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中老年男性骨质变化特征,揭示其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男大学生骨健康的影响,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男大学生机体骨量和骨强度,促进骨健康状况改善,尤其是改善跟骨、股骨和腰椎的骨健康状况,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肩关节损伤分析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创伤性肩关节损伤的发病原因及其与运动项目的关系,观察采用电针加红外线及运动针综合疗法,治疗本院85例该病患,结果显示有效率达97、6%。提示该疗法是运动卫生保健工作一项有效治疗方法。同时提出预防损伤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避免因损伤造成的功能、精神、财力等多方面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含量变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本校和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55岁以上中老年妇女体育运动爱好者 64人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55岁以上普通健康中老年妇女与体育运动爱好者的骨矿含量、骨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过适当运动 ,对预防、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是多因素形成的,通过运用献资料的研究方法,进一步阐明“堵塞”学说因能量代谢活动增强而使肌体代谢产物(ADP、PI、HL,NH3)堆积过多肌细胞PH值下降,引起肌组织产生一系列不利于运动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整理和分析近十年来中外文献基础上,运用二次文献分析法,重点对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制、体育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般性机理、运动对骨的影响、骨质疏松运动疗法等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以期能深入阐明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代谢的调控机理。方法:8周龄SD雄鼠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于运动后即刻、6h 和12h 取材白腓肠肌。BCA法测肌肉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法测肌肉MHC和AR、mTOR、p70S6K、4EBP1、MEK、ERK和p90RSK的磷酸化。结果:①骨骼肌AR磷酸化在中强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6h和12h分别增加13%、20%和14%,而在高强度运动后分别增加16%、57%和37%;②mTOR磷酸化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9%、37%、4%和28%、53%、4%;p70S6K磷酸化分别增加28%、76%、18%和33%、96%、25%。4EBP1磷酸化分别增加18%、33%、7%和25%、44%、5%;③MEK磷酸化在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4%、22%、3%和106%、51%、24%。ERK磷酸化分别增加39%、29%、11%和55%、32%、22%。p90RSK磷酸化分别增加22%、16%、4%和35%、20%、6%。结论:①骨骼肌AR活性、mTOR通路和MAPK通路的活性均存在运动强度依赖性,前两者均于运动后恢复期6h达到最高值,后者于运动后即刻达到最高值。②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AR活性在mTOR通路和MAPK通路大幅回落之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体院体育系20名健康男生,在递增负荷的动力性练习中,个体无氧阈前后股外肌表面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及积分肌电图(IEMG)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1)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MPF先随负荷递增而上升(增多),而后出现向下(减少)的“拐点”,拐点出现时期与个体无氧阈时期大致相同,MPF所出现的拐点可作为无损测定个体无氧阈的指标。2)IEMG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一直是逐渐增长的,无非线性增长的拐点出现。反映了运动单位募集是逐步增长的过程,而且发现快、慢运动单位的募集都增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作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骨质疏松,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综述了运动对骨的代谢、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骨质疏松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可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肌电和做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0名大学生不同速度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做功及肌电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向心收缩还是离心收缩,随着收缩速度加快,肌肉的输出功率增加,运动单位做功能力加强。另外,离心伸膝时肌肉所做的功、平均功率、最大力矩和最大力矩角度明显地大于向心收缩。收缩速度相同,向心收缩的IEMG明显大于离心收缩,而离心收缩的功与IEMG比值明显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11.
