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认识系统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的传递和加工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特殊系统。本文着重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认识系统的要素和结构,对认识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中介”(包括实践和方法、仪器)进行了分析,并对三者的综合作了动态的说明。二是认识的发生,主要是介绍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评述。三是科学知识发展的模式,介绍了波普尔、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知识增长模式,最后介绍了我国学者的科学知识增长的辩证模式。  相似文献   

2.
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科学相关理论,以群众体育资源要素为对象,对群众体育资源要素系统、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及其内部结构、配置方式和环境进行研究,提出了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结构包括三个配置主体、四个配置客体和三个配置力,研究认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主体分别在三种配置机制的协同作用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助于实现群众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高校已经搭建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了服务平台中不同主体关系强度要素的配置模型,试图研究大学生创新绩效与该平台中某一类服务主体的关系强度,并以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5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表架构理论的QCA方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2个充分性条件组合能够有效提升创新绩效,其中创业基地、教学部门和校外服务网络三位一体的关系强度要素配置是提升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三大范畴:"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5.
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工具作用于客体,引起对象的改变,实现一定的目的。在这里,不仅客体要按照主体的意志发生一定的变化,理论本身以及掌握和运用理论的主体本身,也要按照客体的要求和实践活动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且可以说,客体的变化,不过是理论和主体变化的必然继续和最终结果。正是这多种因素在相互作用中有规律分阶段地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了理论回到实践的诸环节。只有全面地研究和整体地把握这诸多因素变化发展的诸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具体地说明理论回到实践的辩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科学的研究精神"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善于怀疑、注重创新以及"为学问而学问"等四方面的精神。实事求是,主要体现为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择取:在研究对象上,表现为"从书上求实","从事上求实";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无征不信"的治学态度。善于怀疑的精神具体展开为两个向度,即对研究对象和主体自身的怀疑:对研究对象的怀疑,集中表现为对古人之言和经典文本的怀疑和不轻信;对主体自身的怀疑,表现为"虚己"和破除"己弊"。创新的精神表现为实证的归纳法的运用。"为学问而学问"的态度是学问能够独立,并得以发展的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史学界关于历史事实与史学客体的各种界说或定义的比较分析,从历史的认识论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历史事实和史学客体是史学理论研究中不可混同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各自的内涵和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事实的确定性和史学客体的多变性,以及二者与历史认识的主体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使我们在历史研究中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8.
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以理论思维去抽象、概括、描述和解释思维对象(存在)的运动规律,即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而技术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完成这一统一.与科学和技术活动不同,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仅从20世纪科学和技术的四大成果即: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说、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来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向基层人民群众宣传和阐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话语系统,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表达的话语集合,也是基层统战工作的话语符号系统。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升级推动了媒体传播技术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深层次变革,将人们置于跨时空、数字化、互动与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媒体场域之中,这给党的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视域下,当前基层统战话语建构要素呈现新的时代特征,同样也面临话语环境复杂化、话语主体思想观念滞后、话语内容创新性缺乏、话语传播有效性不足等现实困境。这要求基层统一战线话语体系建构应立足国情与基层统战工作实践,着力从净化统战话语环境、优化话语主体要素、创新统战话语内容、整合话语传播手段等维度推进话语体系建构,以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引导力,构建更具解释力、亲和力、影响力的基层统战话语体系,实现统一战线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一种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之一。交往实践对人的发展具有原动力的价值效用。以高主体性的主体态参与宇观域人与自然的、宏观域国际的、中观域国内的、微观域男女之间的以及主体自我的不同层次的各种交往;建构实施适应当代主体—客体—主体三维结构普遍交往的关于人发展的模式,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锻造和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交往性、竞争性高素质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有关难度动作创新的条款分析,评价了“难度动作创新”条款出台后对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论述了难度动作创新将对创新群体提出的新的要求;介绍了进行难度动作创新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创(?)的内容,管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和思路、方法和手段、机制和制度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从观念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和实现人的本质;从方式方法上必须把握“变”和“不变”的策略;从制度上必须建立系统性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方法、内容及评价都需要和以往不同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条件下,在我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创新灌输理论和模式、方法,显示其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本品格和科学内涵都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因此,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营销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当前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其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通过营销观念创新史的回顾,认识具有创新意义的顾客满意营销、知识营销、全球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等观念,并用新观念指导营销实践,继续创新和发展新的营销观念,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把教育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教育规模,调整教育结构;推进城市教育的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广开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相似文献   

19.
画梅浅议     
自古以来梅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明清时文人画兴起,以梅花为题材的水墨画在中国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梅花画创作中试图借梅抒情、借梅达意,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力求达到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与艺术形式、诗情、画意、书味的高度融洽.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突出,特别是高校德育教育与当前时代的需要已形成很大差距,变革发展的形势已刻不容缓。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理顺德育教育创新的新思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德育工作者应该严肃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