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和体能是羽毛球比赛取胜的关键,放松技术不仅可使动作理合理、协调、优美,鞭打动作更有爆发力,击球更有质量,移动更快,而且体现了体能的节省化。  相似文献   

2.
技术粗糙,完成动作不到位,存在习惯性的多余动作,甚至出现错误的动作,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技术运用效果和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讲解、示范、规范教学方法和练习过程,是保证篮球技术教学质量,提高青少年运动竞技水平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有文献,运用录像观察法对网球运动中正手击球的握拍、准备动作、引拍过程、击球和随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提高击球力量的重点是发挥躯干力量,重视人体运动协调链的整体性;头部姿势对于击球力量和动作连贯性具有潜在影响;击球随挥动作可以微调球的落点和速度,对网球肘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技能培训中。在青少年篮球教学中,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运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建立一个完整的篮球技能动作表象;学员从中提高了对篮球技能动作的分析、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手击球是网球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对于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发球方面,而对正手击球研究较少。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动作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正手击球动作最先发力的肌肉是斜方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三块肌肉,三角肌前部、腓肠肌、胫骨前肌和斜方肌用力时间比其他肌肉长;2.主要用力肌肉是肱二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前部、肱桡肌以及胸大肌;3.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测试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网球击球动作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篮球是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篮球教学能有效地锻炼身体,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中体育教材中将其确定为选用教材的做法值得商榷。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应将篮球基本动作作为基本教材教学,并处理好初中篮球教材与小学和高中学段的纵向衔接关系,以及竞技篮球与篮球教材之间的关系,科学地确定“面向21世纪初中体育教材”中篮球的教材内容和时数比重。  相似文献   

7.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任务勾下发飘球技术(简称勾飘技术)在全国体育院系的排球普修课教学大纲中,属于重点教材,是北京体院排球普修课的四项技术考核内容之一.学生在初学勾飘技术时,由于抛球的高低和抛球动作与挥臂击球动作的时间间隔,动作的空间状态和范围(即运动节奏)不能固定,往往使得抛球和挥臂击球动作脱节,以致影响勾飘技术动作的掌握.由此可见,在勾飘技术教学中固定抛球的高度,抓住抛球动作和挥臂击球动作协调配合这个技术难点,是掌握勾飘技术动作的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限制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技术的基础,从保证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协调性、连贯性出发,以确保击球的良好效果为目的,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中站位、握拍、后摆、前挥、随挥等动作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以期为网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课持拍徒手练习教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乒乓球教学中,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及学生练习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学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乒乓球教学课中应重视及提倡徒手持拍练习单项技术,并与步法移动相结合,为今后的移动击球打好基础.通过在乒乓课中增加对徒手持拍教学,有助于迅速形成对单项技术的概念,形成正确的技术姿式,合理的动作环节,强化持拍击球规迹对肌肉动作的感觉,对今后技术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合理的技术动作是打好乒乓球的关键,是乒乓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地应用教学手段去让学生掌握好单项技术,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选取3名国家女子垒球队击球员,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其击球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对垒球击球动作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篮球意识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根据场上的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行动的应变性、动作的隐蔽性、行动的合理性、配合的集体性等要素;比赛、观察能力训练、战术知识水平和战术训练是篮球意识主要影响因素;目前评定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方法主要有:“评分法”、“问卷法”和“测定法”;分析了提高篮球意识的几个途经。  相似文献   

12.
篮球教学与训练要使学生尽快地、合理地掌握新学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必须处理好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练习方法和篮球意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合理选择设计练习方法的前提下,抓住了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投篮与时间视觉的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投篮训练时,必须把自身运动的视觉和时间清楚地反映在自己的头脑中,正确理解自身运动的视觉与时间的关系,才能准确而合理地完成技术动作,因此各种运动技术,都是运动员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乔丹在NBA总决赛中的最后零点几秒,一球定乾坤的共有23场,这充分说明时间视觉在比赛中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女垒队员吴迪挥击击球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定点拍摄和录像解析,得出:女垒队员吴迪的挥击击球动作采取了重心不前移,利用腰部髋关节旋转发力的新技术,说明我国女队垒球球员挥击击球水平已达到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网球专业运动员和初学者在单手反手(单反)击球过程中技术差异,判定网球肘潜在危险因素,并为预防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采集10名网球专业运动员和5名初学者(男)单反击球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肌电数据。结果显示专业组击球后球速、碰撞力峰值均显著大于初学者组。专业组肌肉激活顺序比初学者组更有效合理。在挥拍阶段,肱三头肌积分肌电与击球后球速、旋前圆肌积分肌电与击球前拍速和碰撞冲量均显著相关。初学者较小的碰撞力却相同的肌肉激活水平,击球时仍保持较大前臂旋前状态,使碰撞力加载的扭矩更大,此扭矩在网球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单反击球技术中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肌肉协调活动的过程,破坏了这种协调性,就可能导致损伤出现。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的特征展开研究,重点了解与击球技术动作相关的关节角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水平选手技术动作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影响正手击球速度的核心要素。结果表明与一般水平选手相比,优秀选手在正手击球瞬间表现出更快的拍头水平速度和更快的肩部水平速度,但在躯干转动的角速度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考虑组别的情况下,击球时过程中选手的肩、髋、球拍的转动角差异很大,说明考虑标准化的技术动作并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篮球是一种激烈的对抗性项目,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强度极大,力量是决定其运动成绩的重要指标。提高运动员在激烈对抗条件下身体完成的各种攻防技术动作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和探讨发展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与世界强队接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球练习法”,是我院排球教研室教师们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练习方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项改革。经几年实践证明,“两球练习法”对提高练习密度、强度,增强比赛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一、什么是两球练习法? 两球练习法指的是在同一技术动作的练习中,每个学生每进行一次练习必须连续完成两次击球动作;在不同技术动作的练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核心环节的运动学特征,探索其技术动作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环节在击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反手中远台拉冲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动作完成过程中腕、肘、肩、髋、膝、背等各环节都参与协同发力,腿、背、肩部的蹬转运动稍早于伸肘和甩腕;腕在肘后有加速,拍在腕后有加速,球拍顶点的加速结束最晚,击球前的甩腕是最后的加速发力环节;甩腕、伸肘、挥前臂这三个环节是反手拉冲技术中提高挥拍速度的关键环节;蹬腿、顶髋、伸背对于提升挥拍速度的直接作用较小,髋、膝、背部的主要作用在于依据来球的不同特征调节身体的空间位置以及为挥臂提供支撑反作用力;击球时前臂的挥动是向前为主、向上为辅,“快撞在先,快摩在后”;球拍顶点合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击球瞬间。研究认为:在实际训练中要注意加强腿、髋、背部依来球不同特征对身体空间位置进行调整的能力,并强调前臂的横向转动以及“伸肘”和“甩腕”对于提高击球质量的作用;另外,还需注意提高各环节间整体协调发力的能力,避免出现发力过早或过晚现象,使球拍挥动速度在击球瞬间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对心理想像训练和篮球技术动作结构的研究,创建了“中轴”教学法。该法为:在技术教学初期,就预先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自我能知觉到的人体中轴座标,教师将这一座标与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相结合,并引导学生想像。通过教学实验对比和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篮球技术“中轴”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术中具有共性的主要技术环节的掌握,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常见错误动作的干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正确、规范的篮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