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残障者身体自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身体自我是整体自我的核心成分,与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考察残障者身体自我因残障所受的影响,探讨运动参与对残障者身体自我、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归纳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残障类型、成残时间和性别三个重要因素以及运动参与对残障者身体自我的影响.结果发现:残障类型与身体自我不同的维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学习障碍对身体自我没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功能性的躯体残障更能损害身体能力知觉,而外显的残障能对身体意象造成更大的影响;先天残障、年龄较小的残障者表现出更低的身体评价;残障者的身体自我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独特的性别差异;适应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残障者提高身体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对已有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8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身体自我效能、任务定向、自我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身体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呈显著性,高、低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任务及自我定向的性别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高、低年级的差异呈显著性;身体自我效能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关系最为密切;身体自我效能对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预测效果最好,并且可以通过任务定向进行预测,自我定向不能预测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研究结果提示,若要通过提高身体自我效能来促进运动参与,应注意目标取向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身体自我是整体自我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关于身体自我认知的研究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自我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主要包括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等方面,因此身体自我认知量表的编制着重从多维度的角度全面反映身体自我。2.身体自我认知量表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其跨文化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证实。3.关于身体自我认知的实验和测量大多局限于横向设计上,而忽视了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4.
身体自我效能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身体自我效能的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分析文献,可归纳出已有的研究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自我效能量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国内对身体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十分少。3)关于身体自我效能的培养和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身体锻炼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身体自尊和身体锻炼量对自我效能感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坚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25-126,128
采用体质健康等客观评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能力调查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内蒙古科技大学238名学生进行了测评和调查.调查显示:不同体质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身体自我评价和健康行为能力管理方面优于等级较低的学生;另外,大学生在身体评价中由于性别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随着体质健康等级的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综述法,对身体自我的概念、国外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及青少年身体自我意义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我认同"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女性认识自我首先是从身体开始的。从现代性的角度探讨了女性身体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女性建立一个独立而坚强的性别主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对330名大学生采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l)以及身体自我描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特质焦虑与目标定向以及身体自我各因子之间呈负相关,自我定向、任务定向与身体自我各因子之间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系别之间在某些因子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身体自我量表(PSPP)、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以及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自陈问卷对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以身体自我为中介变量,对心理控制源、身体自我与业余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南京市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控制源与体育锻炼的参与水平有显著相关;(3)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身体自我相关;(4)身体自我、心理控制源对体育锻炼水平的预测活动是通过两个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PSDQ为测量工具,对187名高职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不同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干预,探讨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对高职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及不同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相互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可以改善高职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水平,提高整体自我概念。体育舞蹈项目干预高职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效果好于篮球和健美操项目,主要表现在身体协调、身体肥胖、外表、整体身体、耐力维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了解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方法:采用实验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男)、坐位体前屈(女)、立定跳远、台阶试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论: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整体正常,好于其他普通高校,与同类体育院校状况相当;总体上社体系、体育系学生成绩优异于其他系学生,而人文系、艺术系和冬奥学院学生测试成绩则相对较差;各年级的学生呼吸机能一般,男生平均体质指数稍高,上肢爆发力偏低而下肢较好,各年级女生身体形态发育正常,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亲的行为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小学生父母亲对孩子体力活动参与的支持现状以及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结果表明父母亲对孩子的体力活动的陪伴都比较积极,父亲体力活动表率比母亲积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父母亲越支持小学生参与体力活动。父亲会经常陪伴男生参加体力活动,而母亲则是经常陪伴女生参与体力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父母亲的陪伴出现下降的趋势;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体力活动的父母亲表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 SCL- 90 (症状自评量表 )对西安体院体育专业学生抽取样本 6 0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并与普通大学生样本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1)按心理不适水平的五级评分标准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属于轻度水平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样本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体育专业低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 ;4 )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广州-澳门两地部分初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学生自我概念量表对广州澳门两地初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进行调查与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澳门学生,但是在“成就自我概念”方面,广州学生的发展水平低于澳门学生。社会制度与教育体制对两地学生在自我概念发展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东地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高于乡村大学生,乡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优于城市大学生。建议加强大学生的体质监控,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学校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高校学生在体育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中缺乏主体性应有的主体精神,列举了学生主体精神缺乏的表现,分析了主体精神缺乏的原因,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 17所中学的 2 0 4 0名学生为对象 ,调查了他们的闲暇活动。结果表明 :闲暇时间以听音乐、体育锻炼为主 ,学生最喜欢从事的活动是音乐 ,其次是体育锻炼 ,并且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目前所在学校组织和安排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感到不太满意 ,但湘北优于湘南。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心理测验和身体素质综合评价分数的对比分析,发现正常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明显优于心理障碍组。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组合体育锻.陈的内容,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与针对性地发畏学生的心理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