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探究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与其整体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验证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和其整体竞技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与其整体竞技水平的关系表现出层次性特点;动力层竞争力是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竞技田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效果评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目的是试图构建出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内容评估的一般体系;研究结果:1)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内容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62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涵盖:身体控制能力、操化技术能力、难度技术能力、过渡衔接技术能力以及表现风格5个方面;2)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得到青少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训练效果的综合评价数值,以便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找出优劣势,从而为教练员的训练决策以及更好地把握运动员不同竞技能力的发展情况提供一个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提取和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举重、体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判断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是由竞技体育制度等4个一级指标,高效的体育竞争情报采集传递系统等8个二级指标组成。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蕴含在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之中,由各运动项目的单项核心竞争力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满天星”训练营是提高校园足球竞技水平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德尔菲、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后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该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各层级的评价指标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该指标体系体现了整体观,既要重视优势要素的建设,也要重视弱势要素的整体跟进;只有体系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系统有序稳定运行,最终提高“满天星”训练营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年报>中的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为研究对象,对原有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创新,完善以<体育事业年报>为核心的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满足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过调整、完善的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由体育人才、业余训练、运动成绩和竞赛计划4个一级指标组成.体育人才指标包括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3个二级分类指标;业余训练指标包括项目在训人数分布情况和各省业训情况2个二级分类指标;运动成绩指标包括世界比赛、亚洲比赛、全国比赛和省级比赛4个二级分类指标;竞赛计划指标包括竞赛计划执行情况和未执行竞赛计划情况2个二级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竞技健美操奥运化与市场化的国际发展导向下,我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以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组织形象观点为理论依据、以近3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的现实表现为实践依据,提出了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构建其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动力层、支撑层和环境层竞争力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8项;归纳其特征为技能集合性、难以替代性、多元延展性、动态调整性。最后,从技术创新与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协会实体化与跨项选材育人、话语权提升与项目受众培育等方面提出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竞技体操队为研究对象,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对陕西省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陕西省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陕西省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表明,建立的陕西省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有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足球进攻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竞技足球进攻技战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由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涵盖:进攻技术运用能力、进攻战术协同配合能力、进攻效果以及进攻作风4个方面.通过建立综合评估公式,得到足球进攻技战术综合评价数值,从而达到足球进攻技战术纵向和横向比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体能训练监控与训练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速滑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评价速滑运动员体能指标的范围,采用特尔斐法筛选出速滑运动员体能评价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百分位数法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及评价等级,将单项评价和等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为速滑运动员进行竞技能力实际状态的检查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逻辑分析、德尔菲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区域体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给出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区域体育竞争力的量化评价。通过对2007年—2009年两型社会试验区的体育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发现,2007年—2009年两型社会试验区体育竞争力水平稳步上升。其中,竞技体育竞争力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余各维度竞争力均呈上升趋势,且群众体育竞争力和体育产业竞争力上升势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准确测度我国公共体育资源发展水平现状的重要依据。以资源配置视角切入,在公共体育资源概念内涵与资源分类的基础上,从有形性公共体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组织资源等维度出发,利用文献查阅结合德尔菲法,对我国新时期公共体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专家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的结果反馈与指标修正,最终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19项的我国公共体育资源综合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08—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体育资源发展数据,利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客观权重赋值,并对公共体育人力资源、公共体育物力资源、公共体育财力资源、公共体育组织资源指标释义与涵盖内容进行了具体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项目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评价的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绩效评价模型,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保护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心理测量与评定法,对我国130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指标构成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是由反应准确性、状态调控能力、信息加工状态能力、直觉反应能力、预判能力等5个方面构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水平与运动成绩提高是相关的,优秀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结构与所掌握的技战及运用效果是一致的;所建立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结构指标是合理的;研制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综合评定标准具有简捷、合理、实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及层次分析法等,从核心竞争力概念入手,从俱乐部治理能力、运营能力、竞技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文化建设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运用2轮德尔菲法确立了俱乐部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54项,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集合,以便为CBA俱乐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提供给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我国10~17岁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百分位数分布曲线及参考值。方法: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测试法对我国16个省份32个城市的288所中小学5 048名儿童青少年的各项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其中男性2 779名,女性2 269名。测试内容依次由反映身体形态、心肺耐力、肌肉力量、速度、灵敏、柔韧性的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构成,运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在模型拟合中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的参考百分位数曲线。结果表明,我国10~17岁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总体随年龄的增长显著提升,各相同年龄段男生的体质健康指标普遍优于女生,各项测试指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特征且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研究尝试构建了我国10~17岁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P5-P95百分位分布曲线与参考值。结论:研究所构建的百分位数曲线与参考值对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与常规模型参照体系的修订、体质健康数据库建立、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期系统监测以及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分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构建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多元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5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和山东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较强,且近6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好发展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第1、2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强)主要包括东部少部分经济较发达省份,第3类地区(企业竞争力较弱)主要以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为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泛殊三角区域、东部与中部地区问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均存在较大差异,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东部与中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差异性尤为显著,说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杜梅 《体育科研》2019,(3):20-29
为明确上海建设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具体目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界定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内涵、特征,构建由资源集中程度和资源配置能力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评价体系。通过对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在各个指标上的对比,明确上海的具体发展目标,并提出加快配置机制转变、建设资源配置平台和提升本土资源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指标构建基本原则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我国省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Q型聚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找出我国省域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力较好的省份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我国省域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力与省域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负债合计、资产总计、固定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合计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省域就业人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