容。比如《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