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运动的重要指标,最大摄氧量分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通过对PWC170法、12min跑法和Astrand列线图法三种间接测量方法所测得最大摄氧量的数据,同用跑台直接法测得最大摄氧量的数据的相关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选出一种大规模适合间接测量体育院校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方法。选取吉林体育学院2010级体育系17名女生,分别用三种间接测量方法和跑台直接测定法测得最大摄氧量数值,同一受试者至少间隔24h后才能进行另一种测量方法。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间接测量方法与跑台直接法所测得的数据均不具有相关性,12min跑法的平均值与跑台法所测的平均值最为接近,所以12min跑法可以用来作为简便测量体育院校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30名(男20名,女10名)体育系学生安静时和一次性运动后红细胞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安静时男、女运动员红细胞SOD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了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与红细胞SOD的关系,结果提示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可提高人体红细胞SOD活性,增强红细胞抵御超氧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U -12、U -15、U -19集训队伍的5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 Yo - Yo IR1、Yo - Yo IR2、最大摄氧量、平均无氧功率测试,以分析 Yo - Yo 间歇恢复性测试与不同年龄段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1)U -12年龄组女子足球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之间低度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呈高度相关;(2)U -15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和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中度相关,而2者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U -19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间显著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间关联程度很弱。结论:Yo - Yo间歇恢复性测试可较好地评价处于青春期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及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田径1500m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运动学参数的测定,分析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建立田径1500m运动员专项能力评估方法体系。方法:14名二级男子运动员进行模拟1500m全程跑、起跑加途中跑测试、递增负荷测试、300m全力跑测试、恒定负荷测试,得到运动成绩、运动前后血乳酸值、运动中心率、步频、步长、最大摄氧量速度、等指标,根据个人成绩平均速度高低分为快慢两组,平均速度5m/s以上受试者设为快组,以下设为慢组,每组各7人。并对其他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慢组相比,快组恒定负荷后血乳酸显著较低(P<0.05)、快组的最大摄氧量速度、步频均显著高于慢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最大摄氧量速度与运动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r=0.619,P<0.05);途中跑段落后血乳酸变化与终点跑后血乳酸变化具有明显负相关(r=-0.756,P<0.01)。结论:(1)最大摄氧量速度可评估1500m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2)70秒亚极量恒定负荷后血乳酸可评估1500m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3)步频是反映1500m跑运动员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的男子篮球队员24名(其中前锋、中锋、后卫队员各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进行评价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前锋队员跑节省化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中锋队员跑节省化的相对值因子载荷最大,后卫队员的第二公因子跑节省化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我们可以采用跑节省化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影响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进行研究,为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参考。方法:利用场地测试对20名男子运动员5 000 m跑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受试者的专项成绩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跑速、个体乳酸阈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关系密切(P0.05),但与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度以及各峰值乳酸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以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对5 000 m跑成绩的变异有着最佳的解释效应(R2=0.824,P0.01)。结论: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分别是影响男子5 000 m跑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联合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能有效预测专项水平相似的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摘要:曲棍球是一个跑量大(8000-10000m)、以80 %左右中低强度跑为主、以30-40次5-20 m高强度反复冲刺为核心强度的运动项目,比赛过程中的中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的比例约为1:3-4。世界强队比赛的平均心率约为150次/min,心率区间位于84-95%HRmax次最大强度的运动时间占到比赛时间的一半以上,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比赛强度特点。