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表短波净辐射是辐射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短波净辐射数据对长时间区域尺度气象变化和陆表水文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多数遥感地表短波净辐射的研究基于极轨卫星观测数据,而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静止卫星数据来反演多时相地表短波净辐射的研究则较少,更缺少日变化的地表短波净辐射产品.基于此,开展了基于中国静止气象卫星数据FY-2E的地表短波净辐射反演研究,并利用实测辐射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均方根误差(RMSE)为27.51 W/m2,决定系数(R2)为0.99;在除去冬季的晴天条件下,R2为0.99,RMSE为15.36 W/m2.该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地表短波净辐射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适于长时间区域尺度气象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4年和2008年的8 d 合成的MODIS 多时相地表反射率产品,提取华北冬麦种植典型区面积分布. 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时相变化建立了EVI时序曲线;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降低云对时序数据的影响重构时序EVI数据,并结合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和图像解译结果, 提取华北典型区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 依据MODIS-EVI时序数据提取的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 与统计数据比较其总体精度可达98%. 2008年冬小麦的面积与2004年相比有所增加, 其中山东省增加15%左右; 而北京和天津市这5年里的面积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3.
地表发射率是热红外遥感中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在热红外遥感的定量化研究、地表能量平衡和地物填图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地表发射率需要求解病态方程。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逐像元获取地表发射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MODIS 可见光通道的反射率数据提取纹理特征,将纹理信息和可见光光谱信息进行融合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发射率作为输出。获取的地表发射率结果和MODIS的标准发射率产品对比,平均误差为0.002。该方法直接建立地表发射率和地表反射率的关系,为单通道热红外卫星精确获取地表温度和发射率提供依据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建筑物几何特征的高分辨率(VHR)SAR图像仿真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成像场景模型,以改进的光学着色模型近似散射模型;然后在场景间进行射线追踪,得到目标的散射强度信息和位置信息;为使仿真图像更加真实,引入后处理过程;最后经二维成像,得到逼真的建筑物SAR仿真图像。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地仿真建筑物在SAR图像中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可为理解和解译SAR建筑物图像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MODIS遥感数据,针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场生态环境特征,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下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遥感模型;利用草场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光合和呼吸作用出发的NPP遥感模型与从植物生物量和衰败量变化出发的GNPP模型的估算值之间构建代价函数,有效地对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和校正;模型考虑了气温和植物水胁迫的影响,以及时空尺度的差异,并充分利用遥感反演的参数来驱动。模型经内蒙草场MODIS数据、实测数据、相关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校正能提高模型估算的精度,且NPP估算精度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此遥感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滞留水体为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温初始温度分布分析.根据水温控制方程和水流控制方程建立了二维初始水温模型,求得了水体初始水温的数值分布,并对计算结果和实际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温度分布模型可以应用于地表水源热泵初始水体的适应性研究,为动态负荷下水体水温变化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图像识别的不确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图像识别算法.用灰度-相位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对纹理特征参数进行转化得到待识别图像在其他类图像上的信度函数分配;利用D-S联合规则得到融合后的信度函数分配,从而准确识别图像;通过单一矩阵图像识别结果与融合识别结果比较,说明D-S数据融合在识别图像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掌握桥式起重机(简称桥吊)的动态信息,对上海外高桥集装箱桥吊的实时工况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通过分析桥吊起升电机的振动信号和温度信号统计特性,得到振动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对信号数据的预处理,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训练模型,其中对惩罚参数和核函数参数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进行优化;利用得到的训练模型预测后继的振动信号.与单纯用振动信号或温度信号所建的模型相比,这种振动信号与温度信号相结合的模型对电机振动信号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搭建高温瞬态热特性实验装置,测量获取某纳米复合隔热材料在290~1 090 K温度范围内的高温瞬态热特性数据。基于辐射与导热耦合传热模型和群体智能优化的遗传算法,建立随温度变化等效导热系数的辨识模型。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辨识模型的可靠性。结合真实实验测量所得高温瞬态热特性数据,辨识获取材料在290~1 090 K温度范围内的等效导热系数,介于0.027~0.043 W/(m ·K),随温度升高呈非线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非负稀疏编码(NNSC)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人脑初级视觉系统主视皮层V1区神经元的感受野,有效抽取自然界的特征,目前已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考虑NNSC建模过程中稀疏先验分布的选取、特征基矩阵的稀疏度约束、特征基的最大化代表性、图像数据类别先验信息等主要因素,主要讨论了基于正态逆高斯(NIG)密度的双层反馈NNSC(NIG-N NSC)模型、基于局部特征的NNSC(LNNSC)模型以及基于Fisher线性判据的NNSC(FLD-NNSC)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拓展的NNSC模型在图像特征提取、图像消噪和图像恢复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发展同其生态环境相适应是一条任何社会与经济发展阶段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新余市把自然生态与能源生态发展相融合,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开辟了良好前景。