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式"论基础之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则是建立在他的"四因"说(特别是其中的"形式"因)基础之上的。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柏拉图"理式"论的来源及其在诗学思想方面的矛盾性,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其希腊艺术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辨识了理式论与四因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人、思想家柏拉图的思想是以理式论为核心内容的理性神学,该神学思想的形成有深刻的内外因综合作用之源,其文艺思想在这种理性神学的观照下,呈现出追求真善美理式真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是对美的理式的"分有"或模仿,美感是主体灵魂"回忆"起美的理式时的"迷狂",对美的理式的凝神观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文艺也是对某种理式的模仿,文艺创作有三个动因,在创作过程中主体充满了强烈的快感,文艺作品的结构特征是和谐。柏拉图规定文艺只能描写美和善的东西,而不能描写丑恶的东西。柏拉图不否认文艺有其快...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是对美的理式的"分有"或模仿,美感是主体灵魂"回忆"起美的理式时的"迷狂",对美的理式的凝神观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文艺也是对某种理式的模仿,文艺创作有三个动因,在创作过程中主体充满了强烈的快感,文艺作品的结构特征是和谐。柏拉图规定文艺只能描写美和善的东西,而不能描写丑恶的东西。柏拉图不否认文艺有其快感与魔力,但更重视的是其现实效用。  相似文献   

5.
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的几个关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的几个关节点 :希腊神话的本质 ,柏拉图的理式的涵义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和奥古斯丁美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6.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融合了古希腊哲学与早期基督教神学的思想, 以“太一”学说取代了柏拉图的“理式”论。“太一”说所强调的主观性、唯一性和统一性,最终将古希腊文论导向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坛。  相似文献   

7.
诗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按照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说是不真实的,无益处,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摹仿的本质和效果两方面论证柏拉图的文艺观的错误,阐述诗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摹仿。  相似文献   

8.
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老子的“道”与柏拉图的“理式”虽同属“二元论”,但在二元的存在方式、相互联系及其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区别。这些区别显示了“道”与“理式”不同的理论目的——即重实践与重知识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课程设置由四门课程构成.虽然各门课程训练的内容不同,但课程设置的基本精神却始终贯穿其中,即培养卫士的理性能力.而这一精神实现的标志则是灵魂经由辩证法这一最终课程走向真善美统一的理式世界.这将柏拉图的课程设置思想与美学精神贯通;而学习的认知心理特点则更有利于体认柏拉图美学的理性精神.理性不仅是柏拉图美学的精髓,而且也是其真善美统一的存在论和价值论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对文艺下了两个重大的结论 :文艺不能给人以真理 ,以及文艺对人发生伤风败俗的影响。朱光潜把造成柏拉图文艺观偏激且片面的原因 ,简单地归之于其贵族立场。其实柏拉图文艺观的真正源头是他的哲学观和认识论 :沉迷于理式世界的柏拉图看不见艺术世界的真实 ;追求理性的柏拉图一心想扼杀公民软弱的感性。而柏拉图驱逐诗人 ,也只是为了给理想国培育最英勇、最自制的保卫者  相似文献   

11.
揭示了被人们忽视的朱光潜庞大的美学体系的内核——生命美学思想。同时认为朱先生的生命美学思想与他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而他的人生态度却是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是西方的生命哲学,一是中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2.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谢林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德国耶拿浪漫派.谢林的一系列思想,包括自然哲学、艺术哲学和神话观等都极大影响了德国浪漫派.但他们在目标和观念上还是存有分歧的.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前,黑格尔美学思想曾为一切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全部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即他对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自由美”与“依附美”的美学命题,体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律论”“它律论”这对哲学概念。在音乐界,德国音乐学家卡茨将“自律”、“它律”使用在音乐美学中,出现了自律美学和它律美学两个概念。康德的自由美是一种纯形式的美,而与自由美相对的依附美是社会事物的美,而不是纯粹自然事物之美。康德认为美与被依附物无关,强调美在于形式,即艺术的自由才是创造的本质。由此,他为自律论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现代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一生撰述,始终贯穿人生、中国、世界三个主题。他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与优势的中国美学理论,具有相当的理论自觉。他从民族文化立场上对西方美学进行批导,从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上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反思,从混沌之中灵根再植,探讨中国美学的建构之道。他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反思与批导,对今天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宝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先秦道家推崇"道",把它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庄子将老子对外部世界"道"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内在自由的要求.因此,有人把庄学实质说成是美学,是最恰当不过的.魏晋"玄学"实质上是道家思想的发展,并以庄学为中心的.玄学与佛学也是相通的.老庄哲学思想,尤其是庄子的审美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人物品评与魏晋六朝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对此,前人虽零散提及,偶有论述,但就二者的渊源关系并未做深入的研究。当代学者李泽厚、刘钢纪及徐复观等曾在各自著述中就人物品评的发展渊源,对魏晋六朝美学范畴的催发等有一定涉猎和分析,但并未全面深入探讨人物品评是如何在自身发展中从诸多美学范畴、作家个性与风格探讨、感悟点评及分品列第等批评方式等方面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批评的。为此,对此作出应有的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个人遭际、感悟与时代困境,王国维接受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学说,形成了悲剧人生观,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与“苦痛”,解脱之道在于“艺术之美”。其“境界”、“眩惑”、“古雅”、“悲剧’’等说,注重艺术创造对于“苦痛”生活“真”与“自然”的反映,与其悲剧人生观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9.
心性论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心性论成为王国维沟通中西的基点。本文的论述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性"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王国维的影响;第二,王国维对心性思想的继承及其与西方美学的会通;最后,以"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性质、产生和创造的主体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美学在心性论基础上立足传统沟通中西的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5-18
苏轼关于艺术自然美学观的形成,大致是从他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的,因而有“物有可观,皆有可乐”的哲学认识,并由此进而在一些文章中提出主体对待自然的方式“不可留意于物”的自然审美原则,再进而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中探求文艺创作的“随物附形”、“自成文理”的自然文艺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