世界优秀男子选手平均身高约180cm、体重约79kg,最大摄氧量约为64ml/kg.min;优秀女子选手平均身高约168cm、平均体重约67kg、最大摄氧量约为54ml/kg.min。中长传球是攻入前场(25码区)的有效战术,弧内的短传配合以及射门后的跟进补射是取得进球的主要战术;短角球是曲棍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约占到总进球数的46.7%,拉射战术是短角球中主要的进攻手段。世界优秀男、女曲棍球运动员与我国选手的比较数据显示,我国女子运动员的跑量和短距离多次冲刺能力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而男子运动员的全场奔跑能力则存在明显差距。在技术上,我国运动员需要提升前场任意球进攻战术、弧内短传进攻以及射门技术的能力,在短角球的运用和成功率上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跑台递增运动方式测定10名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分析两者的关系.测得最大摄氧量平均值为4.62±0.96升/分,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心率分别为3.05±0.74升/分、65.89%±6.99%、166.5±7.6次/分;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受试者采用跑台负荷方式测得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高;(2)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在评定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安排运动训练及选拔运动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优秀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成分以及最大摄氧量的状况,运用测试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篮球队30名队员身体不同部位的体成分指标和最大摄氧量进行了测试,并和国内外不同相关群体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体成分方面,我国大学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的大部分指标都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且平均数要优于日本2005年的全国高中女篮冠军球队。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为:4.51±0.46(ml/kg/min);相对值为:54.4±6.07(ml/kg/min);绝对值低于前法国国家队、2005年日本全国高中冠军女篮运动员和2006年日本全国女篮联赛的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递增强度运动过程中与恢复期摄氧量以及恢复期间血乳酸的变化特点,并将血乳酸的恢复速率(V)与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摄氧量与血乳酸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且血乳酸的恢复速率与最大摄氧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该项研究将为赛艇运动员有氧代能力的检测与评定提供科学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对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为期2个月的跑动能力训练进行训练监控,分析训练的效果及机制,验证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我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控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在全国锦标赛前对19名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实施为期2个月的跑动能力训练,在训练前后进行有氧能力、无氧能力、专项体能的测试与评价。结果:1)训练后,绝对摄氧量水平不变,相对摄氧量水平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递增负荷恢复期的血乳酸显著下降(P<0.01);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等指标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运动后的血乳酸与跑动能力训练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2)与训练前相比,3000m跑成绩显著提高(P<0.001);立定跳远、30m跑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5×25m折返显著提高(P<0.01)。结论:1)训练前,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达到优秀运动员的水平,爆发力低于国家队队员水平,而速度耐力高于国家队队员的水平。2)研究所制定的有氧能力训练、无氧能力训练和混氧能力训练计划可有效提升运动员跑动能力,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和有氧能力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Ⅴ型胶原蛋白a1链(COL5A1)基因多态性与60名中国北方汉族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关联性,探寻预测有氧耐力表型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联合测试法测得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相关指标,肺功仪测得肺功相关指标。用PCR-RFLP分析COL5A1基因的rs13946、rs12722多态性。结果:1)rs12722位点:不同基因型运动员之间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相对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TT型运动员显著大于CC和CT型。2)rs13946位点:该位点与有氧耐力表型以及肺功之间无关联(P<0.05)。3)rs13946-rs12722单体型:携带TC单体型运动员的无氧阈摄氧量和无氧阈摄氧量相对值指标均显著高于非TC单体型运动员(P<0.025)。结论:1)COL5A1 rs12722 TT基因型可作为预测中国北方汉族女子长跑运动员无氧阈强度下机体氧耗量的分子遗传学标记。2)TC单体型可作为预测北方汉族女子长跑运动员无氧阈摄氧量及其相对值指标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非精英男子篮球运动员Yo-Yo间歇耐力跑测试成绩、运球Yo-Yo间歇耐力跑测试成绩的再测信度,以及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受试者为31名年龄13—18岁的非精英篮球运动员。结果显示Yo-Yo跑测试速度、运球Yo-Yo跑测试速度的再测信度和典型误分别为ICC=0.76(p=0.012),TE=0.31,ICC=0.90(p=0.000 1),TE=0.23。最大摄氧量与Yo-Yo跑测试速度、运球Yo-Yo跑测试速度相关度分别为r=0.54(p=0.01),r=0.60(p=0.002)。