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李冯编剧的三部电影(<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中,编导们塑造了一群"天使型"女性形象,并分别突出在"像"、"体"、"神"三个方面,即有温顺的性情、诱人的肉体、神话的精神.这些女性形象影射了编导的性别叙事模式及对女性的理解,从而体现出男性潜在的自我怀疑和焦虑.  相似文献   

2.
美术作为历史上最为悠久的艺术形态,在不断的发展演绎进程中,总是和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电影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视觉奇观艺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形成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新视觉文化媒体艺术。在追求视觉奇观效果的年代,美术设计和电影艺术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在当代电影中营造出美术设计先锋、对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共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安是世界上最富有声望的中国电影导演之一。他的许多作品都突出了文化冲突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及融合。李安的电影总是紧密地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有着自己的表达文化的方式。他的电影中采用了许多文化符号,例如父亲的形象、太极精神、古代戏剧和功夫等来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李安的电影架起了一座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李安的创作追求及其实践经验,值得所有华语电影编导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已经渗透到当代大众文化的不同主题之中,而体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亦受到“后现代”思想大潮的影响。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后现代”视域下体育传播的狂欢化、媒介奇观、视觉文化等主要特征进行了思辨和解析。当代体育传播的狂欢化体现在大众性、无等级性和仪式性;媒介奇观既体现了体育自身的力与美,也打造了以女性为消费符号的情欲奇观和体育明星奇观;视觉文化体现出多视点、超视角、时空转移的方式,形成令人瞩目的文化传播镜像。  相似文献   

5.
电影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市场规律和观众心理的叙事模式。本文梳理了电影叙事方式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电影剧情片在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设置、叙事策略等方面的模式和技巧。作者认为,剧情片的叙事模式可以满足观众的文化心理需求,而好莱坞作者们对其娴熟应用并且不时推陈出新,是好莱坞电影帝国屹立不倒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 7月 ,由“发展妇女和社会性别在文学文化中的学科建设项目组”主办 ,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美国及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学者们就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高校女性文学教学方法、性别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一、关于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新时期以来 ,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日趋兴盛 ,但文学理论界对女性文学批评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尚显模糊。在本次会议上 ,一些专家借鉴西方女性…  相似文献   

7.
涉及女性角色的汉代赋作,约占汉赋作品总数的1/5,数量远远超过我们以往的印象。在众多的汉赋作品中,作家们将笔墨主要集中在神女、美女和舞女们的身上,此类女性角色所占比例远远高出普通劳动女性。对这些女性角色的研究分析,不但让我们了解到女性角色在汉赋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赋作家创作视野的焦点与盲区形成具有内在原因,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作家的创作与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至40年代,由于世界电影理论与美学思潮的不断演进,中国电影开始从纯粹的娱乐主义与商业观念走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吸收、融合。受过系统电影理论教育的创作者们开始用镜头语言思考和关注整个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冷静地记录时代风貌与民生现实,揭露社会黑暗与政治腐败,关注底层社会与生命境遇,从而在抗日战争等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场写实主义与民族主义兼具的电影美学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现实主义佳作,对中国和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海派地域文化精神,是沉淀在性格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深远地影啊着上海作家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们深受传统地域文化的滋养,形成了自身文学创作的第一层底色,同时,也正是本土资源和个人感受的互相糅合,创造出了女性都市写作的新天地.因此,探究海派地域文化对女性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们作品中透露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文化与文学的研究都是相当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女性解放的角度,解读《孔雀》的深刻内涵。首先分析了姐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认为编导意在通过姐姐的典型,歌颂和呼唤女性的自尊、自立、自强。其次,论文结合影片分析了姐姐理想失落的客观原因,指出女性的彻底解放,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然后,论文结合影视艺术自身特点,论述了《孔雀》在用运用蒙太奇手段塑造姐姐形象、表达对女性命运思考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梅娘的小说表现出显著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通过对女儿们、妻子们悲剧命运的展示表达了作家对深受男权制文化压抑的女性的深切同情;作家肯定女性本能的欲望,勇于展示女性的身体之美,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敢于对那些伤害了自己的男性实施报复,相反的是,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显得可怜可恶,这都表现出作者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姿态.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众文化在中国迅速崛起,逐渐对精英文化形成夹击包围之势,精英文化开始走向衰落,现代传媒的发展更加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北京申奥成功后,应运而生的北京奥运文化正是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虽然书写的是明朝晚期申绣发展的故事,但是,女性文化品格却是富有现代女性文化气息的建构。首先,“天香园绣”的女子们不是“红楼世界”中的依附人格,是依赖自身劳动来“挣”自己生活的主体型品格,其次,作者在塑造女性文化品格时,一反传统的“清高型”方向塑造,而凸显女性“世俗化”的生命面向,而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就来自种种民间元素的“错接”。最后,论文强调,《天香》中的女性现代文化品格是整个文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和男性文化的民间审美浑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了后现代、后殖民时代的当代英国诗歌跨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在这个多元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女性诗人们也有史以来发出她们最嘹亮的声音。女性诗歌成为当代英国诗坛一大特色。共同的女性身份使得女性诗歌大多具有女性的特殊视角,但是她们各自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丰富多彩的。当今的女性诗歌正以其众多内容深刻、风格独特并各具异彩的高质量作品在当代多元的诗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妥乐古银杏村农耕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妥乐古银杏村数百年来,演绎着"人树相依"的罕见奇观,积淀了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通过对妥乐农耕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农耕文化旅游打造思路等几方面进行阐释,探讨其农耕文化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片名翻译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电影的理解和认可,关系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文章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提出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可能时要忠实于英语电影片名本身,必要时又要依据电影内容,在文化适应的前提下,对其片名进行"颠覆"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相比较于20世纪90年代来说,新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无论是在题材、叙事视角还是叙事方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其中尤以一些跨越前后两个世纪的创作主将们和"70"后女作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这一转向的原因可大概归结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自身的缺陷和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两个方面。面临文化语境空前复杂的新形势,女性文学将在陷落与突围的反复中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汉语丰富的文化专有项,这些在中国电影中随处可见。本文基于电影字幕进行实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电影字幕翻译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了解观众喜爱的翻译策略。汉语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将会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而字幕翻译的研究将会通过逐渐提高电影的质量并促进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经典的英美电影都是通过在原著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的,将文字想象转化为具象化的电影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原著中的文学角色进行更好理解。女性角色在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往往利用对女性角色性格、命运的塑造突出时代主旋律,因此女性角色对文学话题的制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经典英美电影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对比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将其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便于观众与读者对其中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升华。  相似文献   

20.
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电影的摇篮,也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的代表。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文化逐步的走向统一和融合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好莱坞电影所包含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在电影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中西方电影互相借鉴,促进电影的国际化影响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二者还是存在着文化差异的。中国人常以道德作为标准,提倡家庭伦理观念,集体意识等等,而西方人则是推崇独立精神,人人平等,将英雄主义贯穿整部电影的始末。文章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花木兰》和中国版本的花木兰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喜宴》中反馈出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性以及从《一声叹息》和《廊桥遗梦》中对比中西方道德观念的区别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具体的反映出好莱坞电影中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