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视障大学生进行调查,以分析视障大学生对于学校支持性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表明,学生对于支持性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低于中等水平,对各领域的满意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无障碍环境"、"校园生活"、"课堂学习与考试";视力损伤程度越重的学生,其对于"无障碍环境"领域支持服务的满意程度越低;三年级视障大学生对支持性服务的满意程度最低。因此,高等特殊院校应全面提升支持性服务的质量,满足视障大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定向行走课的实际,积极探索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认为应尊重视障学生发展多样性,分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激发视障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离不开倾听,没有倾听就构不成教育。倾听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个别矫正教学是针对在语言、行为和情绪等个性方面有特殊表现的视障学生,通过活动矫正、动作代偿、器具矫正等方式,进行单独或小组形式的教学、辅导和矫正,以解决视障学生的问题,达到视障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盲人学校创办于1889年,原名叫广州市明心瞽目学校,解放后更名为广州市盲人学校。100多年来,学校历尽沧桑,曾多次搬迁校址,并于1972年至1988年停办,1989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复办。复办以来,学校发展较好,现有教职工97人,教学班22个,学生268人。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职中部和大专部,面向广州地区招生,兼收广东省或其他省份视障儿童。学生绝大部分在校住宿,少部分走读。学校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开办盲童学前教育,并进行视障多重残疾儿童的教育试验,实行教育、教学、教养、康复四结合。学校以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为宗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设备先进的多功能音乐室、语言训练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学网络控制中心、视障教育资源中心、职业教育实习基地等。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文化浓厚,环境优美。学校复办以来,励精图治,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手工艺品、音乐、文学作品等方面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如2004年在第四届全国特殊学校文艺调演活动《打起手鼓唱起歌》获得第一名;学生参加全国"春蕾杯"、"慧光杯"的征文比赛,近5年来有40多篇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重视科研工作,盲学前教育、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盲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等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近年来,教师在全国各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比赛获奖的论文有40多篇。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的柏金斯盲校、费城盲校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的加佛体育学校建立了国际伙伴关系,并开展盲幼儿教育、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视障信息技术教育的合作交流,成为国际上了解我国视障教育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并荣获"广东省特殊教育基地学校"、"广东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单位"、"全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先进集体"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视障学生英语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本次调查,找出了目前该校视障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亲子关系是视障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建立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对视障儿童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帮助视障儿童的家长和视障儿童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8.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影响新课程发展的关键环节。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主张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必将对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始终不渝地坚持高等学校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展示自我、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父母、以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在教育管理中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德才学识的培养,突出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盘龙区培智学校创建于1985年,是云南省成立的第一所专门教育智残学生的综合性现代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八个教学班、64名学生、22名教师。教师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3人,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86%;7人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32%;学校共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9人,二级教师4人,见习1人,平均年龄34岁。学校以“为了每一名残疾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为教育宗旨,本着“一切为了残疾孩子,为了残疾孩子的一切”,最大限度地使每一名智障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治与发展,为此开设了实用语…  相似文献   

11.
学习后进生是每位教师教学工作中都必然面临的问题。聋生由于听力存在障碍,再加上自身心理原因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学习后进生相对较多。本文对聋校学习后进生类型、成因作简要分析,从聋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聋人家庭教育和聋校教育教学实际对聋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视力缺陷者的体育教育活动日益受到重视,面对一个班级中可能存在的视力缺陷者体育老师应当如何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成为制约融合体育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分析视力缺陷者的认知、身心、动作学习等方面特征,指出应针对视力缺陷者视觉受损只能依赖听觉、触觉、本体感觉渠道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应当以手把手模仿,同时伴随详细的讲解为主要教学策略.并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项目的选择设计方面要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作出必要的适应性调整,使视力缺陷残疾者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实现回归社会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学教学管理的文化结构内涵的分析,认为自主教学管理是当今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管理的机制,用大学文化引领构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管理:建立生态教育观,建设既有"统一",又有"分化"相结合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策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的设置;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学分制课程设计;牢固把握本科教学的核心地位;建设课堂文化,走以校本教研之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是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属心理学范畴,其理论的发展为科学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元认知概念入手,通过使学生自己认识教材特点,对心理形成的分析和探讨解决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从被动向主动转化,从不自主状态转化为与环境教学的自主与和谐。学会学习与思维,从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方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灵魂.化学科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通过加强研究性化学理论教学、活动性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化学科学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和认识科学家从实践、生产、理论等活动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并得以发展.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的评价,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模型缺乏科学性.以前端开发类课程为例,设计开发学生测评系统对学生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提出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模型对教师教的过程进行评价,使得评价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一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往往将传授知识和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针对现行的教育,运用模糊聚类的思想,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类,以便在教学管理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选取不同的教学、辅导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运用以情绪为标准的l一10报数点名法、小群体互助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性和总结性相结合的成绩评定等一系列教学和考核手段,在培养学生健全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顽强的意志及耐挫能力、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接受能力等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学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挫折认知的教育,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充分挖掘生物学中的挫折教育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挫折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防治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心理上形成对挫折心境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抗拒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