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民阅读立法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相契合,立法对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来说既是福音又是压力。了解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供我国阅读立法借鉴,并提出立法建议。同时,用立法助力公共图书馆履行推进全民阅读的社会责任:创建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体系,联合企业参与运营阅读推广项目,采用"接地气"的方式来创新服务模式,尤其要做好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学一二年级 学生读书偏爱 从"刘姥姥进大观园"到"吹尽黄沙始到金"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跨人大学校门,与中学相比,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他们的阅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从时间上看,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使得他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读书.时间与空间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而进入大学后求知识、求发展的心态,又为他们的阅读提供了思维动力.在这些因素的促进下,大学一年级时期大学生的阅读进入了一个绚烂多姿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国外近年来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量普遍下滑,阅读意愿降低,阅读行为数字化;从阅读动机、家长与教师的影响、早期阅读经验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因素;介绍了国外促进大学生阅读的相关措施:倡导"慢阅读"、提升教师的阅读影响力、开设经典阅读课程与建立"阅读圈"等。  相似文献   

4.
"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 《图书馆》2008,(2):93-94
本文分析了"浅阅读"与"深阅读"的辩证关系,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浅阅读"趋势,对图书馆如何应对"浅阅读"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应对读者的"浅阅读"图书馆需要"深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浅阅读"的含义与特征,分析了"浅阅读"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阐述了对"浅阅读"的辩证认识,提出图书馆应对"浅阅读"需要深入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吴瑶  何志武 《出版广角》2015,(10):20-22
媒介进化论认为,媒介的发展史是媒介本质属性不断得到补充与创新,从而无限接近人性化需求的进化史.数字化阅读以其"全感官"式阅读、"认识流"式阅读、交互式阅读三大本质属性,对传统纸质阅读进行了补充与创新.而"数字化阅读是传统文本的电子化""数字化阅读是浅阅读、碎片式阅读、娱乐化与功利化的阅读"之类的认识是对媒介表层属性的误解,我们应回归数字化阅读的本质属性对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办好"母子读书会" 阅读从娃娃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举办"母子读书会"的成功经验:将阅读与讲故事相结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将阅读与亲子活动相结合,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将阅读与认识图书馆相结合,培养终身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空前的展台规模和创纪录的版权贸易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繁荣的图书市场:然而另一方面,出版人也越来越感受到了残酷的竞争压力.读者到底喜欢阅读哪类图书,哪类期刊市场前景看好,这些无不是出版人最为关心的.2006年8月30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之际,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2006)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最终成果发布,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答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抑郁症阅读疗法施治对象的选取样本过于单一,私密性差,不能及时发现潜在患者,及时治疗的现状,提出了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用户画像"的抑郁症阅读疗法新模式。该模式首先根据"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的内容来构造抑郁情绪的种子词,然后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综合提炼用户网上行为和抑郁情绪的主观表露,构建用户抑郁情感词典。根据抑郁情感词典分析用户微博文本,计算其抑郁情感指数,得到"用户画像",进而推送相应的阅读治疗资源。基于"用户画像"的阅读疗法模式大大突破了受众范围,便于准确把握诊断、治疗时机,使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阅读治疗,减轻了患者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辩释"开卷有益"的真谛,并提出落实"开卷有益"应解决阅读习惯与阅读目的、阅读毅力与阅读方法、浅阅读与深阅读、阅读与思考、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论文结论与结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6,18(2):114-115
针对科技期刊论文结尾部分使用"结论"或"结语"2种不同层次标题的现象,对结论与结语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结论"与"结语"的概念不同,应根据实际内容恰当使用"结论"或"结语"作论文相应部分的标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以来,档案事业从"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趋势更加明显,维度更加多元。具体而言,档案治理理念的提出是档案事业从"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重要标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调整从机制体制层面打通了档案事业从"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路径;档案馆藏结构的多元化,为这一过程奠定了资源基础;档案工作的公众参与有利于实现公众诉求,是档案事业转向的重要体现;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档案价值,是这一过程的又一力证。在档案事业转向的过程中,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应主动顺应上述变化,在推动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内容的拓展和报道方式的创新。本文就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国际化的动因、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回顾自《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发布以来高校档案整理有关规范的发展历程,疏理高校"卷""件"结合整理模式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实践状况,分析该模式的执行困惑,即"卷""件"整理的执行范围不明确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探索"卷""件"结合档案整理模式,应遵循"共性+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宗档案分类的起点应明确为按档案门类分类,不同档案门类之间所用的整理分类等可以互相不一致。  相似文献   

16.
??Ever since the concept of "docu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pat forward, there have been disagreements as to its rela- tivrtships with "coilectian building" resulting in the confusion in the use of ihe}two concepts. The paper, through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and the historic limits of the concept of "collectian building",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influence of tire concept of"docu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and points out the inevitable historic trend of the substitu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 develvptnant" for "cnilectivn building" It also .redefines the concept of 0dpcument rcsvurce development" and lays a logic faun- datian for the document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ory.  相似文献   

17.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6,18(5):347-348
针对某些科技期刊(如医学、生物学等期刊)研究性论文的结尾普遍采用"讨论"而不是"结论"的现象,对"讨论"与"结论"的概念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指出:在一般情况下研究性论文的结尾应该是"结论"而非"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图书情报学教育“信息化”的表现和意义,比较我国内地与美国的“信息”课程设置;讨论“信息化”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关系;指出课程的“信息化”必须注意系统性和适应性。同时,将我国内地、台湾地区与美国开设的“自动化”课程进行对比,认为我们应使课程的“自动化”不断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邓小平"两手抓"的哲学思想,分析图书馆的有关情况,认为应辩证地看待"读者第一"与"馆员第一"的问题;并进一步说明不分主次的"两点论"也不符合辩证法,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但是馆员的劳动报酬要能充分反映服务水平;还提出要全盘否定"馆员第一",但注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馆员问题可以是第一位的工作;最后提到,"两手抓"思想可以用来处理藏与用、"硬件"与"软件"、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等图书馆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笔者最近从元明时期的文献中考得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认为: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明代人所称的"京报"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指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性质,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