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创造活力的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将选修课程建设作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发开设选修课程,“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浙江省开始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其核心是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和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笔者所在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发了“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下面,结合该选修课程的开发实践,例析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浙江省开始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其核心是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和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笔者所在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发了“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下面,结合该选修课程的开发实践,例析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2年秋,浙江省教育厅提出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此次《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选择性,即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同时,把改革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三权"在下移,即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从而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趋于丰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实现。同时,也要求教师发生角色转化,不仅要会"教"书,还要承担能"编"书这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根据课程类别的要求,选修课分为知识拓展  相似文献   

6.
深化课程改革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所以,能否摆正教师的位置对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学习成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则会使社会实践类课程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丧失课程的严肃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丧失课程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开始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南此,笔者在学校开设了“创意摄影”这门课程,受到学生喜欢。我们所开设的创意摄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教学,它遵循以“创意”为主、摄影为“辅”的理念,旨在通过创意摄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提出"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教师有了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但如何开发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笔者以为,选修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学生导向、教师导向和学校导向,坚持以校为本的策略。我校自2005年开始开发和开设选修课以来,选修课的数量已达一百余门。现以  相似文献   

9.
"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将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2012年秋,浙江省普通高中全面施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三权"下放,给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学校的特色创建需要多种元素组成,显性的事物和隐性的理念,外延的拓展和内涵的挖掘等,这些元素围绕主题和谐统一,特色也就自然而成.若要保持特色经久不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是一种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2,(10):80-80
刘希平:把更多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 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稗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要解构传统的学科性质课程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新体系。以“双元(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三阶段(学校-企业-学校)”为特征的开发机制是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2021,(5):I0001-I0001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这五大功能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设置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骨干环节,承担着学校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浙江省近年来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从“普职分离”到“普职融合”,课改一直处于钟摆状态,没有实质性推进.文章从学生观的角度,把学生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主体,研究了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对中职的课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针对陈旧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辅相成的新课程体系,突出了选修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选修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使学校在课程开发和开设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因此,选修课程除课程本身的价值之外,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还有许多“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的实施要求深化课程改革,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对学校课程领导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学校自我诊断在实践中与学校课程领导具有内部驱动、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基于学校自我诊断进行学校课程领导,需依托有效的课程领导路径:诊断课程图谱,编织课程发展共同愿景;诊断教师课程情意,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诊断文化渲染,营造积极课程改革氛围;诊断课程开发实施,改进课程效果;诊断常态化实施,变革传统课程评价生态。  相似文献   

16.
张晨子 《现代语文》2009,(5):152-153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以学校为实施地点而进行课程的开发。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各类文件的相继颁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傅胤荣 《考试周刊》2012,(33):151-153
作者结合学校工程训练模式,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有机连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方法和规律,努力造就创新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出台,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至1/3,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全省不再统一课表。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一、高二和初一等年级,行政班、班主任消失了,分布式领导正成为学校管理的"热词",这源于十一学校课程形态的变化。他们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开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把理科课程分出不同层次,把人文类课程分成阅读、写作等不同的模块,为学有专长的学生设立自主研修室。这些变化所折射的教育理念,与一场关于普通高中定位与发展的讨论内在地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 lum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模式。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90年代末期 ,这一问题开始提上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 ,教师成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这一课…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给我国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如何既要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地方和学校的差异性。近几年来,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本刊特发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经验,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