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乒乓球比赛中先变线是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变线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2009年-2012年间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变线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在接抢与发抢阶段、台内球与近台反手位的先变线但在相持阶段、中区的球先变线的效果相对较差;李晓霞在三名选手中先变线比率最低,先变线效果也最差,她的先变线主要在发抢阶段;丁宁倾向于接抢阶段先变线,在接抢与发抢阶段先变线的得分效果比刘诗雯略差。  相似文献   

2.
运用对比实验法 ,对强化横拍两面攻选手侧身攻技术的优越性作了追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横拍两面攻选手侧身攻技术能明显提高脚步移动频率、步法移动到位率和侧身攻成功率 ,有助于改变比赛节奏 ,摆脱对手攻中路的威胁 ,增加正手控球范围及技战术变化 ,提高比赛成绩。这种技术是横拍两面攻选手比赛成绩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浅析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限制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技术的基础,从保证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协调性、连贯性出发,以确保击球的良好效果为目的,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中站位、握拍、后摆、前挥、随挥等动作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以期为网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有文献,运用录像观察法对网球运动中正手击球的握拍、准备动作、引拍过程、击球和随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发现,提高击球力量的重点是发挥躯干力量,重视人体运动协调链的整体性;头部姿势对于击球力量和动作连贯性具有潜在影响;击球随挥动作可以微调球的落点和速度,对网球肘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网球四大满贯男单决赛制胜分击球方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顶级职业选手在四大满贯比赛中获取制胜分次数最多的击球方法依次是正手、发球、反手、截击、高压和放小球.  相似文献   

6.
对1993年7月至1995年8月举办的十期业余乒乓球班10岁-11岁的60名男生正手低抛发球,反手快拨或推挡,正手攻球,三项基本技术捡多球的时间,击球命中率,比赛胜负场数,节省多球数进行了实验统计分析,对比说明实验组采用多球按球器进行教学训练,可以有效的节省捡多球时间,加大教学训练密度,提高击球命中率和实战能力,降低了多球损耗,节省多球费用。  相似文献   

