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月经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月经状况及其对月经的知识-态度-行为。方法:共选择女运动员424名和健康女大学生441人,根据月经史筛查月经紊乱。利用自编K-A-B问卷调查运动员及大学生对月经的知识、态度、应对行为等。结果:运动员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晚于对照组(p<0.001),瘦体重依赖组晚于非瘦体重依赖组(p<0.05);运动员闭经发生率显组高于对照组(p<0.001),瘦体重依赖组显著高于非瘦体重依赖组(p<0.001);运动员各种月经紊乱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依赖组更是高达64.7%;瘦体重依赖组月经问题实际检出率最高,但对其严重性的自我认知最低。结论:瘦体重依赖组月经紊乱、闭经等问题较严重,求医行为与运动员对健康问题的自我认知有关。建议在女子运动队开展月经问题相关知识的传播和健康行为干预,提高女运动员对月经问题的自我识别能力、引导和强化其积极应对行为,积极预防和纠正运动员月经紊乱和闭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过度训练和三重综合症中膳食紊乱、月经紊乱和骨质疏松症状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了三重综合征中三种症状的内部联系,三种症状对女运动员运动成绩和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参考以及提出了相应运动医务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膳食紊乱、闭经、骨质疏松)自20世纪90年代被美国运动医学界提出以来,至今还没有受到国内各界的重视。三联征危害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进而潜在地影响运动员的成绩。无论是从运动员的健康考虑或是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考虑,三联征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认为饮食紊乱是三联征的核心问题,由饮食紊乱导致的能量失衡是女运动员的月经失调发生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过度训练和三重综合症中膳食紊乱、月经紊乱和骨质疏松症状的关系的研究,探讨了三重综合征中三种症状的内部联系,三种症状对女运动员运动成绩和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参考以及提出了相应运动医务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优秀运动员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测定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预防运动损伤与康复中使用BIODEX多关节测力及康复系统测定结果提供参考数据,测定了200名男、女运动员及20名男、女大学生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其中共采用了最大力矩等8项指标,为其中6项制定了运动员"评价表格".研究中发现,过去有大腿肌肉拉伤和膝关节损伤史的运动员,并不存在长期性肌力不平衡;股四头肌最大发力角度不同于曲绵域等人过去的报导.提出了某些专项运动员在肌力方面的特点及弱点,可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1959年起,我来体院,除搞中医内科教学外,还兼治疗运动员疾病,但都是采用一般法则来进行治疗,对运动员的疾病的特殊性未予重视。在治疗月经失常症中也是如此,对大量的气虚型月经失常症未能认识,所以疗效不高。由于学生月经失常症得不到良好治疗,以致影响运动训练及运动成绩的提高。1977年以来我才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从几百例的月经失常症中,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研究了这个问题,逐渐认识运动员“过度训练”、“过度疲劳”和中医的“劳累”、“劳倦”、  相似文献   

7.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女性运动员在能量供应不足、月经功能异常和骨密度低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进食障碍、下丘脑功能性闭经、骨质疏松。199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首先提出"女运动员三联征"这一概念。1997年ACSM首次颁布了女运动员三联征立场声明;2005年11月,国际奥委会(IOC)一致通过了由医学委员会(IOC-MC)提出的关于防治女运动员三联征的提案,坚持把保护运动员的健康作为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首要任务;2007年ACSM对1997年版的女运动员三联征立场声明进行了更新,并提出新的建议用于女运动员三联征的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在ACSM和IOCMC关于女运动员三联征立场声明的基础上,对女运动员三联征的循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保护女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最新的循证研究证据,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女运动员三联征干预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身体素质是运动训练的基础.但是,每项运动都有它的特点,所以要着重发展该项运动最主要的身体素质.关于各项田径运动员应按何种比例来发展各个必要的身体素质这个问题,在现代文献中几乎还没有阐述过.所以在训练我们这一组三级跳运动员过程中,我们还提出了一项任务,就是要确定用于发展各主要身体素质的练习的分量,这些练习在训练中的比重.我们研究了优秀运动员里霍夫斯基(塔什干),茨岗柯夫和陈(莫斯科),柯贝列夫(列宁格勒)和其他塔什干运动员(运动健将1名,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6名)的训练日记.  相似文献   

9.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浙江少年女子运动员月经特点及经期训练措施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60名少年女子运动员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发现其特点.研究表明,研究对象月经不规律发生率为45%,痛经发生率为81.60%。根据研究对象月经特点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提出了少年女子运动员月经期训练的注意事项、方法和训练安排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过度训练和三重综合症对女性机体影响的研究,分析了过度训练与三重综合症中饮食紊乱、月经失调和骨质疏松症状的关系.探讨了它们各自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12名女子散打运动员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发现其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经期都会有或轻或重的生理和心理不良反应,但是大多数受试者月经周期和持续时间正常,而且只要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绝大多数受试者不会引起运动损伤.针对受试者经期的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提出女子散打运动员经期训练的注意事项、方法和训练安排等,为女子散打运动员经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讨论大强度训练对孕妇及生育的影响,尽管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十分有限,我们还是就运动训练对女运动员怀孕及分娩的影响、运动对胎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研究。此外,本文还概括了一些有关孕妇健身方面的建议,以供女运动员、教练及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心理测量与个案研究法探讨射箭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训练策略问题,研究对象为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整个研究历时10年,结果表明:(1)5名优秀女子射箭运动员的人格都不同,差异较大;(2)在10年训练中,4名选手的人格变化有一种相似的趋势,即情绪向不稳定方向发展;(3)根据人格特征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训练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是射箭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4)训练型与比赛型射箭运动员的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5)不同人格的射箭运动员存在抗应激能力与动作本体感觉能力之间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竞技体育的高负荷导致的竞技要求和机体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最后发展为全身机能紊乱,这种相对的过度负荷引起的慢性过度疲劳就称为过度训练。过度训练只有到提高成绩阶段特别是接近个人最高成绩时才有可能出现。出现的原因除训练量太大外,还有训练过于单调,局部负荷过大,精神和身体监督不够等。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缺乏必要的休息尤其容易引起。训练和比赛的成绩下降往往是过度训练的最早症状,并且已是晚期了。体重下降则是判断青少年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运动员成材的年龄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为训练和选材服务,使训练及选材工作落到实处,更具针对性.对中、外177名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的成材年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国内、外运动员具有相似的成材特征.运动员在6~8岁开始接受启蒙训练,经过8~12年左右的系统专项训练后,我国运动员在16~19岁左右就能够成材参加国际性比赛.国外运动员成材的年龄稍早于我国运动员1~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般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在月经期参加比赛;对于训练水平差的运动员,特别是月经初潮的女少年,月经期间不宜参加比赛.因为比赛时运动强度很大,精神紧张,神经系统往往不能适应,容易引起内分泌腺的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月经失调是女运动员的一个特殊医学问题.近年来,有关运动性月经失调的报道较多,本文从其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类型、诊治等几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掀起体育大跃进,加强训练工作之初,许多运动员、特别是田径项目的跑、跳运动员,感觉小腿内侧痛.这种痛疼直接影响到了进行正常的训练.小腿内侧痛是个急需解决的普通性的问题.但是,在国内、外文献中都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即使有,也只不过是一般性的论述.怎么办呢?北京体育科学研所运动医学研室究的女研究员林福美同志主要承担了这一研究工作.问题发现后,林福美同志即依靠党的领导,发动群众,开始进行这一" 小腿内侧病痛"题  相似文献   

20.
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王卫星  李海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通过论述其概念,并结合实践经验阐明核心训练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的作用及要义,并根据与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归纳了基本的训练思路,为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