为扬长避短,促进该市的深层生态发展和进一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探讨适合新余市地域特征的七大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建构已显得非常必要,并期待为该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的战略选择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体育理念,分析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战略选择及其现实意义,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建构生态体育文化、科学制定区域生态体育规划、开发生态体育自然资源、挖掘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完善城乡体育生态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生态化发展等六大建议,为鄱阳湖地区的自然景观改造、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居民生活方式的生态体育追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别是生态体育环境建设提供价值和目标论证,促进鄱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环鄱阳湖区域体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区域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区域优势主要集中在其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上;其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该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区域间差异较大,体育旅游产业规划滞后、未能形成独立旅游品牌以及缺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三方面;其体育旅游发展机遇为:1.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休闲已逐步兴起,2.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带来的重大战略发展优势;环鄱阳湖地区体育旅游区域威胁在于如何处理好快速发展体育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乡村非农化发展较为突出的环洱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第一产业在乡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差异为聚类指针,分析处于特定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乡村非农化的基本态势、存在的"三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并从产业发展辩证关系、产业择选路径、产业发展对策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以促进该地区乡村非农化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和淡水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位高,开发潜力大,但存在规模小,组合单一,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万绿湖库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湖、两心、两环、三区"的旅游资源空间整合模式,即以万绿湖为主体,两个综合服务中心为集散地,沿两个景观廊道环布局景点与基础设施,形成东南部、西部和北部三大旅游主题片区,并成立县级单位万绿湖区和万绿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期对万绿湖库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河源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数理统计、动力模拟等方法,结合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确定了1960s的工业点源排放、土地利用数据等模拟的数据输入,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的流域模型SWAT,模拟了太湖流域1960s年代的营养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并在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对营养物质输移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1960s营养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基本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点源、生活污水、牲畜养殖、农业化肥和土壤营养本底等五个敏感性因子中,生活污水对入湖营养物质的贡献最大;非点源形式排放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约占入湖总量的3/4,是流域营养物质排放的主要形式;同时,结果还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营养物质排放是太湖流域营养盐入湖总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准确可靠的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对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设计及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氦气冷却剂在高温气冷堆堆芯的流动和传热进程,利用CFD软件构建高温气冷堆堆芯的三维耦合模型,模拟计算额定工况下氦气冷却剂在堆芯内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并将计算结果与使用THERMIX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三维模型的稳态计算结果与THERMIX计算数据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三维模型可用于模拟堆芯的冷却剂温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旁流等复杂热工水力现象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构建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湖区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增加湖区农民收入、提高湖区农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湖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突出发展蓝色湖泊经济、突出加强洞庭湖治理、突出拓展非农就业为重点,走洞庭湖经济一体化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洞庭湖经济圈,为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和谐"具有湖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洋环球21航次第6航段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SWIR)热液A区获取了OBS地震数据,发现了位于该区第27洋脊段的低速区.基于该低速区地震P波速度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开展热模拟计算,研究低速区可能存在的岩浆活动及其热效应.结果表明:1)现今海底热液活动特点支持岩浆房存在底部供热热源的情况.热点供热使岩浆在沿断裂移动过程中产生热异常,形成新的岩浆房,为现今热液活动提供热源.2)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对模拟计算结果影响较大.通过反演拟合热导率模型系数,并利用实验室统计结果校正热导率模型,计算出研究区莫霍面温度约为910℃,热点热流约为190 m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