7.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8.
“东京2020奥运会”的推迟为国乒积极应对深入备战争取了时间,同时也对日本新星伊藤美诚为代表的现代颗粒打法带来了机遇。在传统三段法的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对伊藤美诚与国乒主力近期的比赛样本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伊藤美诚的发球落点和第3板抢攻方式对比赛结果无显著性影响,接发球击球技术对比赛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相持段最后1板的击球方式对比赛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影响,同时验证了回合中按照时间序列所运用技术对于比赛效果的显著程度。发抢段中发球质量高,“中路长球”的威胁最大,“反手弹”和“正手拍”是第3板抢攻的主要手段,抢攻配套稳定,“正手拍”技术特点突出。接抢段中“反手侧喇”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接发球体系,但是过于凶狠的弹打技术以及对反手的依赖也会造成较多失分。相持段防守技术的运用是伊藤美诚的明显漏洞,直接导致了相持段得分率不高。建议在与其对阵中必须抢先上手、占据先机,提高击球质量以遏制颗粒打法“弹”“拍”等特长技术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的特征展开研究,重点了解与击球技术动作相关的关节角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水平选手技术动作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影响正手击球速度的核心要素。结果表明与一般水平选手相比,优秀选手在正手击球瞬间表现出更快的拍头水平速度和更快的肩部水平速度,但在躯干转动的角速度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考虑组别的情况下,击球时过程中选手的肩、髋、球拍的转动角差异很大,说明考虑标准化的技术动作并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手击球是网球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对于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发球方面,而对正手击球研究较少。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动作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正手击球动作最先发力的肌肉是斜方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三块肌肉,三角肌前部、腓肠肌、胫骨前肌和斜方肌用力时间比其他肌肉长;2.主要用力肌肉是肱二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前部、肱桡肌以及胸大肌;3.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测试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网球击球动作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网球运动不同击球技术的摄氧量和心率变化特点,为网球运动的发展、运动训练及其能量消耗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间接测热仪器(cosmedK4b2)对21名受试者分别在低球速(30 km/h)、高球速(60 km/h)各进行一次时常2分钟的原地正手击球、原地反手击球、侧向移动正手击球、侧向移动反手击球、上前正手击球(只在低速进行)、上前反手击球(只在低速进行)、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对其VO2和心率进行监测.结果:结果显示VO2值在25.8-37.4 mL·kg-1·min-1之间,HR在83.6-157.2次/min之间;结论:在没有移动和向侧移动时,正手击球的VO2明显低于反手击球;侧向移动击球的VO2明显高于向前移动击球和侧向移动正反手交替击球;高球速下击球比低球速下击球的VO2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世界级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竞技表现对比赛胜负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关键指标并建立比赛胜负判别方程。方法:选取东京奥运会空手道项目121场组手比赛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秩相关与逐步判别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并建立判别方程。结果:①首先得分获胜、3分成功率、1分成功率是影响女子组比赛结果的关键指标,首先得分获胜、上段、中段、3分成功率是判别男子组比赛胜负的关键指标;②领先、首先得分获胜、3分得分率、1分成功率对小级别组获胜有重要作用,首先得分获胜、单个技术对判别中级别组比赛胜负有非常显著性影响,首先得分获胜、1分成功率、单个技术是影响大级别比赛结果的关键指标。结论:首先得分是预测比赛结果的最核心指标;女子运动员应注重1分技术和3分技术的得分能力,男子运动员重点强化3分技术的运用;各级别运动员应重点考虑将本级别关键指标与不同性别关键指标相结合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3.
摘要:网球是一项需要兼顾击球速度与准确性的项目,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球员正手击球拍头速度与击球落点准确性关系的展开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水平球员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拍头速度与击球落点准确性的关系。结论:正手击球过程中的拍头速度可成为区分高水平球员与一般水平球员的关键。与一般水平球员相比,高水平球员正手击球拍头速度更快,击球落点准确性方面两组球员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无论球员的技术水平还是击球的线路,都不能从拍头速度预测其击球落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网球正手击球教学顺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22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发现,网球正手击球教学宜直接从挥拍击球入手、宜先进行挥拍方向的教学,判断与移动是击好球基础,是和击球技术融为一体的技能,不宜以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加力与先加力是乒乓球乓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加力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近三年中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加力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最擅长率先加力,打法最为积极主动,不但先加力的比率最高,而且得分效果也颇佳.李晓霞的正手先加力效果最好,更擅长于在相持中后发制人;而丁宁先加力的比率较低,但相持能力较强,是主要得分手段.刘诗雯的打法最为积极主动、灵活多变、先发制人,李晓霞与丁宁均属于后发制人型,其中李晓霞的变化最少,李晓霞的优势在于力量、相持能力强,正手加力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对费德勒在2009年法网男单半决赛、决赛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费德勒技术全面,底线相持、主动进攻意识和捕捉上网时机的能力比较强,正手侧身攻和放小球技术结合较好;常使用三种不同的旋转控制比赛节奏,而且效果很好。但是反拍缺乏攻击性,而且存在不够稳定的问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优秀网球女单选手竞技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网球女单选手技竞技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选手的体能特征是身材高大、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好、具有很好的耐力水平;在技术上非常重视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掌握多变线路的击球能力和准确的击球落点。我国优秀网球女子单打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必须重视选材、在训练中学习先进理念、以赛代练、抓住关键技术、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对网球技术运用节能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关于网球技术运用技能化的新观点:网球各项技术的运用都是由身体各个部分共同协作完成的,没有一项技术的运用是由身体某一个环节独立完成的,大多数技术都是由全身或大部分身体的环节共同完成。所以,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协作完成的情况反映了其技术运用节能化的程度。这有助于对网球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如发球、接发球、正手击球、截击等有球技术和移动、节奏、快速适应能力等无球技术做重点的分析及节能化运用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抢攻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发球抢攻战术是马琳的主要得分战术;发球旋转变化多且旋转之间的差异较大。发抢战术套路较多,抢攻意识非常积极主动,正手高抛配合低抛发转不转至对方近网短球,正手或侧身伺机抢冲这套战术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录像分析法对2011年澳网李娜半决赛、于底线型选手,主动得分能力强,非受迫性失误过多,够,上网成功率高。决赛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属击球稳定性有待提高;发球成功率较高,攻击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