逻辑和运动     
在运动科学模型里,人们之所以感觉物体是运动的,首先是这个客观的物体已经作为我们感知的对象和在我们的意识之内能够测定,为了使这个判断合乎科学,这里尝试在此在存在(Da-Sein),如是存在(So-Sein)和价值存在(Wert-Sein),同一性和相同性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感觉和运动统一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雄性老龄小鼠骨代谢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以12月龄雄性小鼠(老龄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30分组;60分组;60分+负重组(负重2.5%体重);实验对照组;安静对照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游泳,共训练8周,观察增龄和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腰椎骨、股骨骨矿含量、血清性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使老龄雄性小鼠骨矿含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显著增加,减缓其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丢失和性激素水平下降;而且适宜负荷的较大负荷的游泳运动对改善老龄雄性小鼠的骨矿含量、性激素水平更有益.该结果提示,游泳是一种适合于老年男性的健身方式,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起到预防老年男性骨丢失、骨质疏松的作用;此外,老年男性在进行游泳锻炼时,在锻炼者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适宜于个体自身的较大运动负荷将会使其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游泳运动对快速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的影响作用,将16只5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游泳运动组,游泳运动组大鼠进行每天一次,每周5天,为期9周的游泳运动.测定大鼠胫骨骨量、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指标,发现:游泳运动组大鼠胫骨骨量各项指标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宽度、皮质骨厚度、类骨质表面积和类骨质厚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侵蚀表面积和骨小梁分离度则极显著小于对照组,最大变形和弹性变形显著高于对照组,弹性载荷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适宜的游泳运动能够通过促进骨形成作用,抑制骨吸收作用促进骨量累积,并能够改善骨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鼠生长期实施运动干预,结束后去卵巢模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静养至晚年,研究生长期运动对去卵巢小鼠晚年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5周龄C57 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运动组,假手术组,安静+去卵巢组,运动+去卵巢组。运动组和运动+去卵巢组进行下坡跑训练,每次40min,每周训练5次,共训练8周。训练结束后进行第一次测试,取安静组和运动组两侧前肢检测骨密度;右侧胫骨和股骨提取mRNA,检测其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同时假手术组实行去卵巢假手术,安静+去卵巢组和运动+去卵巢组摘除卵巢。此三组小鼠静养6周后处死,测试指标与第一次相同。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小鼠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与安静+去卵巢组相比,运动+去卵巢组小鼠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生长期运动干预通过提高峰值骨量、促进小鼠骨组织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从而有效预防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生长期运动干预对去卵巢小鼠成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的促进作用可能与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游泳与年老性骨质疏松(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骨质疏松的防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问题。在影响骨丢失、骨质疏松的诸因素中 ,运动对骨丢失、骨质疏松的预防起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游泳运动不仅可以促进生长期骨量的积累 ,而且可以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丢失 ,预防骨质疏松。这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项目运动员骨矿含量探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骨矿含量测定仪进行测定,共测450人,其中运动员308名,普通大学生47名,老年人63名。以了解骨矿含量(BCM/BW)与性别、年龄及运动特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在排舞运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排舞运动的产生、发展和项目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和总结排舞运动的风格、特点及健身价值;了解排舞运动目前的开展状况,并对排舞运动的推广提出建议,旨在推动排舞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动缺乏症(EDD)是一种儿科疾病,特点是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下降,低于目前的推荐量,也与积极的健康结果(health outcomes)不一致。目前,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符合EDD的诊断标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日常MVPA的最低要求。本文的目的是强调10个与青少年EDD有关的重要研究问题。需要进行重要的研究来更好的定义EDD的临床表现,包括评估体力活动行以确定开始出现EDD的年龄或发育阶段;包括运动技巧和体能的运动起源(kinesiogenesis)的检测;以及对影响青少年MVPA的生活方式因素的评估。关于治疗EDD的干预措施和政策的研究问题,包括评估对卫生保健从业者进行运动医学重要性的教育和训练;确定在临床上识别和治疗EDD青少年的方法的有效性;开发敏感的、特效的、经济的方法以诊断青少年EDD;以及定制方法以促进本病诊疗的医疗保险赔付。如果未来研究不能优化EDD青少年的识别、治疗和管理方案,具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医学、心理、经济和政治的新的卫生保健问题将会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9.
对30名体育系大学生(男20名、女10名)安静时和一次运动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红细胞SOD、体成分及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瘦体重的增加有利于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水平的提高,女子瘦体重与红细胞SOD活力正相关,12min全力跑后15h恢复期的红细胞SOD活力与最大摄氧量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12min全力跑即刻红细胞SOD活力下降,15h恢复期其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20.
全运会作为一个体育事件(也是城市事件)主要吸引两类游客,被吸引游客的增加情况较难预计,已到达的游客流动会在特别时间和重要地点出现蜂聚现象;专门游客增加较稳定,他们是要求较高的游客,他们对举办城市的工作评价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