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跳远运动中,起跳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技术优劣对跳远成绩影响很大。同时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旨在寻找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起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跳远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方向、运动学研究方法、运动学指标等角度对跳远起跳技术研究进行综述。认为,近年对于跳远的研究范围有所加大,研究深度有所加深,但对于跳远的研究还缺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许多指标相互重复,研究被复杂化,这不利于跳远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努力实现跳远研究各项运动学指标的标准化、简洁化和代表性将更加有利于跳远运动研究。  相似文献   

3.
1、前言起跳是跳远完整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家们认为: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助跑速度和身体重心在起跳腿退让性工作结束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学特征;在跳远比赛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跳远是一项古老的田径项目,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跳远比赛.跳远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可将其分为助跑、起跳和腾空落地三个主要部分.助跑是跳远的重要一环.例如,1935年,美国运动员欧文斯用蹲踞式跳出了8.13m的好成绩.而他在最后几步的助跑和起跳时,好象是直接跑过起跳板,而没有为加大腾空高度而作专门的准备,但是他所取得的跳远成绩说明,快速助跑起跳非常重要.助跑也是跳远成绩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跳远和3种专项跳跃练习起跳动作进行测试,以揭示二级跳远运动员跳远专项跳跃练习与跳远起跳动作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结果显示:跳远起跳动作主要是由小腿前、后肌群、股直肌和半腱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股二头肌、股内、外侧肌、臀大肌和半腱肌完成大、小腿的快速蹬伸动作和维持躯干直立姿势.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起跳动作主要是股直肌和股内侧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髋部和大腿后肌群、小腿前后肌群完成伸踝和大腿后伸动作.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起跳腿主要由大、小腿后肌群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和大、小腿前肌群完成起跳腿髋、膝、踝的蹬伸起跳动作.起跳腿跳深跳远(台高60 cm)练习主要由股直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大腿前后肌群和小腿前后肌群完成大、小腿及踝关节的蹬伸动作.上述特征提示: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起跳腿跳深跳远练习(台高60cm)对跳远起跳向心收缩的影响大于离心收缩;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练习对跳远起跳离心收缩的影响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6.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远起跳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率,直接影响跳远成绩,也是评价跳远起跳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比赛中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发现起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应控制在7—12%的范围,偏大或偏小都会使跳远成绩下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着地角偏小,导致更多的水平速度无意义损耗。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跳远技术教学中,起跳是跳远技术的核心和教学的重点,只有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起跳技术以及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跳远成绩。但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助跑和起跳技术方面,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平跑速度慢,速度利用率不合理,起跳能力较差,腾起角相对较小。与国外选手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跳远训练中,针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相对较弱的环节,在保持较高速度利用率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训练,提高平跑速度,寻求速度利用率与起跳能力的完美结合,以促进我国跳远技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跳远起跳过程中起跳腿下肢髋膝踝关节生物力学表现对跳远距离的影响。同步采集15名跳远运动员的踏板起跳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跳远的姿势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作用最明显,踏板时刻,最大冲击力时刻、缓存最低点和离板时刻的髋膝踝三关节的角度,以及踏板起跳时间、屈膝时间与起跳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垂直方向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对跳远成绩都有重要影响。起跳过程须强化合理正确的起跳姿势,起跳环节触地时下肢关节尽可能伸展,踝关节主动踏板,尽可能减少踏板起跳时间;加强起跳腿下肢力量,提高起跳腿的控制力,将有利于提高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拍摄法、运动生物力学解析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提出用'水平速度转变率'这个较为新颖的指标去完善原有的'水平速度转化率'指标,同时拟定出起跳过程中的重心提升角度指标,并对这两个新指标的定义、应用进行了研究.为准确的分析和评定我国跳远技术,指导运动员改进起跳技术,完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成绩,也为我国跳远技术的发展和跳远数据库的充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力学等理论分析跳远中的起跳、腾空和落地的上肢技术,认识上肢技术在跳远中的重要性,以提高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远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起跳瞬间的着地角度、离地瞬间的蹬伸角度都比较理想。但是,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扇面角度不够理想。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与腾起初速度不十分匹配。  相似文献   

13.
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对跳远成绩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助跑速度和起跳技术与跳远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指出实施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旨在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录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跳远全程助跑、全程助跑起跳与完整跳远进行运动学比较。结果表明:全程助跑不起跳练习手段因与完整跳远助跑技术动作存在较大的运动学差异,且割裂了助跑与起跳结合这一跳远的核心关键技术部分,所以不应采用该手段作跑练习的方法;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手段与完整跳远的相应技术部分的运动学数据相近,且专项强度更高,所以可作专项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5.
躯干是人体的"核心",在跳远起跳中躯干有意识地、合理地扭转、倾斜,有利于提高动作效果。而目前在对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对起跳腿及摆动腿的研究上,往往忽略了躯干的用力特征。本研究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起跳过程中躯干主要关节点速度对重心速度的影响以及躯干的扭转、倾斜等动作对起跳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滨跳远准备起跳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线光点仪测定了男子青年跳远运动员许滨跳远助跑的最后速度与起跳技术,并通过高速摄影拍摄.经分析得出:许滨跳远助跑的前后两步重心前移较平稳,起跳上板时速度损失较小,在整个起跳过程中,髋、踝、膝关节充分伸展,身体重心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五项跳远专项跳跃练习手段和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何种训练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跳远专项成绩。结果表明:跳深跳远(40 cm、60 cm)与跳远起跳动作多项运动学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三步助跑起跳与跳远起跳动作多项运动学参数接近;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的动作结构与负荷强度与跳远起跳动作相似。认为,三步助跑起跳可以作为技术训练手段,但负荷强度较小;跳深跳远(40 cm、60 cm)一定程度上可对起跳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产生的良好效果;采用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训练手段,要注意提高运动员起跳腿伸肌群的离心收缩工作能力和加强离心收缩向向心收缩的转化效果的训练,加强运动员起跳腿蹬伸阶段的向心工作能力和踝关节的屈伸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献资料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11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外6名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低,腾起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偏小。“跑不快,跳不起”仍是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共性。运动员助跑的绝对速度能力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差,是制约我国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跳远助跑准确性整体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助跑准确性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学术观点.一是助跑的最后几步非常重要,二是助跑的开始几步枪丶?但通过查阅资料用整体的观点,分析、研究跳远的助跑,研究表明:跳远助跑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出现失误、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和起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跳远运动员起跳的旋转特点及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起跳结束时,摆动腿的快速制动,形成摆动腿环节重心的惯性效应对髋关节的力矩,使人体产生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这种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是抵消或减小起跳时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从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关系的相对观看,只有与起跳能力相匹配的腾空技术,才是跳远最好或相对最先进的腾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