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国平 《编辑学报》2020,32(6):648-651
为使科技论文同行评议的结论更加公平准确,文章对目前各种科技论文同行评议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它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科技论文同行评议的新模式。这种同行评议新模式相比传统同行评议模式有结论准确、专业对口、程序公平、有效缩短审稿时滞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专家评议稿件数量增多、评议成本增加等问题,需要编辑通过遴选合适审稿专家、增加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沟通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胥昀 《编辑学报》2022,34(2):167-169
中医药期刊作为中医药研究成果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应该重视对中医药研究的伦理审查.本研究对中医药期刊的医学伦理审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中医药期刊对伦理审查不够重视,对伦理审查的要求缺乏明确规范,由此提出以下建议:中医药期刊应加强对医学伦理的重视,可在稿约或投稿指南中补充对伦理审查的要求,而且应明确相应规范,同时可在伦...  相似文献   

3.
关于制订"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规则"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7,19(1):55-56
专家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审稿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尚无权威部门制定的专家审稿规范或规则.为使专家审稿进一步规范化,提高专家审稿质量,有必要研究、制订统一的专家审稿规则.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高霏 《编辑学报》2017,29(2):145-148
通过介绍国外科技期刊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专家审稿方式,以解决在审稿这一环节中遇到的多数问题,消除作者对期刊审稿周期冗长的不满,进而缩短期刊出版周期,快速出版优质稿件,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李晓波  周锐 《编辑学报》2022,34(2):158-162
地图审核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地图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表达方式,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在正式出版刊物之前须经过自然资源部的严格审核,取得审图号后,方能出版发行.尤其对于地学类科技期刊,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涉及地图需要审核的情况.但是由于科技期刊出版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很多时候很难做到高效顺利地通过地图审核,取得审...  相似文献   

6.
中外临床医学期刊栏目设置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淑贤  吴晓初 《编辑学报》2010,22(5):406-408
分析比较20种中外临床医学期刊的栏目设置情况。结果显示:国内临床医学期刊的固定栏目占每期栏目总数的比例低于国外期刊,但每期平均栏目数和总栏目数高于国外期刊;国内期刊综述类文章比例偏高,达9.93%,而国外期刊只占3.44%,相反,通信类、评论类和指南类文章在国外期刊中分别占到19.12%、9.91%、3.49%,在国内期刊中则分别占0.21%、8.5%、1.64%。认为:国内临床医学期刊栏目的稳定性尚待提高,名称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指南类和评论类栏目的文章比例有待提高;国内外临床期刊的一些特色栏目值得在编辑策划中予以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是科研数据共享中的重要角色之一,通过对国外学术期刊数据政策实施细节的探索,为我国学术期刊数据政策的实施提供有效借鉴.[方法/过程]根据实用主义方法论,以文献综述的方式进行分析,以合理竞替的方法筛选和提炼政策要素,对学术期刊的数据政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学术期刊应制定数据提交政策(包括类型、格式和方式)、数据审查政策(包括数据可评审、可查验的位置、对学术论文的支持作用)、数据权益政策(包含署名规则、使用许可、作者的科学道德声明等).建议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适合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政策的政策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8.
9.
姚占雷  李美玉  许鑫 《编辑学报》2022,34(2):142-148
受开放科学思想影响,传统的同行评议模式正在发生变革.开放同行评议自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40个年头,已被越来越多的期刊所接受并应用.时值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际,对开放同行评议的系统回顾与展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行的开放同行评议模式进行梳理总结,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概括为完全开放式同行评议、透明同行评议和...  相似文献   

10.
11.
12.
针对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国家管理层有必要建立更为宏观的评价体系,采取分级评价和管理机制,对各级别科技学术期刊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发展战略,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建议分为一级期刊(精品期刊)、二级期刊(优秀期刊)、三级期刊(合格期刊)和四级期刊(不合格期刊)4个级别。学术期刊级别划分主要应采取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动态评价,不断吐故纳新,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入读者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库的构建及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西巴珍 《编辑学报》2011,23(4):341-343
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库建立的目的是方便对审稿专家的选择、审稿信息的存储和审稿工作的统计、评价等。科技期刊编辑部如能规范、系统地着眼实际、放眼未来构建审稿专家库,使之成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有力工具和科技学术期刊质量的强大支撑并借助该工具规范、有效地进行审稿组织工作,则将在审稿工作效率、效果上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期刊学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审稿人高质量的审稿报告对作者完善稿件内容、提升稿件质量有重要促进作用。为了帮助审稿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评审工作,科技期刊应有详尽的审稿指南,说明评审标准、审稿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本文探讨了科技期刊审稿指南的含义、作用、包含的要素,并列举了部分国内外知名高水平期刊的实例,以期为科技期刊完善审稿指南、提升审稿质量和效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雷芳  杜亮  董敏  刘雪梅 《编辑学报》2023,(3):263-267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但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一系列医学伦理问题,如机器训练伦理、机器准确性伦理、患者相关伦理、医师相关伦理、责任和监管。本文简要分析了上述伦理问题,阐述了医学期刊在促进人工智能医学伦理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并提出了医学期刊应对人工智能医学伦理问题的建议,包括编辑培训、制定相关伦理声明、建立医学期刊行业规范、构建审查团队等。期望医学期刊可以为解决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伦理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齐烨  李娜 《出版与印刷》2021,31(3):78-84
文章选取国内外30种高影响力生物医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稿约中临床试验的五类伦理审查条目进行审核和分析。调查发现,10种国外期刊全部完整提及伦理学方面各项要求;10种被SCI收录的国内期刊(英文),2种未完整提及伦理学方面各项要求;10种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仅1种完整提及伦理学方面各项要求。研究指出国内中文生物医学期刊对稿约伦理审查要求相对较低,提出应通过注重把控研究关口、加强伦理规范和准则的宣传与使用、强调对临床试验研究的伦理要求、提升研究者伦理意识等途径,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期刊伦理审查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专家评审是科技期刊三审制的核心环节,其中评审时间直接影响期刊的发表周期,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发生专家审稿超期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超期的原因,借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期缩短专家评审时间,提高刊物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同行评议时间控制应贯穿学术期刊专家审稿前、中、后全过程,而“审稿中”的时间控制是同行评议全程管理中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对于该阶段的进度控制,编辑部可通过扩充专家邀请数量、提前设置增审、压缩增审周期来影响审稿进度。本文将围绕这3种方法调研其实施现状,以反映审稿进度控制现状并发现问题。结果显示,大多数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仅等于要求回收意见的份数,审稿异常稿件需消耗1个审稿周期后才会被设置增审,审稿周期较长期刊的增审周期也未适当缩短,这些反映编辑部对处在“审稿中”稿件的时间管理处于近乎“虚空”的低干预状态。本文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期刊首次邀请专家人数宜大于要求回收意见份数但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确定提前增审对象及时间点;增审周期可控制在≤21 d;挖掘采编系统智能化辅助功能,减轻人力负担。多措并举,优化审稿进度控制效果,提升审稿运行效率,助力我国世界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evidence of a geographical imbalance of reviewers, leading to concern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peer review to ensure high‐quality, timely publications. This research evaluated articles submitted during 2016 to 149 Wiley‐owned journals in two disciplines: medicine (112 journals), and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37). We compared the reviewer location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author and the Editor‐in‐Chief, the size and rank of the journal, and whether the journal had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reviews. We found that reviewers mostly came from the USA, but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viewer location and the country and region of the Editor‐in‐Chief and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Reviewers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accept invitations to review articles when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was from their region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 positive about such articles. We found no difference between journal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of different rank or size or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review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