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数字鸿沟本质上虽然是信息鸿沟,但数字鸿沟与信息鸿沟不能完全等同。信息鸿沟是数字革命之前就已存在的现象,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是数字革命扩大、加剧了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2.
跨越数字鸿沟——从公共图书馆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亚娟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1):16-18,47
数字鸿沟导致了信息公平的缺失,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障碍。分析了我国数字鸿沟存在的现状及其多种因素加剧数字鸿沟的原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的优势,对如何缩小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鸿沟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鄂西民族地区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和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指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要性,并对鄂西民族地区应对数字鸿沟现象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跨越国内数字鸿沟的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归纳了数字鸿沟的定义,分析了国内数字鸿沟的现状及原因,指出了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性,提出了跨越数字鸿沟应重视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跨越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德隆 《情报学报》2005,24(5):631-637
数字鸿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撰文,对数字鸿沟进行了政治、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探讨。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数字鸿沟“就事论理”,为数字鸿沟的分析提供一个大思路,广阔视野。即用经济学的框架将其他方面的分析整合进来。首先,对数字鸿沟按照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区分企业和个人、研发和使用数字技术上存在的所谓“数字鸿沟”;然后,分别考察出这几种数字鸿沟的原因以及这些鸿沟产生的后果。随后,本文考察政府在数字鸿沟面前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后,再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消除数字鸿沟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跨越中国国内以及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两方面的数字鸿沟提出政策建议,这始终基于本文对“数字鸿沟”所作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数字鸿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鸿沟其实是经济鸿沟的产物,经济注重效率,经济的失衡产生了数字鸿沟,政府保证公平,因此消除数字鸿沟的重任必须由政府来完成。政府在制定消除数字鸿沟的政策时,要注重维护公平,但也要考虑效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及其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甜 《国外情报科学》2004,22(5):625-627
文章论述了数字鸿沟的含义。指出了我国数字鸿沟的现状,深刻分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跨越数字鸿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莉 《图书馆界》2010,(2):16-18
在回顾数字鸿沟与信息素养的定义与理论基础上,剖析了构成数字鸿沟内涵的信息接近与信息素养,探讨了信息接近与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数字鸿沟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数字鸿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辨析。数字鸿沟虽然是一个为媒体和学术界所广泛使用的概念 ,却迄今并未有约定一致的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本文首先回顾了数字鸿沟概念提出的背景、演变 ,然后对各种不同的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最后介绍了两种具体的数字鸿沟操作定义 ,即祝建华的数码沟指数和金兼斌、熊澄宇以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为衡量指标的数字鸿沟测量方法。本文对于公众以及学界今后有关数字鸿沟的讨论和研究 ,无疑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松妹 《图书馆》2006,(1):112-114
文章分析了数字鸿沟的本质表现以及数字鸿沟对和谐信息社会的破坏,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工作中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年来信息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近年来信息产业研究综述刘志敏Abstract:Chinahasstartedtodiscussinformationindustrysince1992.Thediscussionsinvolveproblemsfrom4aspects:thede...  相似文献   

12.
从CNNIC最近 6次互联网络信息资源调查报告中的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数 ,域名数及分布情况 ,WWW站点数和我国国际线路总容量几项指标来看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如何填平数字鸿沟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机遇 ,已成为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首要问题。表 6。参考文献 5。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中美两国图书馆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同美国图书馆在虚拟参考咨询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找出其原因。最后针对我国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中关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普及程度和服务深度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中关之间的差距,希望对中国高校移动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澳知识资源对比研究与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作为一国综合国力表征的知识资源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文童从R&D经费投入、科研力量、科学教育、信息技术、知识成果情况、国际科技合作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之间的知识资源差距情况,为我国在未来的知识资源发展中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讨论网络环境下规范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国内中文名称规范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以中文人名规范数据为例,通过与中国机读格式的对照,形成基础语义描述词汇集,分析关联集成的思路。最后,展望其应用前景,建议对中国古代著者规范进行示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利用ESI(EssentialScientificIndicators)数据库,通过对10年(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临床医学文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该领域产文量和影响力较高的国家机构和期刊排名。中国临床医学文献的被引量显示了我国临床医学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管理学渐趋形成,知识管理教育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知识管理教育成就显著,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我国知识管理教育也在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规模不大、类型单一、专业定位不明、学科体系不完备等.推进我国知识管理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还需要明确教育目标、规范课程体系、编写高水平的教材等.表2.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delineates the historical retrospective and current statu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a. Emphases are on analys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rigin, evolution, scale, structure, curriculum,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ossible causes are also explored. The golden age of China’s library education in the 1980s and the disastrous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both clearly show that China’s political situation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its library education than does the US political situation on American library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seems that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job market for librarians on American library education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on China’s.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China’s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1980s has reduce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以SJR为数据来源,比较分析了1996-2008年巴西、印度、中国、韩国4个国家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可引用文献量、文献被引量、自引量、篇均被引量、去除自引后的篇均被引量、H指数、文献引用率、国际合作量等9个指标。中国发表论文数最多,2003年后每年增加约3万篇。巴西、韩国文献引用率、篇均引用量高,且自引率低;印度居中等水平;中国文献引用率、篇均引用率低且自引率高;国际合作度巴西最高、中国最低。可见中国的科技论文质量与其他3个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