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情报分析中的认知偏差表征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情报分析置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视角中,提炼出基于认知的情报分析通用流程,指出情报分析中认知偏差的诱因。进而,阐释情报采集阶段、情报选择阶段、情报整合阶段与评估论证阶段中最常见的认知偏差表现。最后,提出克服情报分析各阶段认知偏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环境中学术用户的探索式搜索行为特征,设计专业的信息服务策略,帮助馆员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高服务的准确率。[研究设计/方法]以探索式信息搜索的3个不确定性为核心,整合探索式搜索行为的知识构建、问题情境与认知阶段,分析用户的领域知识和搜索技能对探索式搜索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根据先验知识集合将学术用户分为4种类型,结合用户搜索过程中的不确定种类与认知阶段,分别提供基础型、辅助型、辅导型和专业型服务。[创新/价值]围绕探索式搜索行为的不确定性,提出探索式搜索行为的认知过程框架及分类型分阶段信息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满 《河北科技图苑》2020,33(2):54-57,47
认知发展理论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阐述儿童认知发展不同阶段对阅读体验的需求,提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策略: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开展分级阅读推广服务;应用认知发展理论,指导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工作;融入游戏设计,打造儿童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寻求多元化合作,探寻儿童阅读推广服务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反应-机体(S-O-R)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4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 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搜索即学习”背景下,主要探讨认知风格和任务复杂度对移动端视频用户学习型搜索行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本质,为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移动端视频信息搜索系统,提升视频搜索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验法,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为测试系统,将用户完成学习型任务的搜索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互动反思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考察个体因素(认知风格)、环境因素(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风格主要影响用户在学习型搜索任务下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的行为,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识获取阶段。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视频信息搜索用户的交互体验与学习效能,并对优化视频信息搜索系统的交互设计与学习服务功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介认知过程、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等认知心理规律,分析读者认知心理规律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关联与互动关系;指出读者的认知心理规律制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读者认知心理的发展;在遵循读者的认知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信息沉睡”现象非常普遍,资源浪费也相当惊人。透过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用户认知现状,分析用户信息认知的特点、认知信息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制约用户认知信息活动的主要因素,认为基于用户的信息检索、基于本体论的信息整合及智能信息推送服务是提高用户信息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睿彦  王越  王曼 《今传媒》2024,(1):109-112
如今,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主要信息媒介,但是,社交平台存在的健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面临一些质疑,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社交平台中大众对宫颈癌的认知水平情况。综合研究发现,社交平台接触频率和信息卷入度与个体宫颈癌主观知识认知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客观知识认知水平则无显著影响;社交平台接触频率与宫颈癌污名呈正相关,而信息卷入度与污名呈负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相关部门要选择合适的媒介提高健康传播效果、提升内容质量纠正认知偏差、规范平台内容消弭疾病隐忧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大众对宫颈癌的认知和防治宣传工作,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健康传播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认知情感视角下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鲍红琼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142-148
[目的/意义]系统归纳和总结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中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主题检索和引文追溯收集相关研究文献,将检索到的文献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归纳研究主题和现状。[结果/结论]当前研究主题主要涉及青少年信息查询中的认知表现,认知行为过程模型、认知风格、元认知、认知权威以及不同认知风格和情感类型对青少年查询行为、查询策略、查询结果质量的影响等。未来研究应立足多元复杂社会网络和技术使用情境,加强青少年信息查询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干预调节和指导研究,从更细微动态的维度剖析认知情感特征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情报学认知学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学认知学派产生自对主流实验室情报学研究的反思,关注人对信息的利用与吸收,强调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主观因素在信息的感知、接收及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知学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研究用户的个体认知特征为主,对认知活动的社会性认识不足;第二阶段开始重视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用户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集成式认知信息检索观等新理论.尤其是集成式认知观及相应研究模型,涵盖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互动等不同方面,是对面向技术的信息检索与面向用户的信息查寻所作的首次合成研究,亦是当前情报学认知学派有代表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认知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即信息处理的过程和能力。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是一种资源消耗,个体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时需要进行认知加工从而消耗认知资源,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的先前经验、学习材料内部的本质特征、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认知负荷理论已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商业经济、图书情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提出认知负荷理论的论文为种子论文,借助SSCI/SCI数据库,对引用了该论文的所有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从施引文献视角展现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后,利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施引文献的内容抽取了四个主题: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态、认知负荷对学习的影响、认知负荷对信息系统用户行为的影响、认知负荷对协同行为的影响,再针对这四个主题对认知负荷理论应用研究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2.
指出国外学者对情报分析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30余年的发展,该项研究已经成为情报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现有研究可划分为主体视角、客体视角、工具视角和组织视角。针对每个研究视角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总结国外情报分析中个体认知偏差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mpact factor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journals indexed in the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f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database over a period of 10 consecutive years. Cognitive psychology journals were indexed in 11 different subject categories of the database. Their mean impact factor ranged from 1.580 to 2.526. In relation to the subject categorie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journals were placed between the fourth and the sixth position for the years 2007–2009. Lower positions were observed in relation to the categories in the Science edition. Calculation of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howed that cognitive psychology journal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examined period.  相似文献   

14.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过程与知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研究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模型,以期达到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与情报分析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情报学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环境中的用户情报需求和学科情报系统的功能,社会认知理论引入情报学认知观。情报学社会认知观强调情报认知的社会情境性、领域性、文化性,其研究呈现内隐社会认知和整合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6.
刘佳  沈旺  李贺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133-136
通过对信息检索认知理论的研究,构建信息检索认知模型。依据信息检索认知模型及认知负荷理论,构建信息检索认知过程中认知负荷结构模型,并提出认知负荷评价的基本框架。通过实证研究,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认知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进行评价并指出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究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推动注册式研究报告在我国的发展。[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面向北京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职称为讲师以上的在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对获得的调研结果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结论] 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认知水平受到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科研人员科研年限的影响,而与科研人员所在的学科领域关系不显著,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接受意愿普遍良好。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提升注册式研究报告认知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认知信息检索的德尔文的意义构建理论、贝尔金的ASK理论、威尔逊的信息行为模型、萨拉萨维克的认知相关性层次模型、英格沃森的认知观和基于整合认知理论的信息检索模型等理论及模型分别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基于整合认知理论信息检索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认知信息检索需要与系统导向和用户导向的信息检索不断融合,形成统一的认知信息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9.
Explicating the third-person perception (TPP) as a cognitive fallacy in the process of comparative social judgment of media effects, we propose that not all self–other perceptual gaps in media eff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PP. When there is reasonably valid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self vis-à-vis others on media consumption and vulnerability to media influence, the associated self–other gaps in media effects are not exaggerations, hence, not TPP. TPP results from cognitive biase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arative social judgments. Such biases are in the forms of self-other information differential, assimilation, contrast, and anchoring effects. Caveats in interpretation of extant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TPP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