运球Yo-Yo跑速度与Yo-Yo跑速度相关度为r=0.72(p=0.000 1),第二次运球Yo-Yo跑和Yo-Yo跑测试成绩的一致性界限范围是(-2.50,-0.93)。结果说明Yo-Yo跑测试成绩、运球Yo-Yo跑测试成绩1周内进行重测,具有较高的再现性,且Yo-Yo跑测试成绩和运球Yo-Yo跑测试成绩与最大摄氧量都具有中度相关,Yo-Yo跑测试成绩与运球Yo-Yo跑测试成绩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影响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最大摄氧量的理论分析,充分说明了有氧能力对800m跑运动员的重要性。并从训练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800m跑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训练对轮椅竞速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名国家队轮椅竞速运动员进行6周高原训练,采用红细胞系指标测试、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测试等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测试。结果:6周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运动员EPO水平上高原初期升高,6周后EPO水平又下降,高原训练结束1周后EPO大幅度提高。结论:高度高原训练显著提高竞速轮椅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有氧、无氧供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气体分析仪、血乳酸分析仪、遥测心率计和功率自行车研究了18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并与国内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手球队员的最大摄氧量达3.55±0.27l/min(52.4±4.1ml/kg.min),为历年最高,与世界冠军韩国队(3.66l/min和55.3ml/kh.min)相近;无氧阈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80.46%,高于韩国队(66.5%)。无氧功峰值为639.1±72.3W,优于韩国队,但30秒功率下降率较韩国队快,提示训练中应注意发展无氧耐力。分析表明,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已达世界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进行4周循环抗阻训练(CRT)对男子体操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6名男子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低氧训练(hypoxia training,HT)组和常氧训练(normoxia training,NT)组,每组n=8。NT组和HT组受试者分别于常氧和低氧(模拟3000 m高度)环境下进行4周CRT。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力竭实验(最大摄氧量、最大有氧功率等)测定有氧运动能力,利用运动场测试(300 m全力冲刺记时跑和300 m反复间歇跑测试)与实验室测试(股四头肌最大随意收缩、半蹲跳、下蹲跳和30 s 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静脉取血测定血液学参数。结果:组内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HT组300 m反复间歇跑完成次数、峰值LA含量(LApeak)、股四头肌最大随意收缩(MVC)、半蹲跳(SJ)、下蹲跳(CMJ)、峰值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显著性升高(P<0.05),NT组LApeak、MVC、SJ、CMJ、PP和MP升高(P<0.05);组间与NT组比较,实验后HT组300 m反复间歇跑完成次数、LApeak、MVC、SJ、CMJ、PP和MP升高(P<0.05)。有氧运动能力参数和血液学参数在两组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RT过程中的平均心率(HRmean)在HT组高于NT组(P<0.05)。结论:低氧环境下进行CRT能够显著改善男子体操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耐乳酸能力增强有关,但对有氧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训练时接受振动刺激对训练期和恢复期生理反应与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年龄(20.13±2.97)岁,身高(172.38±3.32)cm,体重(68.42±3.75)kg,在测试最大肌力后分别进行抗阻+振动训练(REV,n=20)与抗阻训练(RE,n=20),振动刺激强度为:振频30 Hz,振幅2 mm;抗阻训练内容为:70%1RM 强度,12 次重复次数的 3 组杠铃站姿弯举、3 组杠铃半蹲举,组间休息3 min。以配对样本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时间)检验抗阻+振动训练期和恢复期的摄氧量(VO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交换率(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RER)、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是否有显著差异,若达显著则以 LSD法进行事后检验。结果:REV 训练期与恢复期的EE及 VO2显著高于 RE,而 RE恢复期的 RER 显著高于 REV;运动时间对于EE与 VO2的影响,RE 与 REV 训练期显著高于恢复期,而对RER的影响2组皆是训练期大于恢复期。结论:REV的VO2显著高于RE,且持续至少 60 min,表示振动刺激介入可增加EE及恢复期的EPOC,至于恢复期的EE则以FAT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我国不同水平优秀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自由式滑轮25 km比赛成绩及其专项耐力和力量素质测试结果的相关关系,并分析不同水平运动员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12名国家越野滑雪运动员分为健将组(n=6)和一级组(n=6)。每名运动员赛前分别完成体成分、专项耐力和最大力量测试,比赛全程穿戴“Catapult Optimeye S7”定位系统设备,并记录滑行时间、速度等指标,同时使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上坡和平地段时间均与比赛成绩显著相关(p<0.01),健将组与一级组运动员的平地段时间差均高于上坡和下坡段(p<0.01);2)健将组运动员第3圈平均速度快于第1圈和第2圈(p<0.05),一级组运动员每圈平均速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将组和一级组运动员第3圈上坡和平地段速度较第1圈显著加快(p<0.01);3)乳酸阈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指标均与自由式滑轮25 km比赛成绩高度相关(p<0.05),健将组运动员显著大于一级组运动员(p<0.05);4)卧拉、引体向上和躯干力量指标均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p<0.05),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