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工程伦理教育和科学家、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共同发展的趋势,是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科学家和工程师应遵守科学活动本身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应该对科学的社会后果进行伦理评价。必须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从教育体制、教育研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2.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伦理的四大目标:提升工科学生的伦理敏感度,使他们了解伦理的内涵、作用、范围和限度,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把伦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将工程伦理课程设为必修课、加强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测评方式等措施增加工科大学生的伦理知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伦理判断力、道德推理水平;增强工科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通过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认证标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伦理价值观,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按照认证标准去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通过强调工程实践活动中的设计责任、监督责任及检验责任,强化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责任教育;通过进行工科大学生伦理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对预防各种伦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间接经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里学到的经验)和直接经验(参加具体工程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经验),培养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组建专业教师团队,把工程伦理列为必修课;以工程伦理章程为标准,规范工科大学生的伦理行为;将网络资源嵌入工程伦理教育;把工程伦理知识融入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3.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未来工程师的价值取向。随着工程对社会、自然的影响日趋加深,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推进,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必须在实践中创新,即: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立足中国工程实践的特点,以培养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为目标,以中国话语强化工程伦理规范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注意工程伦理实践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性;将场景叙事方法进行教育学转换,以提升学生工程伦理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工程师的伦理责任问题是科技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的一个复杂话题。阻碍工程师伦理责任发挥的因素有工程确定责任和责任追究存在困难,工程师受经营者或政治家的决策和控制致使难以对研究成果的应用后果负责。在现实生活以及工程试验和建设中存在工程师不诚实的现象,在工程实践、工业与商业、工程师与经理、工程师与雇主乃至社会或人类之间常常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应该加强工程师的工程伦理评价,在技术伦理责任方面尽可能达成共识,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唤起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健全工程法制管理,增强全社会的工程伦理意识和素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工程伦理建设:背景、目标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经历着工程伦理的宏观转向:超越工程师对雇主负责的微观工程伦理,关注工程师群体和工程职业对当下以及未来,在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的宏观工程伦理.这是中国工程伦理建设的重要背景.在此背景下,中国能够而且应该以宏观工程伦理的建设目标,通过奠定宏观工程伦理的学理基础,促进工程职业理念和工程伦理理念的传播,加强工程伦理学科和工程职业伦理考核的制度化建设,重新塑造积极的工程文化,促进中国的宏观工程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反思我国工程伦理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研究提出了三个政策性建议:其一,完善工程社团的伦理章程;其二,加强工程伦理的教育和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其三,建立和完善注册工程师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 ,现代工程往往更具有社会化、综合化和整体化特性 ;现代工程技术对社会与自然界的影响 (包括效益与风险 )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复杂。因此 ,对工程师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工程伦理教学日显重要。当前我国工科学生普遍重理轻文 ;对工程技术有许多含混和错误的理解 ,例如技术中性论、技术统治论 ;对基本的伦理原则和工程师的责任、义务和道德底线不明确 ;在对国内工程领域现状的态度上 ,虽然痛感问题严重 ,但多数认为与已无关、无能为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中国高校普遍缺乏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中国的理工科高校要切实重视工程伦理教育 ;加强对工程伦理问题的研究 ;开设课程 ,包括正规化、常规化的工程伦理课程以及在专业基础课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公共课中加入工程伦理内容 ;培训工程伦理学方面的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8.
工程伦理是调整工程与技术、工程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行为和工程建设发挥着引导、规范、开拓等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许多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已经显露在我们面前。工科高校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工程师的重任,加强工科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改革的重点,而工程伦理思政教育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加强工程师伦理道德修养的途径。工程伦理简单来说是连接人与工程的道德规范,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道德修养和伦理素养。文章采取调查问卷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教学理念、教育资源、专业知识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师生新工科的伦理教育认知特点,提出了高校应整合教育资源并培养工程伦理专业教师,教师应改进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对工程伦理的重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工程师通常需要具备三种基本的伦理素质:伦理意识、伦理规范和伦理决策。大学的工程伦理教育应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使其具有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并提高他们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1.
Success in complex and holistic engineering practices requires more than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and technical competencies. Engineering education must offer proficient technical competences and also train engineers to think and act ethically. A technical ‘engineering-like’ focus and demand have made educators and students overlook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awareness and transversal competences. Using two Finnish surveys, conducted in 2014 and 2016, we examine how engineers perceive working life needs regarding ethics. The data consider different age groups. We research whether an engineer’s age affects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in their work an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experts and young managers in their use of ethics within wor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actising engineers do not consider ethical issues important in their work. This especially applies to younger engineers; the older an engineer, the more important they consider ethic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young engineering experts and managers.  相似文献   

12.
试论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态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工程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话语中,似乎都缺少对工程师在环境中伦理责任问题的关注。早期工程师把对雇主保持忠诚放在首位,但这种伦理观念在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已变得过于狭隘。工程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循环经济的价值诉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呼唤工程师承担更多的环境伦理责任,这必然导致工程师传统伦理责任的生态转向。探讨这些问题对深化工程哲学、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以及落实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To some, the fac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industry may represent a paradox. It has been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ake it practical for the engineer to find a satisfying division of effort between pursuing immediate job goals and longer-term knowledge objectives. When one considers the economic objectives of industry, the objectiv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ngineers, and the effec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continued broad education of engineers seems a necessity. The discussion is intended to be helpful to individual engineers in determining their own knowledge objectives in connection with "engineering" their own pers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combines findings from three sources: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environmentally educated engineer,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 engineer and an early-level undergraduate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s which aims at laying down an educ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effective engineers. The main findings are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general education for some engineers, that an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complex systems is a key element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degree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engineers can be learnt, but are not normally taught in engineering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未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实施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工程伦理教育既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先进,伦理关系复杂,目标和结果难以预测,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结合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模...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程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工程师的形成来看高等工程教育,认为工程师的成长过程是学习与实践互相搭配的一个过程,并总结现实中的工程师培养的四种途径;进而论述了培养合格工程师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应培养应用型、设计型、研究型卓越工程师。其中,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我国未来工程师队伍的主体,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实施该计划的第一步。未来的工程人才必须是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人才,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其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Engineering ethics aims at avoiding harms and increasing benefits of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acts. Engineering ethics assumes that the individual engineer is able to control technical practice autonomously. Actually, the competencies of engineers are very limited. They need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support, such as provided by technology assessment within the industrial corporation as well as in public, and reinforced by industrial law. On the other h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ism results in 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tics and national law, and thus und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ineering ethics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For the future, only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based on United Nations declarations and establishing a global governance, might provide a sound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moral point of view i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培养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系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卓越工程师的思维特征在其创造性的工程实践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介绍了思维的基本方式以及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工程思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卓越工程师工程思维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创造性思维是卓越工程师的核心特征。最后,简单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工程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