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稿的“三审制”,是出版社编辑人员熟知的项制度.从50年代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关于“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以来,一直为出版界所重视,并坚持至今,实践证明,出版社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稿件“三审制”的理论依据与相关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出版史料》2010,(2):102-104
从1952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到2008年5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稿件“三审制”的提出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漫议复审     
复审,是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实行的“三审制”中的一道编辑程序。1952年,国家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中规定:“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审稿制度。”1980年,国家出版局制定、中宣部批准施行的《出  相似文献   

4.
三审制是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实行的审编稿件的制度.1952年,国家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中规定:“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审稿制度.”1980年,由国家出版局制定、中宣部批准施行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又重申了这一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认真坚持这一制度,出版物质量就能得到保  相似文献   

5.
三审制的规范与实施桂海盛三审制自1952年提出并在出版社实施,至今已经历了45年。1994年6月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又一次强调了三审制的重要性,指出:“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是出版社的工作。为此必须加强出版社的‘三审制’。”这说明,经...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最近要求所属各出版社按照“先立规矩,后上水平”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市局《关于加强出版社内部管理的若干规定》,并针对当前出版工作的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一、立规矩建制度。各社在贯彻落实出版社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严格“三审制”、“选题报批制”、“书稿档案制”等环节的管理,完善各项制度的管理细则。不少出版社还对没有编辑职称的人不能发稿,社外编辑  相似文献   

7.
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颁布后,图书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图书的质量到底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编辑工作的含量,体现于编辑“三审制”的质量。新闻出版总署前些年颁发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对编辑工作“三审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对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制度层面来说,这些规定体现了图书编辑工作的规律,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一些出版社,编辑工作制度规定和编辑工作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编辑“三审制”疏于管理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书编辑工…  相似文献   

8.
书讯     
《新闻新探》解放日报顾问、原副总编辑陆炳麟著的《新闻新探》,已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3.90元。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所写的关于新闻理论和实践的20篇文章,其中包括《新闻三言》《新闻和想象》《新闻改革和改革新闻》《论新闻真实性的层次》等。作者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若干新兴学科观点  相似文献   

9.
书稿三审制是出版社多年来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执行,对保证图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三审制受到了严重冲击。在一些编辑人员中,三审制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烦琐的制度。在一些图书的生产过程中,三审制已经名存实亡。三审制不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实行三级审稿制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克兰 《编辑学报》1995,7(3):135-138
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自50年代初期就已在各出版社实行。1980年国家出版局再次对全国各出版社统一规定,将三审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审稿制度。多年来,各种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性科技期刊也均参照实行这一审稿制度。然而,三审制的必要工作程序如何?其重要性及合理性应如何评价?笔者试图通过《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及《中华儿科杂志》审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书讯     
解放日报顾问、原副总编辑陆炳麟著的《新闻新探》,已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3.90元。该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所写的关于新闻理论和实践的20篇文章,其中包括《新闻三言》《新闻和想象》《新闻改革和改革新闻》《论新闻真实性的层次》等。作者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若干新兴学科观点的结合上,探索新闻工作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审制”是国家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制定的出版法规,即对书稿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等整体质量作出基本评价、确定是否采用,所实行的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终审这样一种编辑程序。多年来“三审制”为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加强和保证图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性制度。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三审制”却受到了冲击,在一些出版社,“三审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造成了图书质量的滑坡。这就是所谓的“三审制”虚化现象。“三审制”有三大属性。一是管理性,表现为编辑…  相似文献   

13.
《电脑写作编辑排版应用手册》评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叶涛《电脑写作编辑排版应用手册》(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由出版工作者所写的书,作者任路平副编审以他丰富的编辑出版经验和多年刻苦钻研电脑排版的实践,将理论、实践和资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该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国家出版局在上海召开了编辑工作座谈会,就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以后,如何提高出版社编辑工作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行了讨论。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市出版局、上海各出版社、上海新华书店的代表和负责同志共五十余人。座谈会上,着重讨论了编辑队伍的建设、三审制、编辑职称、编辑进修、出版社的体制等问题。同志们踊跃发言,会议开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5.
“三审制”,是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反复强调的,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但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执行情况却是另一回事。笔者最近对某出版社的编辑审稿情况做了个抽样调查,大致了解现阶段他们编辑审稿的现状:初审编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多数科技出版社坚持实行“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即责任编辑一审(亦称初审)、编辑室主任或委托资深编辑二审(亦称复审)、正副总编辑或委托资深编审三审(亦称终审)。实践证明,“三审制”是保证书稿质量的重要制度,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切实做好“三审”工作,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我在编辑工作中体会到,一审是“三审制”的基础,二审则是“三审制”的关键。下面,就谈谈二审工作。一、二审的作用二审处于一审和三审的中间环节,对于保证书稿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①二审者一般由编辑室主任和资深编辑…  相似文献   

17.
墨愚 《编辑之友》1998,(5):10-11
对书稿实行“三审制”,在我国已坚持了40多年。无论不同时期各出版社执行得怎样,“三审制”保证图书质量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便是要坚持“三审制”的原因。由于人们对“三审制”认识的差异和操作上暴露的问题一又使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读者作者怨声载道,社会舆论抨击之声不绝于耳,这就是必须完善“三审制”的理由。论述编辑初审、加工的文章车载斗量,而从编辑角度审视。终审”的文章寥若晨星。笔者不揣浅陋一仅就“终审”问题直抒己见,求教同行。  相似文献   

18.
学术著作的出版应该在坚持出版导向的前提下,需要坚持学术价值第一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提出了关于保障学术著作质量的一些建议和思考:学术著作质量评估要结合出版社选题的选题三审制度,要在各自传统出版范围内做好学术著作出版,要合理利用出版社的外力资源,同时,还要加强对编辑的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9.
谈谈三审制中的复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审制”是国家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明确规定的 ,出版单位必须执行的审稿制度。所谓三审制 ,是由责任编辑对已经确定采用的书稿进行初审和编辑加工 ,然后由编辑室主任复审 ,最后送交总编辑终审签发的编辑程序。但是 ,在当前出版部门转型改制过程中 ,不少出版者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致使三审制时常流于形式 ,导致图书质量事故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出版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笔者长期担任编辑室主任工作 ,在此想谈谈三审制中复审工作的经验教训与心得体会。   一、复审责任者的地位及资…  相似文献   

20.
孙璐 《编辑之友》2011,(3):70-71
三审三校制是我国出版工作的基本制度,出版社都应执行三审制审稿程序。三审制即责任编辑(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均可担任责任编辑)对书稿进行初审(一审),编辑室主任(副主任)或由出版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复审(二审),社长、总编辑或社领导委托的编审、副编审进行终审(三审)。这种审稿程序,是一种递进制约的关系,初审、复审、终审三个审次可在学科、知识背景、编辑水平和能力上交叉互补,最大程度客观、公正地评价书稿,认真负责、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