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构建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竞技体育与教育关系、学校开展竞技体育对我国现代教育的意义、以及竞技体育与教育有机结合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构建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系的理论框架与相应的对策。为建设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高校竞技体育既属于高校体育的提高部分 ,也属于国家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体育中充当着双重角色 ,起着双重作用。为增强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能力 ,尽快实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走向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奥运争光战略目标 ,真正反映我国大学生整体素质和高等教育的育人力度 ,通过对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实质、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与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比较分析 ,重新审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相关的深层问题。为培养高水平的国际一流运动员 ,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可续发展理论系统学研究方向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构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从竞技体育组织、经费来源、学生和教练员几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高校竞技体育进行比较研究,寻找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优势与不足,为在社会转型期建立、完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体系提供参考,并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及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学者们的积极关注。从培养体制、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培养思路、人才市场、国外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进行了总体回顾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前瞻,提出了要重视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人才学视野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不同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不同区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6届深圳大运会上我国的成绩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运会夺金项目集中,身体直接对抗性项目是劣势项目,篮足排整体较弱;竞技实力呈阴盛阳衰之势;夺金高校地域差异显著。主要建议:正视成绩和问题,体教结合,使体育回归教育;重视对抗性项目发展,尤其要加强三大球发展,拓宽金牌覆盖面;重视中西部高校竞技体育;优势、潜优势与劣势项目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传媒和资讯越来越发达。高校竞技体育应该抓住机遇,利用高校优质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优势,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高校竞技体育的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扩大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而高校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将在未来高校的招生就业、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逻辑推理法等对近10年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肯定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今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提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推进体制的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和教练员的市场化,提高他们自身水平;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扩大竞技体育项目的普及化程度和健全运动员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树立大人才观、走“体教”结合之路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有关"体教结合"以及社会评价方面的文献、书籍等资料,结合专家建议与问卷统计结果,以河南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为依据,结合传统校与体校的对比分析,从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探寻适合河南省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江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招生培养模式为个案,对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高、且模糊;2)在课程设置上,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设置与就业选择之间没有关联性和实效性;3)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处理好必修与选修、基础与专业、限选与任选的比例;4)学校缺乏社会对这个专业有效的信息反馈,办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2009年江西省少年田径运动会参赛运动队的体育主管领导、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运动员出路问题成为后备人才招生工作的"绊脚石";后备人才选材的科学化程度较低;部分县、市场地器材陈旧,有关部门及领导对竞技体育的忽视,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少,经费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由于在培养高质量后备竞技人才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被国内学者所推崇,实际上大学竞技体育从1852年萌芽以来在美国社会一直引起很大争议。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深入分析改革运动的发展历程,改革背景、改革目的、改革推动力量、改革涉及的主要议题。主要观点: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自身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批判借鉴;美国大学竞技体育价值呈现多元化,教育是其核心价值。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应确立履行教育价值、服务高等教育的本质目标,兼顾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谨慎进行体育赛事商业化,切实规避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外部干扰,尽量保持大学竞技体育的独立性,推动大学竞技体育融入大学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时江西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不合理,消费观念、经济条件、闲暇时间等是影响江西省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苏省竞技体育在奥运会成绩变化、世界冠军、亚运会成绩和全运会成绩的全面分析,结合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等全国竞技体育强省间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实力进行评定,进而揭示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由体育游戏引发对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体育游戏与竞技体育的渊源联系 ;体育游戏与竞技体育本质、功能及可教性的比较分析 ,既指出竞技体育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必然文化选择 ,又指出我国多年来竞技体育项目教学走入的误区及其走出误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史研究(1904~194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民国时期湖南省 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叙述和讨论,认为:民国时期湖南省的体育师资培养 途径主要是短期培训班和部分学堂附设的体育科或体育班;民国时期湖南省高等 体育专业教育正式的开端是在1944年国立师范学院体育系科的创建;民国时期湖 南省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初步的体系,对湖南 省解放后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基础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运动训练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国际大赛成绩统计及大量情报资料分析,介绍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与运动训练的变革、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运动训练专家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等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以及俄罗斯在运动训练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与竞技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而引入竞技体育更是一个崭新课题.从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存在价值以及它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阐明了创新教育将对培养高素质、高智能型运动员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而提高训练效率,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