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粹,发扬了体育精神,用一枚枚金牌证实了我国在奥运项目上的绝对实力。然而,世界体育发展不仅限于奥运项目,还包含着许许多多非奥运项目。这些非奥项目很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样寄予着人们无限的期望。在实际生活中,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却是屡屡受阻,影响着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现状,分析了非奥运项目在我国群众基础广泛、生命力顽强,很多项目具有时代特征及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也指出当前非奥运项目发展面临诸如经费来源不足、体制政策倾斜有限、项目发展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非奥运项目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项目的重组进程、增加外部资金来源、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建立非奥项目服务中心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自国家政策由“举国体制”向“全民健身”倾斜以来,非奥运项目关注度逐步提升,然而作为非奥运项目载体的非奥运项目组织的发展却不能与人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相适应,问题源于非奥运项目组织起步晚、受关注度不高、发展缓慢等。以非奥运项目组织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非奥运项目组织内部结构框架和管理现状等进行研究,剖析出非奥运项目组织存在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滞后、管理协调能力不足、监管机制不严谨、专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社会治理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加快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权责划分、完善监管机制和改善组织用人机制等几方面措施,旨在将社会治理的理念贯穿于非奥运项目组织内部,实现非奥运项目的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亚运金牌优势项目的发展走向,分析了影响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影响因素。认为:田径和游泳项目是我国夺取亚运金牌的重要支柱。我国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较严重的忽视和淡化。我国的经济基础、体育体制、奥运争光计划、金牌大项、传统优势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推广都是影响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建议:结合奥运夺冠计划,以年轻选手为核心,制定详细的亚运会夺冠计划。大力发展田径、游泳这两个基础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格斗类同场对抗项目。充分重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应该选择上下协同发展的道路。撤出一部分项目的竞争,为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弱势国家留出奖牌余地,而在参与的项目上则要尊重对手,保证发挥出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制度变迁理论对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二者的体育权利博弈进行探讨,指出:奥运项目是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产物,非奥运项目是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选择,同时,发展非奥运项目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变化过程,整个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路径依赖会巩固和强化举国体制已经获得的成绩和影响力,新的制度改革与创新会遇到很大阻力,非奥运项目发展道路漫长。解决路径依赖问题是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关键,加快权力机构改革与权力释放的进程,能够为体育制度改革扫清障碍。发挥体育总局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需济弱与扶强并举。此外,非奥运项目发展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在改革中的特殊作用,意识形态直接影响中国体育未来发展道路的走向。最后,提出非奥运项目联合重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分布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奥运项目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为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我国奥运项目的均衡发展,缩小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地区差异,协调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同步性,以顺利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非奥运项目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人们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客观上为非奥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但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的非奥运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短板,大大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非奥运项目"为研究对象,同时借助"木桶理论",找出制约非奥项目发展的症结所在,意在使非奥运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认为,制约非奥运项目发展缓慢主要分为外因与内因两个维度,但每一个要素均会成为发展中的短板。研究同时认为,通过赛事、与全民健身相结合、走社会化道路以及与传媒合作是有效弥补短板的措施,达到"木桶理论"中的平衡点,对非奥运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所在,我国实施的奥运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奥运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的强势地位,但是很多群众喜爱的非奥运项目却被忽视,这与我国日益发展的大国形象很不相称。我国非奥运项目数量众多,它们不仅能够提高中华体育项目的世界影响力,保持民族体育的繁荣与兴盛,同时也可以丰富国内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鉴于大多数非奥运项目的社会承受能力薄弱,需要寻求举国体制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统筹发展,建立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有效组织机构等。  相似文献   

8.
非奥项目与奥运项目的发展各有自身的思想轨道,明晰非奥项目的角色定位和生存环境有利于其良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非奥项目的发展态势进行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非奥项目应以健康公民的缔造者、国家荣誉的构建者、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国民经济的拉动者和体育工作的评价者的角色定位和规范自己,并从国际、经济、政策、媒体和舆论等层面对其生存环境进行了更为详实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非奥运项目是指现在未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的项目,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种国情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战略长期以奥运项目为重点,而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较严重忽视和淡化,限制和制约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0.
夏季奥运会是世界最高体育赛事,在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奥运项目设置是奥运赛事的关键所在,我国在奥运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较为清晰的项目布局和发展战略。新时期奥运项目的动态变化更为频繁,并出现了新的趋势。在项目演变新趋势下,我们的战略应对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以确保项目布局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我国奥运竞技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基于社会学、训练学等相关理论,对奥运新项目演变趋势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研究认为:1)我国奥运项目布局为历届奥运竞技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需要保持战略性守成;2)在奥运项目动态变化加速的今天,我国优势项目集群式发展面临新风险,需要对奥运项目进行系统性布局,扩大夺金范围,提升应对奥运项目缩减变化风险的能力;3)正视一些新兴项目有别于传统项目竞技训练特点,加大训练理论创新研究,提升训练理论的实际指导性;4)随着“小众化”项目、城市化项目和非传统高科技项目逐渐融入奥运会,我国传统大兵团、体系化训练模式也需要有所微调,以应对新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奥运动会项目设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除了举办和参加奥运会,以及举办与奥运项目相关的洲际运动会和全运会外,还举办了独具特色的民运会、农运会、体育大会、智运会等非奥运动会,这些非奥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保护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满足了各民族、各阶层不同群体的运动参与需求.但在项目设置上还存在相互重复,规则不完善,资源浪费等不合理的地方,因此需要重新整合规划几个运动会的项目及完善规则,使之更为合理规范,易于推广传承.  相似文献   

12.
全运会与全国体育大会同属于全国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全国竞技体育类综合性赛事,而全国体育大会则是把非奥运项目吸纳进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虽然全运会与全国体育大会同为全国性大型运动会,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和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竞技体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以竞赛为杠杆,以传统特色为依托,调整项目布局;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分层、分级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挖掘非奥项目的社会价值,多途径提高其影响力,促进其传承与发展;丰富竞技体育举办方式,形成多元共生的办赛格局。在逐步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带动竞技体育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赛事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和专家座谈等方法总结和分析前两届全国体育大会的经验和不足,对未来全国体育大会提出新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